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崢嶸歲月中凝結的魚水情  ——評《半條棉被》青少版
      來源:百道網 | 晏杰雄  2022年05月24日08:00

      《半條棉被》取材于紅軍長征期間發生在湖南汝城沙洲村的真實事件,講述董秀云等三位紅軍女戰士去尋找大部隊途中露宿屋檐下,被村民徐解秀主動留宿家中,幫助醫好小孩熱病,臨走時與徐解秀分享半條棉被。這是一部對“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獻禮之作,據同名電影改編,那些遙遠的革命故事在當下重啟記憶,卸下沉重的血淚塵垢,在歲月中不變色的紅色精神回歸大眾視野。全書深情敘寫了我們黨與老百姓在崢嶸歲月中結下的深厚情誼,謳歌紅軍戰士們不畏犧牲、英勇抗敵的革命精神,表達了共產黨始終依靠群眾、始終為了群眾的不變宗旨和初心。

      全書的中心主題是傳達出了黨和人民之間真摯感人的魚水情。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特意提及:“什么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边@正是《半條棉被》這本書所傳達出的中心思想。女戰士和老鄉依依惜別,一條棉被,剪成兩半,見證著紅軍與廣大百姓間的深厚情誼,也象征著共產黨和人民群眾不可分離的魚水深情。在故事中,徐解秀被三位紅軍姑娘盡管被大雨淋濕也不愿主動敲門打擾村民的行為感動,便主動邀請她們進屋避雨,給她們做飯,還拿出家里的鹽巴治療廖小湘的傷口。尤其是當后面村民對紅軍的誤解解開時,更是請紅軍到自家做客。最后因接到命令必須離開護送縱隊過境時,紅軍與村民難舍難分、情真意切,各家紛紛拿著臘、糍粑、雞蛋趕來送別董秀蘭等一行人。看著旁邊熟睡的朱圣兒,董秀云選擇把自己的僅有那條棉被留下來作為紀念;然而徐解秀知道棉被對于秀云的珍貴意義,毅然拒絕。在兩人的推脫下,董秀云最終決定把棉被剪成兩半,半條給朱圣兒蓋著,半條自己帶著。盡管艱難的環境,還是想要給群眾更好的生活。在這里,半條棉被有了更深刻的意義,它象征著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而奮斗;同時,它也提示中國共產黨必須密切聯系群眾、依靠群眾,黨和人民之間就如同魚和水,魚離不開水,黨的工作也必須要有人民群眾的支持與擁護。這一點,不管是在以前、當下還是未來,都是一條永恒不變的真理,人民群眾始終是黨蓬勃發展的活水源頭。把老鄉兒子起名“朱圣兒”,也是意味深長的,暗喻這是紅軍滋養、療救的革命后代,人民的兒子就是黨的兒子,在黨的神圣光輝沐浴下,千千萬萬“朱圣兒”必將接受到人類歷史前進的真理教育,把革命事業發揚光大。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一部分紅色題材創作開始轉變書寫思路,以微小的日常生活切口、生動的文學形式將歷史嵌入到當下現代生活之中。值得肯定的是,《半條棉被》并非單純的政治性宣講,而是以故事吸引人,以人情味感化人。小說的故事引子就感人至深,表現了革命歲月里純潔真摯的男女愛情。團長韓玉山當知道自己可能戰死沙場時,選擇將他和妻子董秀云成親時的棉被讓四娃帶回去給秀云,給她留作紀念。而當董秀云收到這條棉被把病人安排妥當后,不顧危險和艱難毅然決定去尋找老韓的下落。他們倆之間始終牽掛對方、關心彼此的純潔堅貞的愛情讓人為之動容,以及兩人紅軍身份更為這份情感增添了偉大的色彩,更加浪漫高尚。此外,小說還在“半條被子”的中心故事外增補了革命正面戰爭的細節,使之更全面體現紅色精神。如炮彈打來時韓玉山毫不猶豫將羅衛國護在自己身子下,看到四娃把棉被送走后毅然回到戰斗位置堅守戰場;四娃棉被送到董秀云手中后毅然回到戰場,因為自己“不能當逃兵”;羅衛國盡管已經成為盲人依舊走到戰爭前線以及李知行、張冬生、小江西等人壯烈犧牲在戰火中,這一系列情節都體現了革命年代紅軍身上視死如歸、艱苦卓絕的革命精神,對青少年具有巨大的啟迪教育作用。

      在藝術上,該書也有獨具特色之處。首先擅長用特定的環境描寫烘托出當時的氛圍,促進故事情節發展。如全書開頭第一段:“陰霾的天空,太陽透過厚重的云層投射下微弱的光芒??諝庵袕浡鴿饬业南鯚熀脱鹊奈兜??!标庼驳奶炜?、厚重的云層、空氣中全是硝煙和血腥的味道,渲染了一種沉重、緊張的氛圍,同時也為接下來的故事發展奠定了悲壯感情基調,更好地使讀者沉浸式閱讀。其次,文風簡潔質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續寫故事、傳達主題思想。作為一本青少年讀物,這樣的語言風格降低了閱讀和理解難度,有利于學生在更好地感悟紅色文化精神,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再次,《半條棉被》多用人物對話和動作描寫表現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生動靈活。如董秀云和其他同志剛到徐解秀家時,拉住徐解秀和朱圣兒的手握在一起,很認真地說:“徐姐,我們不是什么大人,那都是舊社會的稱呼,是封建官僚的稱呼。我們是紅軍,紅軍都稱呼同志,咱們是一家人,都是平等的。我叫董秀云,以后你就叫我秀云就行。”這一段描寫細致地展現了董秀云平易近人、和善可親的性格,以及紅軍對封建舊社會堅決打倒、建立人人平等的新社會的革命信念。最后,人物塑造真實、立體化,這主要體現在海伢子、徐秀解身上。這兩位人物不是如董秀云、韓玉山一樣經過革命洗禮的英雄,而是真實的、有文化慣性的卻有血有肉的人物,他們的成長打上了特殊環境和時代的印記。戰爭歲月里,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敢于直接投身于革命建設,社會落后的封建思想依然束縛了大多人,所以他們的思想、情感改造是需要時間、需要受到特定事件觸動才能產生質的變化。

      如果說這本書在某些地方還需要改進,那就是整個故事結構還稍顯平面化。雖然塑造了董秀蘭這一位完美堅韌、善良、智慧的紅軍戰士,但是人物政治上層面的價值并不直接等同于形象本身的藝術價值,人物形象的生動性、立體性還稍嫌不足。當然,憑借少量史料和一個故事概述,要構思出豐富的又不失于歷史真實的小說細節,是有難度的。作為一本青少年紅色文化讀物,《半條棉被》的深刻思想意義符合社會思想主流,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擔當的思想教育功能是首要需考慮的,兼及藝術價值。再現在崢嶸歲月里凝結的黨和人民之間的魚水情,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書中傳達的革命精神仍然值得當下學習、弘揚并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