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關于構建中國式非虛構話語體系的幾點思考
      來源:非虛構文藝(微信公眾號) | 汪修榮  2022年03月01日09:57
      關鍵詞:非虛構文藝

      隨著近年來中國非虛構創作的發展和興盛,非虛構創作正受到文壇和出版界的廣泛關注,非虛構創作、出版、評獎正產生越來越大的社會影響。今天的非虛構并不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紀實文學和報告文學的簡單回歸,而是21世紀全球化大背景下非虛構文體的一種全新發展與探索。在這一背景下,構建新時代中國式非虛構話語體系,不僅適逢其時,也日益重要。

      如何構建中國式非虛構話語體系,個人有以下幾點思考與建議:

      1.積極研究。要高度重視當前非虛構創作、出版和發展現狀,積極開展中外非虛構研究,改變目前重小說等虛構作品研究,輕非虛構作品研究的現狀,既要研究中國的,也要研究外國的,知彼才能知己,只有這樣才能在世界視野下構建起中國式的非虛構話語體系。要研究、梳理中外非虛構產生、發展的歷史脈絡。中國非虛構研究從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就一直比較薄弱,長期未得到應有的重視,甚至至今未成為一種獨立、成熟的研究,研究少,研究不到位,甚至對非虛構的定義至今都莫衷一是,缺少一個公認的定義。新時期以來,雖然也出現了一些非虛構研究學者,但普遍存在平臺少,陣地少,研究隊伍少,專家名家少的問題。推動非虛構研究,擴大非虛構宣傳,將有利于改變這一落后于創作現實的現狀,反過來促進非虛構的發展與深化。構建中國式非虛構話語體系,首先要切實改變目前非虛構研究的薄弱現狀,為非虛構發展、壯大和繁榮提供強大理論支持,創造合適的環境。

      2.打造平臺。發揮中國非虛構研究院的推動與引領作用,創造條件,與平臺合作,共同打造非虛構創作、研究、傳播平臺,打造非虛構出版、發表和研究重鎮,營造適合非虛構發展繁榮的創作、出版和研究生態,使非虛構創作、出版和研究常態化、體系化、持續化。

      3.項目牽引。可由中國非虛構研究院牽頭,組織有關學者、專家啟動《中國非虛構百年發展史》的編撰工作,同時,加強與出版社、報刊、作協、網站等相關機構與平臺合作,策劃一系列非虛構創作與研究叢書,包括翻譯圖書,促進、推動非虛構發展,擴大中國非虛構研究院在國內外的影響,提升中國非虛構研究院的號召力,積極參與中國非虛構的創作、研究與發展進程,對非虛構的創作與宣傳起到引領作用。

      4.評獎機制。與作協、出版集團、報刊、網站以及相關社會團體、科研院所合作,設立省和國家級的非虛構獎,通過評獎的方式,一方面選拔優秀作品,培養優秀作家,另一方面,積極開展非虛構名家講座與培訓,擴大非虛構在全社會的影響,培養一批非虛構作家、學者和評論家,推動非虛構可持續發展。

      5.面向未來。對非虛構的發展進行前瞻性研究,提出一些建設性的建議、創意和策劃,積極策劃一些非虛構創作活動或事件,打造中國非虛構研究院的品牌,發揮中國非虛構研究院對非虛構的引領和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