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用心用情書寫英模故事
      來源:人民日報 | 丁曉原  2022年07月15日08:26
      關鍵詞:英模題材

      核心閱讀

      這些英模人物的身份、事跡和性格各不相同,但都以各自的光彩映照著時代精神的光芒;當他們經由文學轉化為典型人物時,更能以其獨特的時代性和影響力,有力傳遞時代精神,發揮精神火炬和前行號角的作用。

      英模題材作品以崇高美見長。崇高既是人物的精神品格,又是作品的審美品格。如何把崇高美和面向普通人的價值傳遞結合起來,是英模文學面臨的重要課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祖國是人民最堅實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歌唱祖國、禮贊英雄從來都是文藝創作的永恒主題,也是最動人的篇章。”在波瀾壯闊的新時代奮斗畫卷中,從來不乏英雄模范的身影。廣大作家懷著對英雄模范的崇敬之心,用生動的文學語言和鮮活的藝術形象,濃墨重彩地書寫英雄模范,以文學作品的形式鐫刻英模形象,頌揚英模精神。

      為英模立傳,也是為時代畫像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英雄模范,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英模書寫。《紅巖》里寧死不屈、百折不撓的共產黨人,《誰是最可愛的人》中質樸純粹、英勇無畏的志愿軍戰士,《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里心系群眾、鞠躬盡瘁的人民公仆,這些英雄模范銘刻在無數讀者的記憶里,至今閃耀著光芒。當代中國,江山壯麗,人民豪邁,前程遠大。鏗鏘的時代足音中回響著英雄的故事,昂揚的時代面貌中凸顯著模范的風采,為新時代文學提供源源不斷的主題。

      在脫貧攻堅戰場,數百萬扶貧干部傾力奉獻、苦干實干,涌現出許多感人肺腑的先進事跡。脫貧攻堅主題文學創作將筆觸對準扶貧戰場上的英模人物,寫實寫活了一群活躍在鄉村大地的追夢人。戴時昌《倒在脫貧攻堅路上的縣委書記——姜仕坤》中“一心只為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縣委書記姜仕坤,何建明《山神》中誓言“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當代愚公”黃大發,阮梅《文秀,你是青春最美的吟唱——尋訪“時代楷模”黃文秀生命成長足跡》中以做好駐村第一書記作為“青春打開方式”的黃文秀,無不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陳啟文《袁隆平的世界》、黃傳會《“北斗”璀璨》、王宏甲《中國天眼:南仁東傳》、張雅文《為你而生——劉永坦傳》、劉國強《祖國至上——戰略科學家黃大年“飛行記錄”》等作品,以攻堅克難、銳意創新、勇攀高峰的科學家為主角,展現人物胸懷祖國、服務人民,把科學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的可貴精神。《將軍臺——“時代楷模”張連印》將“老兵”回到家鄉,用18年時間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的故事,放在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展開,視野更為開闊。熊育群《守護蒼生——記戰“疫”中的鐘南山》、李春雷《鐵人張定宇》等作品,則將視線投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場,富有表現力地刻畫了鐘南山、張定宇等人物形象,詮釋醫者仁心、大愛無疆和責任面前舍身忘我的崇高品格。

      文學作品在藝術化表現英模真實事跡的同時,注重營造歷史氛圍,將人物置于具體的時代環境中。通過英模事跡,讀者可以了解國情民情和各行各業的真實面貌,感受時代發展的脈動。英模題材因而成為反映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為英雄立傳,也是為時代畫像。這些英模人物的身份、事跡和性格各不相同,但都以各自的光彩映照著時代精神的光芒;當他們經由文學轉化為典型人物時,更能以其獨特的時代性和影響力,有力傳遞時代精神,發揮精神火炬和前行號角的作用。

      以典型人物的高度提升作品高度

      典型人物所達到的高度,就是文藝作品的高度,也是時代的藝術高度。塑造時代典型,英模題材創作具有明顯優勢,因為英雄模范本身具有典型性,人物故事的豐富曲折可以為創作提供大量素材。但是,從生活典型到藝術典型需要轉化,既要把生活素材用足、用到位,也要有合理恰當的藝術加工。近年來文學作品著力塑造可親可敬的英模形象,從不同角度進行探索。

      深入探究人物精神歷程,講述英雄是怎樣煉成的。藝術創作不僅源于生活,還要高于生活,深入探尋和書寫英雄模范之所以能成為英雄模范的精神動能,讓讀者從中感受到精神的力量。陳果《在那高山頂上》的主人公李桂林、陸建芬夫婦,是一對扎根“天梯之上”的鄉村教師。作者多次到懸崖村駐村采訪體驗,挖掘他們相互支持、相互成就的故事,刻畫他們有擔當有大愛的典型形象。王國平《當代焦裕祿:廖俊波》的主人公是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廖俊波身上既有對“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的精神傳承,又體現出新的時代背景和個性特征,作品重點書寫了他心系群眾、擔當有為的精神品格。

      將書寫英模與書寫人民結合起來,處理好典型形象與時代群像的關系。英雄模范從人民中來,又服務人民、奉獻人民。以人民的群像結構支撐英雄敘事,既能拓寬敘事時空,又能通過人物關系豐富人物事跡,增強作品生動性。李春雷《農民院士》在講述朱有勇院士帶動農民致富、推動農業技術進步的過程中,精心選取幫扶地區幾位村民的故事,講述他們由疑到信,最終一同進行科學種植、戰勝貧困的歷程。通過展現院士與村民之間的互動、交往,不僅豐富了讀者對朱有勇形象的認識和理解,還引發讀者對科技扶貧的思考。

      適應當下讀者的審美需求,進行多元藝術探索和審美建構。近年來英模題材報告文學,由人物事跡報告轉為藝術性較強的審美表達,由對新聞性的追求轉向對故事性的探尋,由單一描寫人物先進性轉到多維度呈現立體人生。這些努力明顯提升作品的審美化程度,增強英模形象的表現力、感染力和傳播力。紫金《大地如歌》以真實、精彩的警營生活和發生在百姓日常里的繁瑣小事為抓手,生動展現主人公在和平時期看似平凡又跌宕起伏的英雄經歷。徐劍《大國重器——中國火箭軍的前世今生》從巧合中發現結構故事的契機,通過科技工作者不懈奮斗的傳奇,“巧”寫我國導彈事業的發展歷程。

      審美品格和價值傳遞相輔相成

      英模題材作品以崇高美見長。崇高既是人物的精神品格,又是作品的審美品格。如何把崇高美和面向普通人的價值傳遞結合起來,是英模文學面臨的重要課題。通過塑造英模人物、講述英模事跡,英模題材創作要能實現彰顯英模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追求。創作者在書寫中需要把握分寸,不過分拔高,不過度煽情,而是通過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表達,讓讀者自然走近英模人物,感受英模精神。

      傅寧軍《丹桂飄香》描寫的是全國道德模范周維忠。周維忠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農電工”,在村里負責供電保障工作。并不富裕的他常年為貧困家庭代付電費,照顧村里的孤寡老人。作品以樸實的筆墨描寫這位樸實的模范,許多細節觸動人心,給予讀者榜樣的力量。在多部敘寫“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的作品中,李延國、王秀麗合作的《張桂梅》在“有”“無”之間做文章——張桂梅無家,以校為家;無子無女,學生就是她的子女;無物質財富,但有豐盈的精神世界。她以“無”收獲了特別的“有”,“有”“無”之間彰顯了張桂梅的人生境界和她為教育事業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這樣的英模形象鼓勵讀者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轉化為具體行動,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只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奮斗精神,腳踏實地把每件事做好,平凡的人也可以收獲不平凡的人生。這樣的啟迪意義正是英模題材為讀者所喜愛的原因。

      近年來,英模題材創作輻射眾多藝術門類。網絡文學里的英雄敘事廣受歡迎,激勵年輕讀者奮發進取,以電視劇《功勛》為代表的英模影視劇也收獲良好口碑。英模題材在公安、軍旅、青春、歷史等多個類型上都涌現新作,這一方面源于表現對象即英模人物職業身份的廣泛性,另一方面源于讀者觀眾審美訴求的變化。通過這些類型化嘗試,英模題材也在探索更有效的表達方式,將精神的力量、信仰的力量與文學的力量同時呈現,塑造既有生動、鮮明、豐富的人物個性,又有現實廣度和思想深度的英模形象。

      有人把英模題材文藝比作民族精神的“營養劑”,因為它塑造代表民族“脊梁”的英雄模范,弘揚崇高理想和英雄氣概,奏響時代之聲、愛國之聲、人民之聲。期待有更多作家用心用情書寫英模故事,創作出反映英模精神的精品力作,以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培根鑄魂。

      (作者為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