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兒童讀物要追求美感
      來源:中國文化報 | 譚旭東  2022年07月22日09:06

      1934年7月1日,北平《文學季刊》第3期上發表署名“唐佚”的《〈看圖識字〉》的短文,這是魯迅關于兒童讀物的一篇重要文章。魯迅到市上給孩子買來一本《看圖識字》,發現這本兒童讀物“先是那色彩就多么惡濁,但這且不管他。圖畫又多么死板,這且也不管他。出版處雖然是上海,然而奇怪,圖上有蠟燭,有洋燈,卻沒有電燈;有朝靴,有三鑲云頭鞋,卻沒有皮鞋。跪著放槍的,一腳拖地;站著射箭的,兩臂不平,他們將永遠不能達到目的,更壞的是連釣竿,風車,布機之類,也和實物有些不同”。他很不滿意,于是對兒童讀物提出了直率尖銳的批評。在這篇短文里,魯迅指出了《看圖識字》這樣的兒童讀物編輯出版非常不嚴肅,插圖不美觀,也缺乏生活常識,而且忽視了“小學生”“小朋友”這樣的讀者對象,甚至,有些兒童讀物連文字也不符合要求。

      這使人聯想到近幾年媒體和讀者對一些暢銷兒童讀物,甚至是一些小學教材和新出版的童書的批評。他們之所以表達不滿,主要原因是這些讀物存在四個突出的問題:一是一些童書和兒童報刊上的文字不適合兒童閱讀,甚至有的把過于成人化的內容寫進了作品。二是不少童書和兒童報刊插圖不精美,有些插圖甚至粗制濫造,缺乏美感,更談不上對兒童進行美育。比如,有的童書配圖里的兒童形象,毫無生機活力,甚至丑化兒童形象,對兒童動作和行為的描繪也顯得粗俗、低俗,完全把成人的那些缺點畫在了兒童身上,有故意丑化兒童的傾向。三是有些兒童報刊的插圖,是對日本漫畫的任意模仿,使得畫面與文字風格不相符合,也難以顯示兒童報刊的純正的趣味和品位。四是有些童書插圖重復比較嚴重,有的插圖畫家給這套書的畫,然后又稍加改動,就給了另一個出版社使用,于是,同一個插圖畫家的作品,在兩套,甚至三四套童書上同時出現。筆者曾遭遇過這樣的事,應東北某出版社的約請,寫了十個節日繪本故事,出版社請了一個插畫工作室配圖,正要付印時,責編發現網絡書店里有一套童書的插圖和給我的節日繪本故事配的畫一模一樣,無奈之下,只好終止印刷,同時也撤回和那個插畫工作室的合作。但我這套繪本故事的出版就拖延了,對出版社來說,也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還浪費了編輯不少時間。

      這些問題的出現,無疑反映出有些插圖畫家和作者不太負責的創作態度,也說明童書出版和其他兒童讀物編輯的素質有待提升。當然,這也引發了大家對童書出版質量監管的關注。童書出版要不要監管?是依靠出版社自身加強質量建設,還是要插圖畫家、作者和編輯自律?抑或是依靠讀者的監督和批評?無論如何,這些問題不解決,無疑會嚴重影響兒童讀物出版的質量。

      兒童讀物的創作和編輯出版,無論是兒童文學圖書,還是其他的出版物,一定要嚴肅認真,因為這是“為兒童”和“給兒童”的作品,來不得半點含糊和隨意。葉圣陶的童話集《稻草人》(最初署名葉紹鈞)之所以一出版就受到歡迎,除了葉氏的童話作品文字精美外,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它的插圖是許敦谷的鋼筆畫。葉圣陶編寫的《開明國語課本》之所以成為教科書經典,除了文字符合兒童接受且知識性、審美性相結合,豐子愷畫的插圖也非常精美。新中國成立后,連環畫由民國時期上海灘“誨淫誨盜”的“青樓小人書”逐漸變成了既可以供成年的文盲閱讀,又適合兒童翻看的雅俗共賞的讀物,是因為這些連環畫不但故事由名著、經典改編,而且插圖也是一流的畫家創作。如,最為經典的人民美術出版社的《水滸傳》連環畫系列,就由任率英、卜孝懷、徐燕蓀、墨浪、吳光宇等多位畫家精心繪制了八年才完成,其腳本創作有姜維樸等名家,他們對原著中不適宜兒童閱讀之處做了大量刪節和整改,去除了封建迷信色彩、色情暴力等內容,使得文字和插圖相互映襯,形成統一的美感。

      魯迅在《〈看圖識字〉》一文中提醒兒童讀物出版者,不要給兒童“奄奄無生氣”的粗劣的讀物了。他說:“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言語;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所以給兒童看的圖書就必須十分慎重,做起來也十分煩難。”魯迅這句話告訴我們要理解兒童,他也告誡兒童讀物編輯要把兒童看作智慧的讀者,千萬不可用粗糙的插圖和文字去愚弄兒童。魯迅的批評和告誡今天依然有警醒意義,兒童讀物不但要符合兒童心理,要滿足兒童的想象、激發兒童的興趣,還要追求美感。

      兒童是浪漫的想象力豐富的生命,兒童也是唯美主義者。無論是兒童讀物作者,還是編輯和出版人都要記住,兒童讀物尤其要追求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