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魯迅誕辰14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座談會,紀念魯迅先生誕辰140周年,緬懷魯迅先生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成就,進一步學習和弘揚魯迅精神。在此,謹向魯迅先生的親屬和參加會議的各位嘉賓表示誠摯的問候,向為我國文藝事業作出貢獻的廣大作家藝術家和文藝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魯迅先生是近代以來文化藝術界最有影響力的代表性人物,是我國思想文化戰線上一面光輝的旗幟。魯迅先生誕生在中華民族內憂外患、苦難深重的年代,他曾經用“風雨如磐”“寒凝大地”等沉痛的詞句,描繪自己生活的時代。1918年5月,魯迅先生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了中國第一篇現代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以筆為武器打響了反抗中國封建文化的第一槍。從此,他以先進的思想、犀利的筆鋒、戰斗的精神,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與各種反動落后勢力進行堅決斗爭,毫不留情地批判舊世界,滿懷熱情地呼喚新世界,不遺余力地建設新文化。魯迅一生研習不輟,在文學創作與翻譯、文藝批評、文化歷史研究、古籍校勘整理等多個領域,都有開拓性的貢獻。他的作品、思想和人格,在喚起中國人民的精神覺醒和團結奮斗、增強中華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等方面,發揮的作用是巨大的、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魯迅先生逝世后,人們自發在他的靈柩上覆蓋了一面寫有“民族魂”三個大字的旗幟。毛澤東同志高度評價魯迅“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稱贊魯迅是“文化新軍的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是“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指出“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多次提到魯迅先生、引述魯迅名言,充分肯定魯迅精神。在2013年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總書記引用魯迅《學界的三魂》一文,指出“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在2014年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總書記在講話中6次提到魯迅先生,強調文藝工作者應該像魯迅那樣“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對人民充滿熱愛,創作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優秀作品。在2018年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總書記在論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時,專門談到“什么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在2019年的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大會上,總書記用魯迅的話表達對青年人的希望,強調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引用和論述,貫通歷史、觀照現實,讓我們深切領略到魯迅先生思想的深邃高遠,深刻認識到魯迅精神的現實意義和當代價值。魯迅先生是中華民族的杰出代表,是當之無愧的民族魂,他的人格和風范是全體人民的光輝榜樣,他的精神和貢獻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們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團結廣大先進知識分子,凝聚起爭取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強大力量。魯迅先生雖然不是共產黨員,但他畢生追求真理、追求進步,始終與中國共產黨同向同行,一直肯定、理解并支持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深信“惟新興的無產者才有將來”,稱頌共產黨是“切切實實,足踏在地上,為著現在中國人的生存而流血奮斗者”。從參與發起成立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到成為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領袖和旗手,從與黨的早期領導人李大釗、瞿秋白等結下深厚友誼,到與毛澤東、周恩來等在精神上志同道合,從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中國新文學作品到給紅軍致賀電,魯迅先生始終與我們黨“心是相通的”,是黨的最忠誠、最可信任的同志和戰友。中國共產黨的史冊上永遠銘記著魯迅先生的貢獻和功績,永遠鐫刻著這位偉大的共產主義者的理想和堅守。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民族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今天,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今天,我們紀念魯迅先生,就是要學習他的高尚品格,發揚他的精神風范,始終堅定文化自信,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昂揚的民族精神、活躍的文化創造激勵億萬人民奮進新征程、奮斗新時代。
在新的征程上,要學習和弘揚魯迅先生關切民族命運、擔當時代使命的愛國精神。魯迅先生一生致力于救國救民,時刻關注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他敏銳把握時代潮流,回應社會需要,追求救國救民真理。他在青年時代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宏偉志向,在日留學時通過幻燈片目睹國人的頹喪麻木,讓他決心“棄醫從文”以改造國民精神,矢志不渝為民族新生、國家富強而奮斗。他飽含感情地寫道,“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他對文藝寄予深深的厚望,用如椽巨筆寫下一篇篇振聾發聵的檄文,承擔起“啟蒙”與“救亡”的歷史責任,以先覺者的吶喊喚醒民眾,期望打破“鐵屋子”,激勵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站立起來,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與富強。正是在他的“吶喊”之下,無數中國人從沉睡中覺醒,大步踏上革命的道路。毛澤東同志曾說,“我們紀念他,不僅是因為他的文章寫得好,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家,而且因為他是一個民族解放的急先鋒,給革命以很大的助力。”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當前,我們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向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闊步前進。這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偉大事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都離不開文藝。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像魯迅那樣心懷“國之大者”,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增強歷史責任感和文化使命感,堅持正確的方向導向,勇立時代潮頭、引領時代步伐,努力創作無愧于民族、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匯聚起同心同德、接續奮斗的精神力量。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禮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抒寫團結的中國、進步的中國、多彩的中國,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更加堅定、更加自信地開創美好未來。
在新的征程上,要學習和弘揚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娜嗣袂閼选J冀K與人民站在一起,與人民血脈相連,為人民大眾鼓與呼,是魯迅精神的根本立場所在。魯迅評價蘇聯作家高爾基時說:“他的一生,就是大眾的一體,喜怒哀樂,無不相通。”魯迅的一生亦是如此。“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薄俺缘氖遣荩瑪D出來的是奶”,這些廣為傳誦的名句,正是他人民立場的生動寫照。魯迅很早就關注“文藝大眾化”的問題,在黨領導的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上,他提出為“工農大眾”而進行文藝創作的基本目的,倡導文藝創作應該“竭力來作淺顯易解的作品,使大家能懂,愛看”。他關注舊社會中“不幸的人們”,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農夫、婦女、兒童以及落魄的知識分子都給予了極大的同情,充滿了強烈的正義感和責任感。他的每部作品猶如投槍、匕首,有著犀利的批判鋒芒,但在冷峻背后蘊藏著對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熱情。魯迅非常關心青年,特別重視青年作家的發現、扶持和培養,為之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為幫助蕭紅、蕭軍、柔石等青年一代成長嘔心瀝血,不遺余力。他還常以自己的言行鼓舞和教育青年,呼吁文學界的前輩們多做園丁的工作,給青年以前進的智慧和力量,“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說是人民的文藝,強調優秀的文藝創作都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只有永遠同人民在一起,藝術之樹才能常青。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像魯迅那樣,堅定人民立場,真誠地把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作為表現主體和服務對象,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為文藝創作的必修課,努力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筆端,創作推出更多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文藝是塑造靈魂的工程。要增強“塑造什么樣的未來人”的思想自覺和創作自覺,擯棄魯迅所批評的那種“咀嚼著身邊的小小悲歡并視之為全世界”的狹隘認識,善于在幽微處發現美善、在平凡中彰顯偉大,生動刻畫人心的情與義、生命的韌與強,反映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奮斗、書寫人民群眾的實踐和創造,用文藝的力量溫暖人、鼓舞人、啟迪人。
在新的征程上,要學習和弘揚魯迅先生堅持理想、敢于斗爭的戰斗品格。魯迅先生的一生,是戰斗的一生、奮進的一生。毛澤東同志說:“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敝芏鱽硗驹隰斞甘攀纼芍苣昙o念題詞中說,“魯迅先生之偉大,在于一貫的為真理正義而倔強奮斗,至死不屈,并在于從極其艱險困難的處境中,預見與確信有光明的將來。這種偉大,是我們今日堅持長期抗戰,堅信最后勝利所必須發揚的民族精神!”魯迅先生一生堅持真理、追求光明,一直站在進步潮流的最前列,毫不懈怠地進行戰斗。他對敵人進行堅決不妥協的斗爭,對迷路的朋友們堅持原則、給予忠告,對搖擺不定的中間分子針砭批評。他深刻揭露封建勢力的丑惡嘴臉和吃人本質,渴望以理性精神沖破時代的愚昧與桎梏。他深知革命事業不可能一帆風順,“一個斤斗便告成功”,必然會遇到一時的挫折與失敗,但“即使艱難,也還要做;愈艱難,就愈要做”。他主張“深沉的韌性的戰斗”,就是百折不撓、鍥而不舍。他身上體現出的不畏強敵、愛憎分明、嫉惡如仇的氣質風骨,永遠是我們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的精神滋養。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強調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頑強拼搏、不懈奮斗。面對民族復興的壯闊征途,面對前進路上的風險挑戰,我們不能有絲毫的猶豫、動搖、遲疑,必須始終保持必勝信念、發揚斗爭精神,始終堅定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依靠斗爭奪取勝利,依靠奮斗贏得未來。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像魯迅那樣,堅定政治立場、敢于斗爭亮劍,大力發揚革命精神和大無畏氣概,在重大斗爭面前旗幟鮮明、沖鋒在前,在大是大非面前態度堅決、毫不含糊,不斷錘煉堅毅硬朗的風骨、氣節、膽魄。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無論文藝創作還是文藝評論,都要講真話、講道理、講正氣,都要弘揚清風正氣、抵制歪風邪氣,引導創作者把社會效益、社會價值放在首位,幫助讀者觀眾區分美丑、辨識優劣,塑造新時代剛健、厚重、先進、質樸的文化審美觀、價值觀。
在新的征程上,要學習和弘揚魯迅先生堅守民族立場、放眼世界潮流的文化胸懷。魯迅先生是博采眾長的典范,也是融會貫通、銳意創新的楷模,一生留下600多萬著譯文字、3萬多頁手稿。魯迅先生對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系始終保持清醒認識,他說:“新的階級及其文化,并非突然從天而降……新文化仍然有所承傳,于舊文化也仍然有所擇取”。他贊賞漢唐氣魄,也提倡借鑒外來,倡導“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內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脈”,廣學博取、為我所用、別立新宗,創造出彪炳文學史的獨特藝術形象。他廣泛涉獵礦產、醫學、版畫、木刻等領域,從各個門類汲取文藝創作的營養。他大量譯介優秀外國文學作品和理論著作,特別注意反映弱小民族反抗外來侵略和本國壓迫的作品。他的作品煥發著反帝反封建的時代光彩,閃爍著中華文化和人類文明的精神光芒,開創了中國文學的新氣象、新風貌。
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總書記強調,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創作更多體現中華文化精髓、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又符合世界進步潮流的優秀作品。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像魯迅那樣,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秉持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既“承百代之流”,又“會當今之變”,在歷史傳承中鮮明特色,在文明互鑒中汲取營養,讓中華文化具有更加深厚的底蘊、更加強健的風骨、更加獨特的神韻。要把握好堅定自信與吸收借鑒的關系,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作為追求,向著人類最先進的方面注目,向著人類精神世界的最深處探尋,守正創新、開拓進取,不斷創作新時代的文化精品、攀登新時代的文化高峰。
同志們、朋友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已經開啟,我們正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文化發展前景廣闊,文化創造大有可為。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繼承和發揚魯迅精神,堅守初心宗旨,擔當文化使命,銳意創新創造,為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