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冀:非學無以廣才 非志無以成學
今年3月,編劇張冀被授予“第五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對于他而言,這是一次有別于過往的特殊獎勵,意義非凡。過往獲獎往往是針對作品,而這次是對其本人的鼓勵與肯定。張冀感到,“德藝雙馨”這四個字分量很重?!暗赖率紫仁怯脕砑s束自己的。作為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四個字中還包含著對精神力量的不懈追求,需要我們頭頂星空,腳踩大地”。對精神力量的追求不是“自戀”,不是沉浸于一己悲歡或者拘囿于小圈子中,而是需要文藝工作者到生活中去,到人民中去,通過觀察與思考,打破既有定式與創作局限,克服技術和觀念上的自我重復。對精神力量的追求也不是說教,而是要通過作品和自身言行去潛移默化地影響他人,在同他人的交流中,不斷提升作品、完善自我?!?/p>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不斷學習,為張冀的藝術“長跑”提供了支撐性力量。張冀認為,編劇是一個對技術性要求非常高的工種,劇本信息量之大、內容之龐雜、所接觸觀眾之廣泛,會反向推動編劇不斷學習、打磨技藝。張冀坦言,自己是在2012年開始寫《中國合伙人》劇本后,逐漸進入主流電影創作的。在成為相對成熟的編劇之前,他花了近十年時間不斷打磨技藝,之前默默無聞的他要求自己每天看兩到三部電影。同普通觀眾觀影不同,他看完要做筆記,影片講了什么故事、主人公的內心活動、性格轉變、電影主題、表現手法等都被記錄在冊。此外,他還廣泛閱讀書籍,這其中不僅有小說,還包括社科歷史類書籍?!澳鞘晡以谏钌弦欢缺容^困頓。被人認可之前,在精神意志方面也承受了很多考驗。好在我耐得住寂寞,一直堅持了下來,通過不斷寫、不斷看、不斷接觸生活,實現了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突破?!蹦切┠甑膶W習方式已然融入他的血液,成為一種生活習慣被延續下來。2012年后,張冀忽然變得忙碌起來,但閱讀和看片子還是他雷打不動的必修課。“過去什么都看,不只是看那些獲獎的片子,有時我也能從一般的片子中學到不少東西。現在時間緊張了,會比之前挑選得更精細?!?/p>
除了向書本、向影片學習,張冀還向團隊學習。“編劇是團隊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崗位,我們要在由導演、演員、攝影、美術、剪輯等共同組成的團隊中去打配合。你必須了解你在團隊中的位置,不能凌駕于團隊之上?!痹趶埣降膭撟魃闹?,曾有多次和香港導演合作的經歷,這讓他受益匪淺?!氨热缭缙谠趦鹊?,編劇寫完劇本交給導演,編劇的工作就結束了。在和陳可辛導演合作時,我不光要去現場,還要和演員一起再創作。起初我是排斥的,但后來我慢慢發現,演員對人物的挖掘、對戲劇性的敏感、對臺詞的處理等,也在幫助我成長。拍攝完成后,陳可辛導演會讓我去機房一起討論剪輯事宜,有些細節怎么剪,是否要拿掉,是否需要通過后期去彌補錯誤,像這些工作都會提升我對電影的整體認知。影片完成后,我還會和導演一起去參加映前的觀眾調研,去現場看觀眾反映,并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有針對性地進行創作上的微調與修改。”
近些年,年輕人也會給張冀帶來許多意外驚喜。他發現,在各類暢銷書榜單中,高居榜首的也有專業性較強的書籍或思辨性較深的哲學書、歷史書。他也發現,諸如講刑法的羅翔的走紅并非意外。具體就影視領域而言,純粹甜寵向、靠流量明星攫取眼球的愛情片不“靈”了,在口碑評價上,這類作品并不見得好。有一些體現某種專業知識、帶有一定社會議題,或者具有某種文學價值的影視作品,反而更能引發年輕人的關注與熱議。這種變化讓張冀認識到,創作者不能一味重復既有模式,僅僅滿足某種情緒,還要去努力創作更有價值的作品。
向年輕人學習,讓藝術創作更有活力。張冀告訴記者,“00后”是看著影像長大的一代影像呈現和劇本息息相關。節奏快慢、情節強弱、橋段新舊,這些東西都需要文藝工作者去不斷學習、思考、應對。如何破除套路,求變求新呢?張冀認為,歸根到底,永遠要向生活學習!“編的東西再像,也比從真實生活中得來的情感差一大截。比如創作電影《親愛的》,我和導演來到深圳的一個城中村,抬頭看到天空中密密麻麻的電話線、網線等糾纏在一起,我們一打眼就知道,那就是電影開場應有的畫面,不需要任何語言解釋!現在很多電影開場千篇一律,很少有用半空中一團亂麻的電線來開場的,這種破除套路的東西,恰恰是從生活中得來的?!?/p>
士以弘道,對真善美的追求是文藝創作的靈魂與價值歸宿,優秀的文藝作品一定是要向讀者、觀眾提供精神價值的。堅定這一志向,通過不斷學習找到創作依據、擴展藝術視野,張冀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