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一場超越時空的尋寶漫旅 ——讀谷清平《神龍尋寶隊》
      來源:中國教育報 | 雷雯  2022年03月31日06:50

      兒童文學研究專家王泉根對兒童文學做學科架設的時候把兒童讀物分為六個門類:兒童啟蒙讀物、思政教育讀物、科普讀物、人文歷史知識讀物、兒童圖畫書和文學讀物。這個分類旨在將“兒童讀物”和“兒童文學”區分開,因為兒童讀物可以是非文學性的,雖然它也可以吸收一部分文學手法,但整個作品不具備像文學讀物一般獨立、完整的藝術品格和審美價值。在此基礎上,文學讀物進一步被劃分為三大范疇,它是從兒童讀者特殊性出發,根據不同階段讀者的接受心理與領悟力建立的從幼年文學、童年文學到少年文學的多層次兒童文學系統。倘若要給谷清平的這套《神龍尋寶隊》在兒童文學發展脈絡上尋找坐標,便會顯現出一種“駁雜性”,而這種“駁雜性”正是兒童文學自身一直存在的說不清道不明的本質。

      《神龍尋寶隊》講述了十歲女孩岳小萌尋找國寶的時空漫旅。在一次突如其來的地震中,岳小萌誤入國寶守護者龍三子嘲風送國寶回家的法陣中,讓國寶意外丟失。在嘲風的協助下,她與幾個好朋友組成尋寶隊,踏上了漫長的尋找國寶之旅。嘲風可以招來“白鹿”打開時空“任意門”,讓尋寶隊穿越時空隧道去到千年前不同的文化與部落中做知識考古式的游歷。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兒童文學史上一部經典的著作《梅格時空大冒險》,被《柯克斯書評》譽為“孩子最應該讀的五本幻想小說之一”。前者尋寶,后者尋父,作者實際上都在時空漫旅的故事架構中將小故事、知識點串珠般連接起來。二者不同在于時空見聞的內容各有側重:《梅格時空大冒險》的作者瑪德琳·英格側重于科學幻想,比如五維空間的知識科普、二維空間變紙片人的奇妙經歷,而谷清平致力于傳統文化與文物歷史的科普,比如“龍九子”在器物中的體現,仰韶文化中出現的人面魚紋彩陶盆、神秘的陶寺古國與陶寺銅鈴等。

      從文體類型而言,瑪德琳·英格的小說更容易被視為科幻小說,谷清平的這套書則更復雜一些,她使用了一些科幻小說的形式(時空穿梭)、民間傳說的元素、現實主義的敘事手法、童話的“變形”,但書寫的目的卻是文物與歷史科普。它的“駁雜性”在于一方面是人文歷史讀物與文學讀物的雜交,另一方面是幻想小說與科學童話的融合。這種“駁雜”正映射兒童文學本身“跨文體”“交叉性”的特征,也反映其文體“互滲”“重疊”的性質,呈現出兒童文學的開放精神與超越常規的美學追求。

      因此,這里需要稱贊的是谷清平的寫作技巧,在這樣一種“跨界”“跨文體”的交叉地帶嫻熟地把握住童年文學最難把握的三個“度”。其一,語言簡單自然,平實易懂,在一些風景、場景、人物描寫處又不乏細節感與優美感。其二,以“白鹿”這種在中國傳說中具有獨特內涵的“形式”搭建起可穿越時空的“光橋”,將現在和過去兩個世界分開,讓社會化程度比較低的孩子能輕易地辨明現實與幻想,而作者也可以在現實空間層面借助父母、教師、長輩的身份與小主人公們對話,呈現自己的主體意識,避免“兒童視角”下的歷史認知過于平面和膚淺。其三,類似于流浪漢小說似的漫游結構,看似是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做文物的藝術性科普,實際上內蘊邏輯有序的歷史的發展進程。作者正是借助岳小萌的尋寶經歷,用“逼真”的筆觸再現了不同歷史進程中人類生活的情況、不同文化部落的生產方式、生活習俗,乃至經濟和政治制度。當岳小萌看到痛失幼子的阿葉給紅色陶甕盆畫上人臉和魚紋,希望孩子的靈魂能跟著魚神回家時,小主人公才真正穿越時空與先人對話,超越“人面魚紋彩陶盆”作為一件器具的現實價值,明白其中寄寓的一個母親“愛與哀思”是人類永恒的價值。

      因此,除了講歷史,作者也在藝術化的歷史敘事中嵌入了許多有關兒童成長的命題,其中既包含人與自然、與動物、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也包蘊著愛、真理、信仰等深層次的人生問題。正如瑪德琳·英格所說,“一本書也可以是一顆星星、一種爆裂物,能不停地激發新的生命,一支照亮黑夜的熊熊火把,指引我們走向不斷擴大的宇宙”。愿谷清平的這套“尋寶”書系也能點亮小讀者對于文物、對于歷史的熱愛,由此打開認知的新領域,走向更豐富的心靈世界。

      (作者系江西師范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