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曹雪芹的風箏
      來源:解放日報 | 魏芳芳  2022年06月07日08:00

      乾隆十九年年關將近,江寧人于景廉衣袍襤褸,冒著嚴寒,一瘸一拐,一路輾轉叩開北京西山老鄉家的柴門。

      外面狂風呼號,陋室內主客相顧戚然。客人慘言家中已經三日無炊,小兒女饑寒難耐,號啕不止,實是走投無路,才來府上叨擾。主人家徒四壁,友人寫詩說他“舉家食粥酒常賒”,足見其生活也困頓不堪。他也只能挽留一宿,待次日求告友朋,以解于景廉燃眉之急。夜間閑話,說到京城近況,于景廉有點意忿難平,說某公子玩風箏,一擲幾十兩銀子,夠我一家活命半年。不想,一句話如醍醐灌頂,主人面有喜色,說:“有了!”當即裁紙劈竹,為于景廉制作了幾只風箏。后又向友人借了銀兩幫于景廉度荒。

      當年除夕,大雪紛飛,于景廉騎驢冒雪來訪,驢背馱滿鴨酒鮮蔬,老遠就報喜:“不想三五風箏,竟獲重酬,所得當共享之,可以過一肥年。”于是,老鄉教他風箏制作,于景廉終于脫貧。

      這個扎風箏救命的老鄉,是曹雪芹。

      如果光做幾只風箏救助殘疾老鄉一家,那曹雪芹就不是寫《紅樓夢》的曹雪芹了。

      于景廉靠風箏脫貧之事,讓曹雪芹有了新的想法。

      出身江南大富貴人家的曹雪芹,聰慧過人,童年錦衣玉食,琴棋書畫之余,耳濡目染各類精巧絕倫之物,進而熟悉百工之法。少年時家道敗落,成年后雖有薄俸,但大多周濟了窮人。世道艱難,自己手腳齊整尚只能勉強糊口,那些鰥寡殘疾不能自活的人,又能向誰伸手?

      風箏本來不過是便宜的小玩意兒,既無書畫的雅,又不能當器物用,可是做得好一樣可以賣上高價。如果自己編寫一本制作指南,或許可以幫助那些困頓之家?

      年后,曹雪芹即著手搜羅前人著述,仔細研究風箏起放原理,扎糊的方法,臚列分類的目的,分析彩繪要領,最后匯集成篇,“為有廢疾而無告者,謀其自養之道”。

      此篇名為《南鷂北鳶考工志》,是一本風箏制作教科書,介紹了四十三種風箏的扎、糊、繪、放的技法和工藝,每種風箏都繪有彩圖、骨架圖等。按曹雪芹設計圖樣扎出來的風箏,大的可達數丈,小的不到一寸,卻都能御風而起飛,不致“傾覆”。

      曹氏風箏流傳至今,已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紅樓夢》第七十回中,曹雪芹以濃墨重彩的筆調為風箏寫的一臺戲,也成為文化經典中的經典。

      時值暮春,春風正好。湘云黛玉們在屋內作詩,一只斷線的風箏撞上窗外竹子,開啟了大觀園放風箏序幕。書中說放風箏意寓“放晦氣”,放掉煩惱和病痛。眾丫頭小姐興高采烈,拿出各式各樣的風箏:軟翅子大鳳凰,燕子,美人,大魚,紅蝙蝠,大螃蟹,等等。再加上系在線上爆竹彩飾,一時空中琳瑯滿目。春風呼啦啦吹,鈴鐺叮鈴響。你的風箏撞了她的,她的線纏攪你的線,眾姑娘笑作一團。寶玉的美人風箏總是放不起來,黛玉一眼就看出毛病在哪,說頂線沒打好呢,寶玉趕緊換了別的。黛玉的風箏飛得很高,一線用盡,竟舍不得放掉。紫鵑潑辣,一剪刀絞斷線,說放了晦氣你的病就好了。風箏飄搖而去,一時雞蛋大小,展眼剩一黑點,再展眼看不見。別人都只說有趣。只寶玉嘆口氣,可惜不知落到哪里,若有人煙處被小孩子得了還好。若落在荒郊野外無人處,我替他寂寞。說完將自己的風箏剪斷,教他們兩個做伴去。

      “我替他寂寞”,這一句真是動人愁腸,為的是黛玉的風箏黛玉的孤獨和寂寞。一場熱鬧的風箏大戲,借了斷線的風箏訴說寶黛悲切的真情。

      而曹雪芹為窮人做的那些風箏呢,飽含了更遼闊的真情,每一片紙、每一根竹,都閃耀著慈悲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