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堅守、應變與創新——關于“中華文化走出去”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 許鈞  2022年01月30日09:36

      縱觀各國的文明與文化發展史,翻譯為延續民族文化血脈、推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中西、古今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變化之一,涉及中西,便是由西學東漸轉向中華文化走出去,呈東學西傳之趨勢。變化之二,涉及古今,便是從與“舊世界”的根本決裂轉向對中國傳統文化、中華民族價值觀的重新認識與發揚。這兩個根本性的轉變給翻譯界提出了諸多新的重大問題,其中最具挑戰性的兩個是:中國要向世界展示的是什么樣的“中華文化”?如何讓中華文化走出去、走進去?

      堅守:以思想為先導 注重價值觀的整體性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要繼承與延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首先要肯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認識到它是中華民族的根基與靈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文化沃土。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大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兩創”精神。由此,如何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系統,如何實現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國家戰略性決策,成為學術界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資源,是民族復興與國家崛起必不可少的精神保障。中華典籍是中華文化傳承下來的重要文明成果,凝聚了中華民族五千年傳統文化的核心,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中華文化要走出去,中國典籍外譯是中華文化走出去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中國文化典籍中所體現的整體思想智慧和對宇宙人生的透徹感悟,具有超越時空向我們敞開的精神魅力,是中華民族淵源有自的文化軟實力之本,在當前全球消費主義和數字化浪潮中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因此,我們應當秉承文化自覺與自信,把握好中國文化最核心的內容,在對中國思想、文化、文學進行深入與全面的研究與整體把握的基礎上,推動中國歷史中形成的最本質、最優秀、最精華的部分“走出去”,使對外譯介形成一種主流文化體系,形成中國文化價值觀的合力,因為國家文化對外的深層次影響主要體現在價值觀上,價值觀的影響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一種文化的本質性影響。

      各種不同思維視域或文化背景的相互交融是一個古老而現實的精神努力趨向。在全球化的語境下,文明的地域歷史已然熔鑄出宏闊的世界歷史風姿,人類傳統的地方性時空經驗應該會成為全球性經驗中各具特色與風采的價值坐標。在國際社會謀求對話和交流的大背景下,注重中華文化經典對外譯介的思想性與整體性,不僅有利于新時期中國文化海外話語體系的構建,也能夠有效回答“傳統”在與全球化的遭遇中走向何方、如何秉承“傳統”并實現“轉化性創造”等世界性問題,為新時期的古今、中西文明互鑒提供典范意義。

      應變:回應受眾需求 推動譯介與接受多元互動

      “走出去”的中華文化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僅從對外譯介與傳播的作品來看,既包括上文論及的中國古代典籍,涉及中國文學、哲學、美學、政治、倫理的方方面面,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精神財富的結晶,也包括中國當代優秀文學作品。中華文化走出去,一方面要堅守傳統文化的根,另一方面還要把我們當代鮮活的文化產品、文化成果不斷地推介出去。在中華文化走出去當中需要特別關注的一個問題是,我們應該展示給世界什么樣的文化?中華文化的譯介要以正確的價值觀為引領。凡屬帶有中華特質的,具有積極向上力量的,能夠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拓展人的精神疆域的文化,都是可以向世人推介的中華優秀文化。

      一般而言,談及中華文化外譯,人們的第一反應是諸子百家及儒釋道等中國典籍的譯介,但由于歷史、文化、社會、意識形態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中國典籍在海外的傳播與接受并非一帆風順,需要我們不斷推進。但我們不無欣喜地看到,經由翻譯,以莫言、畢飛宇等為代表的當代作家的作品,因符合海外受眾需求,在海外拓展了廣闊的天地。21世紀以來,科幻文學與網絡文學更是成為中國當代通俗文學海外傳播的兩大力量。中國當代科幻文學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學的基因,以獨特的中國式敘事,既觀照了當下的中國現實社會,同時也反思了全球人類面臨的共同境遇,由文學轉化為文化與思想,成為世界性共情之源。

      鑒于此,我們應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充分了解海外市場,在知曉海外受眾需求的前提下,積極回應他們的呼喚,拓展文學外譯的渠道,形成體裁多樣、有根有源有活力的譯介與接受互動,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創新:多模態傳播 開拓文化走出去新路徑

      中西文化交流可以有多種形式,既可以通過官方渠道進行交流往來,也可以是民間純粹自發的交流互動??陀^來說,當前我國在海外傳播市場上還存在一些短板,文化走出去的方式還相對單一。迫切需要發揮多種力量,實現多點開花、多路進發,也迫切需要更多打動人心的優質作品,讓傳統文化借助新興傳播手段煥發光彩、贏得世界關注。

      近年來,自媒體行業在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給中西文化交流帶來了新的變革與機遇,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是美食博主李子柒。她因拍攝中華傳統文化內容的短視頻而爆紅海內外,打開了世界了解中華文化的一個窗口,讓外國受眾在她展現的一景一情一言一行中感悟中華鄉村文化的特質與價值,在普通中國人平凡、鮮活而具有美感的生活中感受到當代中國農村的精神脈動與文化風尚。圖畫、聲音、顏色、視像及文字等多種符號模態間的組合與互動能夠為目標語受眾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與多媒介體驗,這一創新性傳播方式實現的表意及接受效果比單純介紹中華文化的文字文本應該更有效。鑒于此,中華文化的譯介與傳播應該借助視覺文化蓬勃發展之力,利用不同符號模態之間的多元互動與跨文化闡釋,為不同地域與民族的受眾理解與接受中華文化提供多種可能性,滿足世界對中國的認知需求。

      “中華文化是一條澎湃向前的大河,不同的河段都有著豐富內涵和不同面向,既有五千年文明累積出的肥沃土壤,也有現代化發展帶來的日新月異變化。把這樣一個博大精深而復雜多樣的中國故事講好,并不容易。”我們需要尊重歷史、重視經典讀物,從古代典籍中找尋中國好故事;需要尊重當下、重視海外需求,從接收者視角講述中國好故事;需要尊重傳播規律、重視更新傳播途徑,用符合現代人交際規律的新路徑傳播中國好故事。

      在全球化的時代,在物質的領域,在經濟貿易的活動中,主動走出去是一種常態。而在精神交流活動中,主動走出去也應該是一種常態。中華文化走出去,是時代的呼喚,也是歷史的必然。如果說對中國典籍的翻譯實踐與研究,是對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價值堅守,那么,對中國當代網絡文學的翻譯實踐與研究則是對中華文化走出去的當代應變,利用網絡自媒體進行民間傳播的形式則是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時代創新。我們要秉持繼承與發展的原則,在“堅守、應變、創新”三管齊下的多維互動中,傳播中國好故事,讓中華文化走出去、走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