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加強文化建設 促進鄉村振興
      來源:人民日報 | 張賀  2021年10月04日08:59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所有這些都離不開文化的基礎性作用:產業興旺需要農民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熟悉現代市場經濟的運作,生態宜居需要農民樹立環保意識、培養綠色生活習慣,鄉風文明需要農民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移風易俗,治理有效需要農民具備法制觀念、掌握法律常識。這些美好的目標如果沒有文化作支撐,是不可能實現的。

      鄉村振興需要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消除落后文化的不良影響。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不少扶貧干部發現,落后的文化觀念所帶來的思想保守落后是造成貧困的重要原因。有的貧困群眾缺乏勞動技能,難以開展勞務輸出;有的長期享受扶貧待遇,“等靠要”思想嚴重……可以說,根深蒂固的落后文化觀念是脫貧攻堅的一大障礙。“十三五”時期,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但要鞏固這一來之不易的成果,實現鄉村振興,還要我們久久為功,消除落后的文化觀念,普及先進文化,用先進文化培育新一代農民。

      鄉村振興需要用文化凝聚人心。鄉村振興的主體是農民,只有充分調動起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使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只有農民人人參與,才能使鄉村振興的具體措施生根發芽、產生實效。這就需要我們發揮文化在統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士氣上的獨特作用,讓農民真正了解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措施,明白做什么、如何做、怎么做,懂得自己既是鄉村振興的參與者,也是受益者,增強自覺性。通過文化“鑄魂”,使廣大農民群眾在思想觀念上、在生活方式上、在價值追求上統一到中央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上來,為鞏固脫貧成果、建設幸福美好的新農村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鄉村振興需要發展文化產業。農村是鄉土文化和農耕文化的發源地,擁有發展特色文化產業的豐富資源。多彩的非遺技藝、古樸的古村古鎮、獨特的民俗風情、優美的自然景觀……都是文化產業的要素,經過產業化開發就可以成為致富之源。位于成都市附近的明月村現在每到周末和節假日就會游客云集,熱鬧非凡,因為這里擁有數十座風格各異的非遺工作坊,聚集著上百位來自全國乃至海外的藝術家,成為遠近聞名的非遺村、文化村。通過開展鄉村旅游,明月村迅速脫貧,不但村民家家住上小洋樓,村容村貌也大為改變,綠水青山、翠竹鮮花,處處透露著優雅整潔,讓明月村賞心悅目,成為度假勝地。

      鄉村振興需要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風尚。古人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在一種良好的文化熏陶下,即使是落后分子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發生改變。當前農村地區還存在各種不良風氣和陳規陋俗,如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人情往來負擔沉重,封建迷信活動有所反彈,流行打牌搓麻將等娛樂活動……迫切需要加大農村文化建設力度,大力弘揚文明新風,倡導現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摒棄傳統陋習,自覺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蝕,為鄉村振興提供良好的人文環境。

      一個重視文化的群體會擁有更高素質的人才。而人的現代化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表現,也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加大農村文化建設力度、培育新一代高素質農民是鄉村振興必不可少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