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新時代文學與青年作家的使命擔當 ——2021魯院論壇暨第二屆培根工程入選作家研討會在京舉行
      來源:中國作家網 | 胡嘉  2022年01月03日17:44

      2021年12月30日,由魯迅文學院主辦的“新時代文學與青年作家的使命擔當——2021魯院論壇暨第二屆培根工程入選作家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吳義勤出席會議并講話。張江、白燁、賀紹俊、康偉、孔令燕、陳東捷、劉颋、傅逸塵、岳雯、張曉琴等出席會議;梁鴻鷹、何向陽、彭學明、徐坤、程紹武、張莉等以視頻等方式參與了研討活動。會議由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徐可主持。

      吳義勤在講話中說,在中國作家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全國文學界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重要講話精神的火熱氣氛中,魯迅文學院舉辦以“新時代文學與青年作家的使命擔當”為主題的研討活動,認真學習貫徹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意義重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藝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深刻闡述了文藝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為新時代文學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青年文藝工作者給予親切關懷、提出殷切希望。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的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習總書記進一步強調:“青年是事業的未來。只有青年文藝工作者強起來,我們的文藝事業才能夠形成長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動局面?!薄耙龑嗄晡乃嚬ぷ髡呤卣?、走大道,鼓勵他們多創新、出精品,支持他們挑大梁、當主角,讓當代中國文學家、藝術家像泉水一樣奔涌而出,讓中國文藝的天空更加群星燦爛?!毙聲r代對文學事業提出了新要求,賦予了新使命。在面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關鍵時期,要推動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打造文學新力量,就要大力加強青年人才隊伍建設,為青年作家提供茁壯成長的環境和條件;要推動文學界煥發新氣象、取得新成就,做到真心愛才、精心育才,就要加強對青年作家的思想引領,幫助他們拓展文學視野,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寫作水平,創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學精品,逐步成長為祖國文學事業的中堅力量。

      吳義勤指出,近年來,魯迅文學院始終緊扣“做人的工作”這一任務,為新時代文學培育優秀文學新人、扶植文學力量,聚焦文學前沿話題,關注優秀文學作品。“培根工程”青年作家培養計劃是魯院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加大新時代青年作家培養力度,加強青年作家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延伸工作手臂、創新培訓方式、扶持培養文學新人的有力實踐。自去年啟動以來,魯院持續關注入選的青年作家的創作動態,取得了良好的反響,今后也會繼續對創作成績突出的青年作家學員重點追蹤關注,助力拔節提高,有針對性地為入選學員開辦研討會、改稿會,做好優秀作品發表、叢書出版工作,爭取培養出具有魯院特色的青年作家群體。

      活動上半場,與會專家圍繞“新時代文學與青年作家使命擔當”這一主題發表真知灼見。張江首先從闡釋學角度提出“作家的擔當”是必須有高度的,作者的自覺與不自覺,將體現出個人與時代的遠近;而想要成為有一定深度的作家,必須自覺確認自我和時代擔當的意義。青年寫作不可能脫離“大時代”。

      白燁認為我們的文學正處在一個代際銜接更為明顯的過程中,我們的文學現狀和文學發展、時代發展的需要比,特別是與習近平總書記的期望比,仍有距離。書寫時代新詩史任務,好的長篇小說仍鳳毛麟角——這個任務很重,需要青年作家接上來;如脫貧攻堅后鄉村振興轉化過程中,新的鄉村書寫會出現什么樣的狀況和創新?習近平總書記特別講到向國外講好中國故事,怎樣把中國故事講好,給外國人呈現立體化的中國,讓他們更懂中國,這也是青年作家的任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務,青年作家目前來看任務艱巨,面對這樣的情況真要有大的認識和大的擔當?,F在青年文藝工作者技術好,今后可能有很多機制來扶持、來發現、來培養,比如魯院的“培根工程”,青年作家應抓住這些機會,增強自己的學習、修養和歷練。

      賀紹俊認為新時代文學就要倡導文學生活,新時代文學在我們進入小康社會的背景下提出,表明我們不僅追求物質享受還要追求精神享受,我們的精神生活要豐富,其中重要一點是我們要有文學生活。而一代青年文學的使命擔當,是真正要讓文學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讓更多人參與到文學寫作中來,讓更多人從文學寫作中得到精神的滋養。文學更多體現在精神內涵上、精神價值上,寫作的時候其實也在陶冶自己的精神和靈魂。所以文學生活就是要為自己搭建一座精神寺廟,讓每個人都能在這樣一座精神寺廟中,靈魂更加純粹、精神更加高雅,讓生活更有質量——這應該是青年一代的一種使命擔當。

      康偉從27歲發表《天狗》《鳳凰涅槃》、29歲發表《女神》的郭沫若談起,認為他以風雨雷電般天才式的藝術創造力把握住了那個時代的精神。而今中國正經歷著驚天動地史詩般的新時代,文學文藝當然需要豐富多樣、立體多元的生機勃發狀態,青年作家依然可以從體察人物處境與心情的角度出發,落實到闡釋好時代精神上來。

      劉颋以諸多知名作家發表重要作品的年齡談起,如鐵凝32歲發表《玫瑰門》,莫言30歲發表《透明的紅蘿卜》,張煒30歲發表《古船》等,她認為不是說年輕才是青年作家,也不是說年輕就有無限的可能或者有無窮無盡的試錯成本和資本,這些都非必然聯系和必然肯定的答案,青年性的建構應該是富有當代性和時代精神的人,青年寫作要有能力從同質化的內容中寫出異質,從對抗中達到更大的境界——和解,從而建立起更生態的文學觀。

      傅逸塵提出,中國近代百年來我們一直保持被動、接納、適應的姿態,我們一直在學習西方,一直在吸收、汲取、模仿、借鑒;現在進入到新時代,隨著中國越來越接近世界舞臺中央,我們能夠提出理論命題,并給世界提供一條新的方法,使之能夠按照一種新路徑去重新運轉,這是一個特別了不起的時代變化。由此聯想到新時代文學,此前我們總的文學表達是塑造農業中國的形象,一直都是內向化的、內斂的;現在隨著中國逐漸完成了工業化,我們需要對世界輸出我們新的文學思想、文化形象、文化話語,這個背后的邏輯就是工業化的中國,我們中國文學不僅僅要向西方文學經典靠攏,我們也要去重新爭奪這個話語權,要向世界講述我們希望“他”看到的東西,而不是“他”想我們成為那樣的講述中國故事,這是巨大的變化。青年作家文學目光應放得更遠一些,要有宏闊的文學抱負。

      岳雯認為,十幾年前郭敬明以《小時代》橫空出世的時候媒體非常捧場,當時總結“我們現在時代是一個風平浪靜的小時代,是一個沒有大事發生的小時代”。隔了這么些年后大家可以看到用小時代作結是不準確的,我們經歷了大時代。福樓拜《一顆純樸的心》中對女仆的生活細節都反映出向歷史和時代的敞開狀態;還有鄧一光的《人,或所有的士兵》,是具有大歷史風范、讓我看到歷史之于個人身上的擾動和顯現和超脫一史一地的作品。

      張曉琴結合自己暑期去甘肅慶陽調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情況,談到馬自剛、劉蘭芳等非遺傳人真實的生活“沒有那么悲催”,我們的時代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這才是真正所謂新的時代人物形象和新的中國故事,東西方需要互相聽到彼此的聲音。她推薦梁鴻的《四象》,有很多關乎中國傳統美學的經驗不經意流露,但又不是純粹傳統,而是全新的具有很強的現代性,貼合春夏秋冬自然之道,從中感受到“講好中國故事”的時代聲音。

      活動下半場,對第二屆“培根工程”入選作家作品進行研討。首先由魯迅文學院副院長李東華介紹了“培根工程”舉辦設想及實施情況:2020年12月,在中國作協黨組書記處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經過充分醞釀,魯迅文學院成功啟動“培根工程”青年作家培養計劃。首批入選的四位學員王蘇辛、周芳、黃立康、智化加措,一年來取得了可喜的創作成績。隨后,徐可宣布第二屆“培根工程”入選作家名單,分別是:孫睿、呂錚、王昆、馬億,并為他們頒發入選證書。孔令燕、陳東捷、彭學明、徐坤、程紹武、梁鴻鷹和張莉等諸位專家,分別以線上和線下的方式點評了四位青年作家的作品,提出懇切的評論和建議,認為無論是公安題材、非虛構寫作或是小說創作,都不能離開中國現實的大地,要講更具有中國氣派的敘事;要下功夫增加閱讀,提升思想境界;聚焦社會現實生活,創作出經得起時間檢驗的作品。

      四位入選作家以現場和線上方式全程參會。他們表示,很榮幸入選魯院的“培根工程”,要像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代會上殷切希望的一樣,寫作者心系民族復興偉業,描繪新時代中國新氣象,他們都將努力寫作,拼命寫作,拿出更多精品力作不負魯院、不負祖國、不負這個偉大時代。

      徐可在總結發言中說,四個小時的扎實討論,有近二十位專家的精彩點評和發言,大家都講到了相同的關鍵點,那就是青年作家必須找準歷史方位,把握時代坐標;必須堅守人民立場,彰顯人民理想;必須堅定文化自信,鑄牢精神根基;必須堅持守正創新,推出文學精品;必須堅守藝術理想,引領社會風尚。魯院將繼續做好青年作家培訓工作,守正創新,關注學員發展、助力創作精品,書寫好這個偉大的時代。

      魯迅文學院教研部、培訓部全體人員,魯40期高研班全體學員參加會議。第一屆“培根工程”入選作家以連線方式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