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用跟上時代的精品力作開拓文藝新境界
      來源:中國藝術報 | 駱平  2022年01月15日09:42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以下簡稱講話),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為我國文藝事業的繁榮發展指明了新的努力方向,也為廣大文藝工作者提供了思想綱領與行動指南,“五點希望”的提出,更是成為一切文藝實踐的基本遵循。其中,“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守正創新,用跟上時代的精品力作開拓文藝新境界”既表達了文藝工作的根本追求,也進一步指明了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使命擔當。

      從2014年文藝工作座談會至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緊密圍繞文藝創作中的人民立場與精品追求,不斷闡釋、不斷完善、不斷提升,形成了一個科學縝密的理論體系。其中,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在文藝創作方面,也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要求文藝工作者“必須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努力創作生產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再次強調,要求文藝工作者“做到胸中有大義、心里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時代呼聲、展現人民奮斗、振奮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優秀作品,為我們的人民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為我們的民族描繪更加光明的未來。”在此次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明確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精益求精、勇于創新,努力創作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了優秀文藝作品和文藝精品創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新時代新氣象,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呼喚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文藝作品和文藝精品,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謳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斗歷程中閃爍的偉大精神,深度滋養人民的審美觀和價值觀。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創作精品力作的具體要求,就必須厘清三個命題:何為文藝精品,為誰創作文藝精品,如何創作文藝精品。

      何為文藝精品?這是必須明確的認識論

      講話指出,古往今來,優秀文藝作品必然是思想內容和藝術表達有機統一的結果。狹義來看,其中至少包括兩大方面。

      一是弘揚真善美。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恒價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藝向上向善價值追求的重要性,表達了真善美是文藝價值的度量衡的重要思想。講話指出,止于至善,方能臻于至美。文藝作品的最高境界是以真感人、以美育人、以善化人,三者之間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真善美對應著人類理性的三種能力,即知、意、情,同時銜接著三種能力,即認識能力、評價能力、審美能力。其中,真折射著人類與世界的認識關系,善則指向人類與世界的價值關系,美折射著人類與世界的情感關系。求真、向善、審美,正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近年來熱映的一些影視作品,例如電視劇《山海情》依循福建對口支援寧夏的真實事件,展現扶貧干部以大愛與向善之心與當地人民群眾之間的攜手奮斗歷程,彰顯出創作形式與內容,藝術與思想的高度和諧統一。再如《覺醒年代》《跨過鴨綠江》,《戰狼》系列,《紅海行動》《中國機長》《長津湖》等諸多獲得大眾高口碑高關注,在市場上叫好又叫座的佳作,無不具有滌蕩人心的真情實感、求真循理的思想境界、向善尚美的藝術品格。

      二是有高遠的思想追求。《文心雕龍》中有言:“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文藝作品是時代精神的一面鏡子,映照著國家與民族的奮進、社會與時代的變遷。講話指出,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文藝創作要站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戰略高度去進行考量和探索。這就決定了文藝作品絕不是狹隘的個人表達,而是肩負著黨和人民的期待與要求,必須從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視野去衡量和評判。一切流芳后世的文藝作品都承載著人類文明記錄、引導和反思的功能,有著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正如北宋大儒張載所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高遠的思想追求,是文藝創作應該具有的基本屬性。例如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對革命者堅守初心和信仰的力量的表達,舞劇《李白》對傳統文化與大國擔當意識的弘揚,話劇《塵埃落定》內涵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民族精神,都是通過對作品主題深入的開掘,在深邃深刻深遠的思想追求引領下,不斷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內涵、藝術價值。

      為誰創作文藝精品?這是必須堅守的創作觀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充分闡釋了文藝與人民的關系。究其根本,社會主義文藝,就是人民的文藝。新的歷史條件下,必須牢牢把握文藝創作的人民性。

      文藝創作的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核心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進一步闡明了文藝創作的人民立場,這既是文藝工作者理應堅守的創作觀,也是衡量文藝作品思想高度與藝術維度的基本標準。

      堅守人民立場,這是文藝精品創作的根本宗旨。人民性不僅是文藝創作的立場根基,同時也是最根本的藝術準則。文藝創作者要心系人民,為人民抒寫,要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謳歌奮斗人生,刻畫最美人物,堅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展現美好親情的《你好,李煥英》、再現疫情逆行者的《中國醫生》、聚焦普通勞動者的《裝臺》,以及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的《長津湖》等打動人心的創作,無不把鏡頭聚焦人民群眾的情感生活與奮斗歷程,如講話中所說,“對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進程給予最熱情的贊頌,對一切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斗的拼搏者、一切為人民犧牲奉獻的英雄們給予最深情的褒揚。”

      書寫人民史詩,這是文藝精品創作的靈感源泉。人類歷史的滄桑巨變,正是由無數人民一代又一代、點點滴滴的付出所匯聚而成,人民造就了歷史,人民才是歷史長河中真正的主角,人民中有著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沛源泉。文藝作品“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讓創作有溫度、有情懷、有筋骨,展現人民奮勇前進的風采,謳歌人民創造的歷史偉業,禮贊人民百折不撓的精神。文藝精品不僅是要滿足人民日益增強的文化需求,同時更要以文藝的品格和風骨,為人民注入奮斗不息的精神力量。

      如何創作文藝精品?這是必須掌握的方法論

      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創作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題中之意。講話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不僅要讓人民成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為一體,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時代的脈搏、生命的光彩,為時代和人民放歌。創作出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優秀作品,至少要注重以下三個方面。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文藝精品創作的根本路徑。文藝創作的理論來源和價值指向可以從多角度全方位去進行闡釋,但最根本的一條,必須是與人民融為一體,用心用情用功去感受和聆聽生活,緊緊把握住人民的需求,以優美的形式、熾熱的感情,創作出這個火熱時代的真實畫卷,譜寫出人民群眾的心聲,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絕不能浮光掠影、走馬觀花、急功近利,更不能虛構人民,丑化人民。正如講話指出,把藝術創造向著億萬人民的偉大奮斗敞開,向著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敞開。

      堅持守正創新是文藝精品創作的基本準則。經典的文藝作品與優秀的現代文藝作品,是廣大文藝工作者學習和借鑒的范本,但絕不能模仿與重復,否則不僅創作不好,更會嚴重地傷害作品的影響力和生命力。例如,前些年一些類型化的影視作品,尤其是后宮劇、諜戰劇等,一部成為爆款,很快就有若干跟風之作倉促上馬。網絡文學的創作亦是如此,一本走紅的網絡小說,往往會源源不斷地出現山寨版甚至克隆版。這些不良現象都必須堅決予以遏制。創新是文藝的生命。文藝創作者理應具有長江后浪推前浪的信心與勇氣,具備超越前人、突破自我的勇氣,承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文藝圖景。

      緊跟時代步伐是文藝精品創作的重要原則。講話指出,各種藝術門類互融互通,各種表現形式交叉融合,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藝形式創新,拓寬了文藝空間。當下,數字技術手段的飛速發展給文藝創作帶來了變局與契機,技術手段的介入,實現了視覺、聽覺、觸覺等全方位的文藝體驗感與參與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社會生活,影響著文藝創作。文藝創作的虛擬化、創新性,也為科技的躍進提供了參照,超前的設計理念、超現實的體驗需求,大力助推著技術的升級換代,5G技術、4D打印技術、4K航拍器、VR全息技術,等等,無一不與文藝緊密關聯,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必將為藝術插上時代創新的翅膀。例如舞蹈《唐宮夜宴》中豐富的技術表演手法與高妙的審美旨趣,音樂劇《偽裝者》中新媒體與蒙太奇的跨媒介融合,都是技術與藝術相得益彰的成功范例。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具有環環相扣的系統性與邏輯性,構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解其中對于文藝精品創作的重要論述與價值指向,對于指導文藝創作出精品、出力作具有十分深刻的現實意義。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中,廣大文藝工作者應當勇于擔當、勤于作為,通過創作優秀的文藝作品高舉旗幟、凝聚民心,展現新氣象、創造新輝煌,以精彩紛呈的中國故事、自強不息的中國形象、厚德載物的中國聲音,鑄就新百年的文藝高峰。

      (作者系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四川師范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