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新時代文藝胸懷天下的美學品格
      來源:文藝報 | 李明泉  2021年12月20日09:08
      關鍵詞:新時代文藝

      “堅持胸懷天下”,是《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總結黨一百年來領導人民進行偉大奮斗的歷史經驗十個“堅持”之一。胸懷天下,是共產黨人了不起的品質和情懷。從當初的“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到如今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共產黨一直為人民謀幸福、為人類謀進步而奮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中國的事,讓14億多中國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這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作為黨的事業重要組成部分的社會主義文藝,必須堅持胸懷天下,推進新時代文學藝術高質量發展,在宏闊的時空維度中思考民族復興和人類進步的深刻命題,通過生動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精神,激勵中國人民上下求索、銳意進取,鼓舞世界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胸懷天下的人類意識與國際視野。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處于深刻變化之中,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更加密切。歷史告訴我們,擁抱世界,才能擁抱明天;攜手共進,才能行穩致遠。我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解決人類重大問題,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成為推動人類發展進步的重要力量。新時代文藝應秉持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胸襟和抱負,以世界眼光關注人類前途命運,深刻深入洞察世界波瀾壯闊、復雜多變的形勢和情勢,善于抓住和反映國際重大題材,真實表現我國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推進一大批合作項目,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建設和平、繁榮、開放、綠色、創新、文明之路的故事;生動體現我國建設性參與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政治解決,在氣候變化、減貧、反恐、網絡安全和維護地區安全等領域發揮積極作用的故事;積極描述我國搭建進博會、服貿會、廣交會、消博會等一系列合作平臺,為各國搭乘中國發展快車提供機遇的故事;著力凸顯我國開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國際合作,發起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全球緊急人道主義行動,向眾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物資援助、醫療支持、疫苗援助和合作,展現負責任大國形象的故事;大力抒寫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故事,堅守和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為世界提供具有鮮明中國形象、獨特中華精神的優秀作品。

      胸懷天下的文脈傳承與大國書寫。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禮記·禮運》大同篇描繪道:“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禮記·大學》中強調:“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天下為公”“天下大同”“修齊治平”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對國家治理和世界發展的真切期許與美好愿景。曹操在《短歌行》中描寫“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期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顧炎武在《日知錄·正始》中呼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盡管“天下”的空間范圍在歷史進程中不斷變化,但“胸懷天下”卻一直是中華民族念茲在茲的意愿和追求。中國共產黨傳承中華民族“和而不同”“和實生物”“協和萬邦”的和平基因,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新時代文藝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文學藝術創作中傳承弘揚富國富民、上下俱富觀,本固邦寧、政通人和觀,愛好和平、自強不息觀,仁者愛人、患難與共觀,天人合一、仁民愛物觀,向世界表達和傳播中華文明“物無孤立”“大道無垠”的互聯整體觀,“萬物皆化”“變不失常”的發展變化論,“物生有兩”“相反相成”的對立統一說,“執兩用中”“中和為用”的中庸和諧觀,堅守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的態度、立場和方法,反對靜態固守,反對死板教條,提倡“當為”、與時俱進、銳意革新等哲學思想和東方智慧。新時代文藝更需要加快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宣傳推介我國優秀文化藝術,讓國外民眾在審美過程中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影響力。

      胸懷天下的創作境界與人文關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正在信心百倍書寫著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偉大歷史。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喚大胸懷。從“本國優先”的角度看,世界是狹小擁擠的,時時都是“激烈競爭”。從命運與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寬廣博大的,處處都有合作機遇。我國主動積極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實現整體合作機制全覆蓋。拿破侖曾經說過,世上有兩種力量——利劍和思想,從長而論,利劍總是敗在思想手下。新時代文藝迫切需要把藝術的觸角置于人類發展大潮流、世界變化大格局、中國發展大歷史之中,既扎根火熱的民族復興現場,又瞭望洶涌的世界百年變局,主動融入全球化、現代化的時代潮流,徹底摒棄蜻蜓點水、坎井之蛙、鼠目寸光、以蠡測海等狹隘觀念,堅決反對“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等歪風邪氣,熱情謳歌崇仁愛、重民本、守誠信、講辯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真誠禮敬、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傳統美德,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丑惡,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

      胸懷天下的思維拓展與美學表達。上世紀60年代初,毛澤東主席針對國際反華勢力填了一首氣勢恢弘的詞:“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凄厲,幾聲抽泣。/螞蟻緣槐夸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其思想沖擊力、藝術想象力,令人嘆為觀止。新時代文藝只有具有胸懷天下的廣闊思維、整體把握的深邃認知、文化自信的筆底功力,才可能在宏闊的時空維度中思考和反映民族復興和人類進步的深刻命題,展現新時代文學藝術的思想深度、哲學高度、藝術精度、情感溫度和美學向度。胸懷天下的藝術營構和筆墨運行,需要回歸到西晉陸機《文賦》所揭示的藝術創作過程:“精騖八極,心游萬仞”,“于是沉辭怫悅,若游魚銜鉤,而出重淵之深;浮藻聯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云之峻”。“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東晉玄言詩人孫綽在《游天臺山賦》倡導“馳神運思”法則。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認為創作需要“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為妙,神與物游”。“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將與風云而并驅矣。”這些寶貴而精當的藝術創作思想,對我們觀察書寫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具有創作規律性的啟示意義。

      胸懷天下的藝術使命與世界文學。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認為,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于是由許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在全球化、現代化滾滾潮流中,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作為人類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世界文學藝術,是超越地域、民族的所有人類文藝的總和,反映和體現人類對世界萬事萬物的觀察和理解,絕大多數世界文學藝術都生動深刻地表現真善美,鞭笞假丑惡,頌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現代以來,我國文藝和世界文藝的交流互鑒就一直在進行著。芭蕾舞、管弦樂、油畫、電影、話劇、現代詩歌等都是借鑒國外又進行民族創造的成果。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學習借鑒蘇聯文藝,如普列漢諾夫的藝術理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等。改革開放之后,我國文藝對世界文藝的學習借鑒就更廣泛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的今天,產生了燦若星辰的文藝大師,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藝精品,不僅為中華民族提供了豐厚滋養,而且為世界文明貢獻了華彩篇章。”新時代文藝應自覺胸懷“國之大者”、把握世界大局勢,在各種主題創作、各個藝術門類、各種表達方式的傳承、借鑒、融合、創新上,提倡體裁、題材、形式、手段充分發展,推動觀念、內容、風格、流派切磋互鑒,創作一批又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揚中國精神,講好中國故事,為人類文明新形態作出中國新時代文藝的獨特貢獻。

      恩格斯說,這“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只要我們“堅持胸懷天下”,熱情擁抱世界,就一定能為這個產生巨人的時代提供更加豐富而絢麗的新時代美學品格,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抒寫新的時代畫卷和恢弘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