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寫出一部部氣壯山河的偉大史詩
      來源:文藝報 | 王久辛  2021年12月20日09:08
      關鍵詞:偉大史詩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審議通過的《決議》與習近平總書記的《說明》發表之后,我反復學習了多遍。《決議》和《說明》揭示了建黨100年來的偉大成就和發展壯大的歷史必然,闡明、貫通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立于不敗之地、中國之所以能持續穩定向前發展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作為一個詩人,我認為把握好、貫徹好這三個邏輯,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詩歌創作的本質推動力,就是從遵循歷史邏輯、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中得來的。只有深刻地理解、把握、運用好這三個邏輯,才有可能創作出深刻反映歷史與現實、有助于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優秀作品。創作優秀作品的終極目的就是推動人類社會向文明的、人民群眾滿意的美好生活前進。當我們的作品具有了這種推動力,我認為就是貫徹了人民至上,就是落實了以人民為中心。除此,詩人的創作與創作的作品,還有其他什么更功利的目的嗎?我以為,是沒有的。

      最近,當代詩歌理論家謝冕先生在詩人劉笑偉的詩集《歲月青銅》序言中,針對當前詩歌創作整體,征引了鐘嶸《詩品》中的一段話,即“猶恨其兒女情多,風云氣少”,并從“風云氣”的角度肯定了劉笑偉的詩歌創作。為什么鐘嶸說“風云氣少”就是“下品”?謝冕為什么在今天又重提這個觀點?在我看來,鐘嶸似認為單純地寫兒女情是“譬如朝露”式的轉瞬即逝,沒什么意思。而在今天的語境下重新提起這些話語,是希望我們的詩歌要體現時代的風云氣象,而不是一味地沉溺于自我的小天地。的確,詩歌創作常常要從小處著眼,甚至是從細微與瞬息的感覺出發來創造,這是詩歌寫作的一般規律。但是,從小處、從細微處、從瞬息處著力,也一定要能深入其中,創造出大氣象、大格局、大境界來,而不是沒有寓意、沒有象征、沒有超越的“從小到小”,甚至陷入歷史虛無而不能自拔。我認為,在詩歌創作中,要把“風云氣”寫出來,寫出與時俱進的,甚至是走在時代前列的先鋒之作,就必須深入到那些改變人類命運與推動時代前進的現實生活,投身于驅動時代向前的最本質、最核心、最重大的生活內部,去體驗、去感悟、去發現波瀾壯闊的現實史詩的內在力量與內在的邏輯性,見微知著,以小見大地書寫好、揭示好歷史現實向前發展提升的必然走向與趨勢,使我們的作品成為人民群眾喜愛的、能夠有助于推動歷史前進與人類文明進步的力量,而不是那種不痛不癢、小打小鬧,更不是反向而動,甚至成了阻礙社會向前發展的“絆腳石”式的“作品”。所以,我們一定要真正地把握好歷史的、理論的與實踐的大邏輯,從而更好地推動我們的詩歌創作的發展。

      優秀的文學作品,不能缺少“風云氣”。為什么不能少?因為任何動人的故事,都是在時代的大氛圍、大環境、大背景中產生的,是時代本質的必然反映。可以說,越是激動人心的,就越是體現了時代的本質。不存在完全脫離了時代的偉大作品,即使是純形式化的探索與試驗的作品,也仍然擺脫不了時代語言與時代語境的自然流露。我認為,不能反映時代本質的作品,也就不可能成為偉大的作品。翻遍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概莫能外。基于這樣的原因,鐘嶸給張華的詩歌批了一個“下品”的結論,而謝冕則急切地大聲呼喚詩歌的“風云氣”。這是這位“壯心不已”的詩壇“老驥”,面對新時代的中國詩歌的發展,發出的期盼殷殷的撕裂玉帛式的玉振金聲。

      聯想我們黨百年來的苦難輝煌、新中國七十多年的艱辛歷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勇敢探索,我覺得,這其中必定蘊含著巨大的思想邏輯與精神能量。有前因,就必有后果,因果貫通一氣,才有人間奇跡。我們說,天上不可能無緣無故地給你掉下個港珠澳大橋,地下也不可能給你突然鉆出一列高鐵列車直達遠方。中國的科技工作者、中國的產業工人、農民,乃至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這其中有多少人性的長歌、人道的交響、文明的畫卷還沒有被抒寫?歷史與現實在等待著詩人,期待詩人有更多創作靈感。我以為,我們當代的詩人還有很多很多震撼人心的史詩沒有寫出來。我們創作的詩歌作品,還不能與我們的時代、與時代英雄的偉業相匹配。雖然有許多詩人在過往的百年新詩史上,留下了閃光的名字,寫出過不朽的經典,但是在我看來,面對新時代寬廣厚重的精神財富與飛速發展的日新月異,我們需要有新的詩意創造。

      連日來,我反復閱讀公報、《決議》與習近平總書記的《說明》,感慨萬千。偉大的新時代呼喚著偉大的詩人投入偉大的歷史與偉大的現實,無須氣餒,前路四通八達,創造正未有窮期。也許正是因為有這么多巨大的時空等待著我們當代優秀的詩人們去填寫、去創造,去寫出新時代的經典,我們的未來才充滿了值得我們期待的希望和值得我們奮斗的可能性。而只有寫出一部部氣壯山河的偉大史詩,才能無愧于這個時代,無愧于那些創造了不朽業績的英雄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