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新山鄉巨變》之“新”
      來源:中國作家網 | 張陵  2022年04月28日16:18

      當前,我國“三農”問題,正在通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不斷突破,不斷解決。中國鄉村正在發生激動人心和巨大變化。廣大報告文學作家,積極“深扎”,更加深刻地認識中國農村歷史性變革的本質意義,更加生動地創作反映“鄉村振興”優秀作品。余艷就是這支創作大軍中特別努力特別用心的一個報告文學作家,寫了不少好作品。我們從她的新作《新山鄉巨變》又可以看到作家這種思想熱情和精神風貌。

      早在六十多年前,新中國文學的著名作家周立波就主動到湖南家鄉深入生活,一扎就是十年,創作出長篇小說《山鄉巨變》。他的故鄉成了他筆下的“清溪村”,他的鄉親們,成了他筆下一個個生動鮮活的農民形象。六十多年后的新時代,報告文學作家余艷來到這里,以周立波的創作精神為動力,繼續深入生活,完成了報告文學《新山鄉巨變》。小說的故事是虛構的。報告文學的故事卻是真實的。《新山鄉巨變》從小小的清溪村入手,徐徐展開的是,整個湖南益陽市“鄉村振興”的壯麗畫卷,講述的是發生在這片熱土上,中國農民創造美好生活,把命運緊緊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真實故事。

      讀《新山鄉巨變》,我們很清楚地看到,作品想突出的是一個“新”字,想在“新”上下功夫,要圍繞“新”展開“鄉村振興”的現實,努力表現新時代中國鄉村的“新變化”,以此構成作品鮮明的問題導向。作品幾大部分的標題,都用“新”字打頭。如“新清溪”、“新農村”、“新農業”、“新農民”等,可見“新”在作品內容和主題提煉方面的占有最重要位置。在內容上,雖然作品一直在比較著周立波筆下的舊清溪,但我們一眼看出,作家試圖把敘述的目光聚焦在當前“鄉村振興”的“數字農業”“智慧鄉村”的建設以及“大數據”“云計算”應用平臺方向上。也就是說,作品要重點描述的是,當代高新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給中國農村發展,中國農民生活帶來的“新變化”。這個意識的確很新。在當前許多反映“鄉村振興”現實的報告文學中,還很少有作品集中在這個“云”角度,“云”層面去講述,去表現,只有《新山鄉巨變》發現了高科技與“鄉村振興”之間的深刻關系。僅從這一點,我們就有理由認定,這部報告文學所有表達的內容的確很新穎;而這樣的新內容,直接帶動了作品主題思想的出新。

      《新山鄉巨變》主題的出“新”意識表達得相當清楚。歸納起來,有幾個方面值得注意。其一,突出中國“鄉村振興”先進的新的思想。我們黨十八大以來形成的政治建設、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文化建設思想就是我們時代的先進思想,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人民的先進發展理念。這種以“民生”為魂的思想理念,在“鄉村振興”中得到貫徹,在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中得到體現。作品中的清溪村,正是在這樣的先進思想理念指引下,打造成“鄉村巨變第一村”,創造了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新樣板。當年,周立波寫出新中國農民為了改變貧窮的命運,積極組織起來,走集體合作化道路。而今天,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實踐,我們看到,廣大老百姓,正在以各種可行的方式,重新組織起來,以抗拒改革深化帶來的各種經濟風險。我們更加深刻認識到,實現“鄉村振興”,“共同富裕”,需要人民群眾改變單打獨斗的生產經營方式,重新組織起來,合作起來。清溪村的黨支部書記諶清平就是最早認識到要把農民重新組織起來的人。他早年挖金賺到了個人第一桶金,后到北京做起生意,個人發展得很順利,但整個村子卻很窮。聽從家鄉的呼喚,回到清溪村組織鄉親們一起發家致富。經過多年奮斗,有成功,在失敗,有經驗,也有教訓,終于把清溪村帶上生態發展、綠色農業、智慧鄉村的道路。經驗可以總結很多,不過作品突出的是村黨支部把農民重新組織起來這個基本經驗。當然,這是以先進思想為指導,得到廣大人民群眾支持,按照市場規律,借助高新科技的在更高思想層次上的重新組織,必然會給農民帶來福祉。如把土地流轉給“國聯水產”這樣的有社會責任擔當實力雄厚的大型現代化企業,整體打造和發展出一個現代化的鄉村,農民收入有保障,鄉村振興有前景。再如,鐘育賢開展的“十代”一條龍“田管家”服務組織形式,把農民從繁重的農事勞動中解放出來,更好地使“土地生金”,發揮土地的最大效益,使農民更加熱愛自己的土地。今天的清溪村以及整個益陽鄉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生態良好、老百姓安居樂業,都是自覺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成果,都是人民群眾創造精神的成果,也是《新山鄉巨變》主題之“新”的思想源泉。

      其二、高新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帶來老百姓的新生活。這是作品描寫鄉村變化的特色和重心所在。我們首先看到的是清溪及益陽大地上,職火如荼的智能農業、數字農業的新景象。當年,周立波理想的現代化是農業機械化,而今天,農業現代化進程,已經發展到數字化農業,網絡化農業,智能化農業,發展水平遠遠超過機械化時代。作品寫到,滄水鎮是全國首個5G小鎮,這里的田間地頭,安置著特殊功能的傳感器、攝像頭、滅蟲燈、信息采集箱等各種高科技設備,農民在自己的家里,隨時可以監控田里水稻生長的全部細節。一有問題,傳感器就發出警報,農民就可以處理。一時處理不了,馬上上可以連線農業專家,通過網絡進行診斷,提供精準解決方案,真正實現了云平臺上種莊稼。“蔬菜大王”楊利明也是依靠云平臺發展蔬菜生產。他的蔬菜面積大,品種多,特別是那些高檔菜蔬,要花很多精力去管理,可是他并不需要起早貪黑往地里跑,而是打開手機上的各種智能客戶端,就可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僅節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而且能種出高品質的蔬菜,滿足市場需求。紫薇村“養雞能手”彭彬,也是利用村里的“紫薇云”技術,對雞場情況一目了然。清溪及益陽的特產小龍蝦的養殖,也大大依靠了數字化、智能化的云平臺。如“國聯水產”的稻田與小龍蝦合一的生產養殖方式,以及小龍蝦蝦苗的培育,都得依靠高科技。實際上,益陽市的許多農業產業,都得益于高科技,才發展得又快又好。作品寫到,益陽地區已經建成了云數據中心、城市大數據平臺、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和基礎數據庫。它們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合力,助力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智慧基礎”。今天的農民,不再處于“信息孤島”的偏僻山里,而走進信息爆炸的現代生活。他們并不把“智能”當作一種點綴生活的奢恥品,而是當做鄉村民俗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嫻熟地運用“益村APP”,就能展開他們的日常生活,展開了他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景。

      其三,這樣的大時代,催生了鄉村新人物。報告文學的一個基本任務,就是寫好現實生活的人物,塑造好人物形象。《新山鄉巨變》寫了許多有血有肉的鄉村人物故事。有象諶清平、賀志昂這樣的給老百姓謀利益的共產黨人,致富帶頭人,有為清溪村創出一條農旅結合之路的創意人士胡千駒,有為了生態長遠利益,犧牲個人小利益,自覺關掉生意紅紅火火的燒烤屋的普通農民光胡子,有熱心推廣農產品特產的“農村電商站長”謝嬌,有專供綠色食品米兒家庭農場的經營人米姐等。作品更為用心寫的是“新農民”專章中的現代農民形象,給人印象深刻。王保良,出身窮苦農民家庭,但人很聰明,在城市里干了十年營銷,掙了不少錢,卻下決心,回鄉種水稻去。他開始研究國家產業政策,分析行業形勢,參加農大自考,學習種糧技術,承包農村土地,一心一意要在種水稻上干出一番事業。當然,這條跟走得也不那么順利,有一度,他都不得不破產,回到城里繼續打工。可一賺到錢,他又投入農業,接著種水稻。他心中的偶像是袁隆平。他要種出一種不需要打農藥,不需要施化肥的生態健康的大米。別人以為不可能,但在現代農業技術和“智能農業”的支持下,他做到了。經過多年探索和努力,他的愿望終于實現了。這個人物身上,有著一股百折不撓的實干勁頭和充滿創造力的精氣神,是新一代有理想,有知識,有先進思想的新農民。還有“青創基地”的一群年輕人,他們都在農業的各個領域里展露頭角,未來,他們將承擔起發展中國現代農業的重任。一代青年是國家的棟樑,民族的希望。

      可能作家感受到鄉村振興的新鮮事太多了,急于一古腦表達出來,給讀者傳遞更多的新時代信息。現實的,歷史的,線下的,線上的都涌進了文字里,在一定程度上顯得有些擁擠,無法從容展開;關于“智能農業”“智慧鄉村”的表現,還有待于進一步探索深化,打開更寬廣的思路。但不管怎樣,作品提供的時代之新,生活之新,理念之新,人物之新,讀者是可以感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