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作家職業道德大家談
      來源:文藝報 |   2021年09月03日08:53
      關鍵詞:職業道德

      針對一段時期以來娛樂圈出現的違法違規、失德失范現象,近期有關部門出臺一系列舉措進行嚴厲整治,在全社會和文藝界引起積極反響。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加強文學界職業道德建設,樹立新時代文藝的新風正氣,特刊發作家談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的體會文章,以饗讀者。

      ——編 者

       

      劉醒龍:1956年生,湖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代表作《鳳凰琴》《天行者》。

      近十年來,我迷上了在祖國山河中大范圍行走。中國大地上極為現代化的交通網絡的建成,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一種物質與精神生活的巨大進步,是“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最直接的闡明。2016年夏天去塞罕壩采風后,寫了《獨木何以成林》,感慨于一代代的造林人,硬是以時代的風骨,用沙漠上那唯一的油松般的理想和一腔青春熱血的實踐,對獨木不成林的古訓賦予了新時代的闡釋。也是這一年,頂著盛夏的烈日走完南水北調工程后,用一篇《尋找文學的綠水青山》記錄下自己所認識的人間奇跡。不久之后,再用前前后后40天時間,從吳淞口到沱沱河,走完萬里長江,寫成一部《上上長江》;2021年夏天,搭乘一艘漁船,在南海上漂泊十余天,再寫一部《天天南海》。這中間,還有對湖北省全省103個縣市區有計劃的走訪與調研。2020年春天,用一部太多眼見為實的《如果來日方長》,寫出親身經歷的武漢戰“疫”,銘記這場屬于全人類的偉大勝利。從體量上看,這些作品算不上是自己的代表作,作品所表達的傾向則是個人在這段時光中新的文學積淀,是自己沒有辜負這個時代的明證。

      生于時代,是一個人的命定。文學也是如此,任何想要跳出所處時代的意圖,都是在滑天下之大稽。相較于各行各業,以在傳統傳承中創新創作為命脈的文學,對時代的高度敏感更是其職業特性。與時代同行,為時代立傳,是一個作家必備的職業道德和文學品行。

      從歷史深處走進時代的文學,自然附帶歷史的所有困惑。作為文學中人的職業操守,關鍵在于面對中國社會的巨大進步,分得清哪些是能夠成為引領的審美,并且知道如何做好審美的引領。在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背景下,如何在這樣的時代里創立并堅持與之契合的價值導向,用文學的方式,記錄屬于這個時代的億萬人民的理想,以及用億萬人民的理想創造出來的屬于億萬人民的時代。

      歐陽黔森:1965年生,貴州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作家協會主席,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及電視“金鷹獎”“飛天獎”獲得者,代表作《雄關漫道》《偉大的轉折》。

      文藝要塑造人心,創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習近平總書記諄諄教導我們:“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藝作為一生的功課”。然而,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在不良資本的裹挾下,一部分文藝領域從業者尤其是一些所謂的“流量藝人”是非不分、善惡不辨、德行失范,失去了藝術的氣節和風骨,忘記了當好“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本分,甚至逾越法律底線,沒有真正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界人士要努力做到“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要求落到實處。

      文以載道,藝以修身。加強文藝界行風建設,文藝工作者不能當觀望者,而是要積極做行動派,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持續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在明辨是非、修身守正、擔當作為中筑牢凈化文藝生態的“護城河”。

      要擦亮明辨是非之眼,將法律法規挺在前面,將公序良俗和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挺在前面,將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挺在前面,將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監督挺在前面,做到守“底線”、明“紅線”、知“邊界”,堅決不碰法律法規的“高壓線”。

      要常養修身守正之德,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追求思想道德修養的卓越,在自尊自重、自珍自愛上下功夫,在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上下功夫,在提高學養、涵養、修養上下功夫,以深厚的文化修養、高尚的人格魅力、文質兼美的作品為社會作表率。

      要強化擔當作為之責,堅持行業引導、價值引領,積極弘揚真善美、批駁假惡丑,敢于發聲、仗義執言,向流量至上說不,向低俗媚俗說不,向德行失范說不,做好“剜爛蘋果”的工作,在抵制不良風氣中弘揚風清氣正的文藝生態。

      王躍文:1962年生,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黨組副書記,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代表作《大清相國》《漫水》。

      作家的人品、文品和職業道德應該統一。職業道德決定作家為誰寫、怎樣寫,人品決定文品的高下。作品見人品,言行見風德。三者倘相悖離,則作品足可懷疑。時間會對作家作品給出最客觀的評價。文學史是公正的,也是無情的。

      中國當代文學史上,人品文品可嘉可風的作家頗多。周立波作為一代革命作家,終生都是黨的文藝戰士,他或為戰地記者,或為抗日報紙編輯,或為魯藝文學教員,或為隨軍秘書,或為土改隊員,一切都聽從黨和人民的召喚。為了創作長篇小說《山鄉巨變》,周立波1955年到1965年,10年間長期回故鄉湖南益陽雙溪村深入生活,有時在村里一住就是10個月,同鄉親們勞動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和人民群眾感情十分深厚。柳青、路遙、陳忠實等也都是同人民保持血肉聯系的作家,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作家在書寫文學作品的同時,也在書寫自己的品格道德。沈從文先生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一切優秀作品的制作,離不了手與心,更重要的,也許還是培養手和心的“境”。沈從文先生所說的手,指的是作家的文學能力;所說的心,講的是作家的品格道德。也就是說,作家要創作出好的作品,文學能力和品格道德都不可或缺;而同時,作家在進行文學創作的過程中,自身的文學能力和品格道德也在被創造。

      我在創作長篇小說《大清相國》的時候,閱讀了與小說主人公陳廷敬相關的大量史料,這位先賢的品格修養、功業抱負和家國情懷使我深受教育。我在創作這部小說的時候,一股浩然之氣常充盈于胸襟間,洗滌著我的靈魂。歷史上評價陳廷敬“恪慎清勤,始終一節”。這八個字,我引為訓誡以自律。所謂恪,就是守規矩,知戒懼,懂敬畏,特別是在文學價值確認和文學創作實踐中,既講開拓創新,又循中道而行;所謂慎,就是既在急難之時不畏葸,又時刻持臨深履薄之心;所謂清,就是在名利面前清白,在是非面前清醒;所謂勤,就是在工作和創作中不懈怠,沉下心來辛勤耕耘。而所謂“始終一節”,就是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為人民群眾奉獻美好的精神食糧。

      滕貞甫:1963年生,遼寧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主席,第十五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獲得者,代表作《戰國紅》《刀兵過》。

      毋庸置疑,不同的生活體驗會催生不同的作品,這是文學創作規律所致。作家大都是個體勞動,個體體驗受環境、條件、行業等因素制約會有一定局限,如何給作家多創造一些深入生活、融入主流、拓寬視野的機會或平臺,是作協團結引領作家必須重視的問題。應該說當代作家是幸運的,趕上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相銜接的重要節點,趕上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風云際會,趕上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圓夢實踐,這其中有多少感人故事值得書寫,有多少宏大場景值得描繪,又有多少寶貴經驗值得在文學上提純,可以說,火熱的生活給作家提供了無盡的創作寶藏,關鍵是如何去把握,怎樣去落筆。

      多年來,遼寧省作協通過發揮主席團成員在創作上的示范引領作用,積極引導作家把準時代脈搏,守正創新,大力書寫那些體現時代精神、反映時代強音、匡正審美取向的主題創作作品。我們結合每年一屆的遼寧全民讀書節,組織作家創作了《我在遼寧等你》《百名作家百年禮贊》等主題圖書,受到了讀者歡迎。今年,我們倡導作協主席團成員采訪書寫時代楷模、道德模范和最美人物得到了積極響應,省作協副主席鮑爾吉·原野、周建新、林雪、于曉威、津子圍、月關,主席團成員劉慶、女真、李鐵、李輕松等都參與進來,可謂名家薈萃,陣容強大,采訪的人物有“七一”勛章獲得者、全國優秀黨員、2019最美醫生、遼寧好人等等,《遼寧文學》為此出版了紀實文學專刊。這些知名作家的表率作用為作協會員開展主題創作樹立了榜樣。

      作家的職業道德也好,行業風氣也罷,最終體現在作品上,嘴上冠冕堂皇,作品卻低俗不堪,很難產生好的社會效果。流量與市場固然重要,但作家的本與魂任何時候都不可矮化,感受時代脈動是守正的前提,奉獻立心鑄魂之作是創新的目的,只要每個作家都能從實際出發,從自身做起,秉持文學操守,篤定文學立場,作家職業道德之風就會清爽起來。

      張培忠:1965年生,廣東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代表作《文妖與先知》《人比月光美》。

      文學事業是培根鑄魂的事業,文學工作者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職責,應該用獨到的思想觀念、潤物無聲的藝術熏陶啟迪人的心靈,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曾幾何時,文藝界亂象叢生,“飯圈文化”甚囂塵上,流量明星膽大妄為;極少數作家理想信念缺失、眼界太低胸襟太窄、粗制濫造欺世盜名。為規范文藝秩序,加強價值引導和精神引領,必須堅持正確方向導向,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多管齊下建設一支德藝雙馨的文藝工作者隊伍。

      首先要在正本清源上展現新擔當。為了誰、服務誰,為誰創作、為誰立言始終是文學事業的根本問題,廣大作家要始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握時代脈搏,洞察底層生活,反映百姓憂樂,為人民抒懷,為時代畫像。

      其次要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指導文學創作,守馬克思主義文藝觀之正,創構建新時代中國文學話語和敘事體系之新。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文藝基本原理同中國文學實際相結合、繼承中國古代文藝批評理論優秀遺產,批判借鑒現代西方文藝理論,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文藝理論與評論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注重把政治性、藝術性、社會反映、市場認可統一起來,把社會效益、社會價值放在首位,不唯流量是從,不用簡單的商業標準取代藝術標準。始終以人民群眾喜歡不喜歡、高興不高興、接受不接受作為評判文學作品優劣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再次要在立德樹人上塑造新形象。文章乃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從事文學創作,關系經世致用,關系國運興衰,關系世道人心。從事文學創作的人,理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不能見利忘義、見風使舵,更不能顛倒黑白。要把祟德尚義作為一生的功課,把為人與為文統一起來,加強思想磨練、精神淬煉、藝術訓練,提高學養、涵養、修養,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做一個既有雄心、又有能力的優秀作家,鍥而不舍創作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國家、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優秀作品。

      李春雷:1968年生,河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第三屆魯迅文學獎、第九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獲得者,代表作《寶山》《朋友》。

      過去,教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后來,這頂桂冠也送給了包括我們作家在內的精神文明生產者。

      細細想來,這頂桂冠雖然神圣,卻更是一項沉甸甸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特別是當下,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隨著世界一體化,隨著信息時代的全面到來,隨著現代社會的開放與包容,龐大而復雜的社會人群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正在越來越多元、越來越新異、越來越閃變。如何做好新時代人類靈魂工程師,是作家在新時代面臨的新課題、新任務。

      其實,自古以來,文學藝術便是建構社會意識和精神信仰的重器。曹丕說“文章乃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韓愈強調“文以載道”。當下,這個“道”,就是文明大道,就是現代文明,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載這個“道”。

      2013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指出:“要牢記‘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的道理,始終保持積極的人生態度、良好的道德品質、健康的生活情趣。”

      俗話說:“琴棋書畫,難學難通;吃喝嫖賭,無師自通。”養成良善的品德,像登山一樣艱難;順從惡劣的行徑,像崩山一樣迅速。

      文學是從人類生命根部長出來的精神之樹,優秀的文藝作品可以不動聲色地影響人的內心,從而建構各種各樣的情趣愛好,直至人生理想。

      所以,作家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精神文明生產者,必須要嚴守道德底線、追求高尚情操;要告別狹窄淺薄、遠離輕佻浮華,時時自警自省自重自律,處處慎獨慎微慎財慎欲。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格調高雅、格局開闊、氣象宏偉的優秀作品。

      李駿虎:1975年生,山西省作家協會駐會副主席,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代表作《前面就是麥季》《共赴國難》。

      我們這一代出生于上世紀70年代的作家,尚未出現像“50后”的前輩們那樣的大家和經典作品,但在文學教育上同樣深受世界文學大師和經典名著的啟蒙,同時中國傳統文化的文以載道思想也深刻影響著我們的創作方向和個人修養。“作文先做人”,這是從青年時期選擇和形成的——青年時期就像河流剛從源頭尋找河道,方向確定就是一生流向。

      在我的創作實踐中,從題材的選擇到思想的基礎,堅持的第一個原則是愛國主義,這是每個有國家觀念的人的基本情感,作家更應該是有底線和原則的人,愛國情感也是作家的道德底線。作家的影響力越大,越要彰顯自己對祖國的深厚感情,不唯個人立場,更是讀者的情感共鳴。偉大如托爾斯泰,在被恩格斯譽為最偉大的小說的《戰爭與和平》中,雖為歷史題材,敘事角度亦未采取中間立場,在講述俄國軍隊時,每每深情地稱為“我軍”,令人感佩。沈從文先生身后哀譽“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他一生不可謂不坎坷,然其作品無不深情講述中國故事、鄉土人情,赤子之心,不泯永續。

      追求“長銷還是暢銷”,一度考驗著作家的“操守”,至今依然是試金石。陳忠實的《白鹿原》、余華的《活著》,印證了無論現實主義還是“先鋒派”,只要是寫中國精神、人類生存困境,都會成為人民熱愛的精神食糧,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更是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年輕人。我年輕時曾偶然通過網絡連載和書商運作出版過一本暢銷小說《婚姻之癢》。其實,我的其他作品大都采取在刊物發表后再出版的傳統方式。《婚姻之癢》后來被一位名導改編為電視劇,她希望我自己操刀,這樣收入更高一些,我不愿因經濟利益而使劇本技術傷害小說藝術,影響以后的藝術感覺,選擇了收入最少的版權轉讓。不是玩清高,是為了堅守文學初心。

      相對影視圈,資本怪獸尚未大規模入侵文學圈,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作家在新時代更要擔起使命,宣揚崇高,鞭撻丑惡,反對低俗,抵制拜金,堅守精神高地,引導人民的“三觀”,杜絕不良文化侵蝕,彰顯中國氣派,講好中國故事。

      海飛:1971年生,浙江文學院副院長,第十三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獲得者,代表作《麻雀》《驚蟄》。

      作為一名小說家,立德樹人,方能守正出新。在文藝界浮現浮躁氣象,各種“風”胡亂刮起的時候,需要有一顆堅定的創作之心,就是立德樹人,守正出新。

      文學是人學。小說家可以有不同的文學觀,文藝家可以有不同的文藝觀,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的是,沒有正確的“三觀”指引,寫不出正面的、積極的作品。中國文學,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文學氣象,小說不僅是給國內讀者看的,還是傳達給世界的,告訴世人這是我們的精神面貌、藝術品位、人間氣象。我從事小說創作20多年,寫下了一系列紅色題材的小說如《麻雀》《驚蟄》《向延安》等,并一如既往地挖掘著我們的革命史,研究著革命者的生平,見證著一個政黨、一個國家如何披荊斬棘,一步步從艱難走向輝煌。我策劃并且組織兒童文學作家創作《我是紅小鬼》《烽火少年》《少年飛虎隊》等優秀的系列兒童讀物,讓我們的在校學生、少年兒童了解我們的革命過往,正視我們的歷史,樹立民族自信心。

      小說家的創作高度,取決于天賦和勤勉,以及機遇。但是所有作者進入創作狀態的前提,應該立德、守正,不抄襲、不媚俗,不隨大流,不低級趣味,弘揚正能量……同時,除了創作者,我還是一名文學工作者,在作協需要聯絡大批文學創作者,辦刊辦網,和小說家同行們交流創作心得。這更需要有一顆向上守正的心,要守住一名創作者追求健康向上的文化品位的創作底線。

      馬金蓮:女,回族,1982年生,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第十三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獲得者,代表作《馬蘭花開》《長河》。

      我所成長的環境中的鄉親們就在言傳身教中教給我一個最基本的道理,人活著,要本分、勤勞、善良,要懂得敬畏。他們這樣說,也這樣安身立命。而我外祖母的一句話更形象:娃娃勤,愛死人;娃娃懶,狼叼去沒人管。

      正是在這樣的簡單而樸素的底層勞動人民總結的真理熏陶下,我成長,做人,懂得了敬畏人和人的感情,敬畏勤勞、善良、勇敢、自強等美好的一切。上學時候勤學,走上工作崗位后敬業,一生要求自己做最正直的人,在文學道路上寫最樸實的作品。我渴望把我從小就學到的這些品德寫在作品里,影響和勸誡別人,文學作品有滋養心靈的作用,更應該有震撼和警醒效果。我渴望告訴讀者,善良、正直、勤勞等美好的品德永不過時,是每個人一生當中都不可缺失的,人必須懷有足夠的善良和敬畏之心在世間行走。我不在作品里宣傳惡意搞怪、扮丑、色情、拜金、一味貪圖享樂等價值觀扭曲的內容,特別是不給孩子們以不健康的文字毒草,不污染孩子們的心靈。我的《長河》《數星星的孩子》《低處的父親》《孤獨樹》等作品,除了因文學的要素打動人心,還有我傾注的情感和誠懇的真心。

      勤勞的雙手創造出的生活最踏實,這樣的幸福才能細水長流,才能長長久久。我自己不但這樣堅持,我所身在其中的西海固的作家群體,就是這樣的一大群人。他們幾十年如一日,鮮有紛爭、暗斗、互相傷害。堅守著平和、淳樸,踏踏實實寫自己的文字,用最樸素的文字感動著自己,感化著他人。是以西海固文脈深厚,文學氣息濃郁,文化氛圍濃厚,西海固的父老鄉親們淳樸善良。

      浮躁和喧囂,始終是浮在表面的東西,只有靜水流深,才能走得平穩,走得長遠,做人是這樣,在文藝創作方面更是這樣,只有勤勞的汗水才能灌溉出最甜美的果實,只有美好淳樸的品質才能代代相傳,永不過時。

      蔣勝男:女,1973年生,浙江省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代表作《羋月傳》《燕云臺》。

      網絡文學二十年,從寂寂無聲,到如今已經走進千家萬戶。而網絡文學的創作,也從自娛娛人走到影響深遠,正在進入量變到質變的階段。

      網絡削平了所有的門檻,讓每一個人都有同等機會去閱讀,去創作,去打開另一片嶄新的天地。許多有天分的創作者,可以在讀者的鼓勵下,一步步繼續創作,真實地感受著那種來自讀者的鼓勵和共鳴。我們的所思所想,歡樂痛苦,千里之外有人能夠和你同喜同悲,生當此時,是我們的幸運。所有網絡文學創作者能夠取得一點成績,都要感謝這個時代。

      時代賦予網絡作家無限的可能,卻也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期待。網絡讓創作從十年孤燈變成群體精神的共振共享,我們的每一個行為、每一個文字不僅要對自己負責,還要對他人、對社會負責,文藝作品還得對受眾和作品本身負責。有責任感的網絡創作者,應在電子空間與物理空間、交往自由與社會責任、平等與互惠之間,強化自己的責任意識。網絡時代帶給我們的紅利,更是一份沉重的責任,我們有義務要向讀者向時代進行正能量的良好反饋。

      我們所有網絡作家要不忘初心,用自律堅守道德、信念和法規,嚴格遵守《中國作協文學工作者職業道德公約》,在寫作中嚴格要求自己,自覺踐行《公約》。要懷著對社會的責任、對藝術的敬畏去從事網絡文學創作,用作品架設起個人命運與時代精神的橋梁,書寫與表達我們這個美好的時代。

      天蠶土豆:1989年生,浙江省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自由撰稿人,代表作《斗破蒼穹》《武動乾坤》。

      我從2008年開始創作,至今已有13年。在網絡文學發展的20多年里,我很驕傲親身見證了網絡文學的發展足跡,并參與了網絡文學發展的實踐,從最初在論壇發帖連載,到現在數字閱讀與實體出版并存,動漫、影視、游戲等多方向改編,一個泛文娛產業已經誕生并且蓬勃發展,網絡作家的隊伍也增長迅速,并且呈現年輕化的趨勢。

      2020年,有關部門把網絡作家納入職稱評審的范圍,同時將品德放在了職稱評價的首位。近段時間文娛圈的亂象,讓身為網絡作家的我,深深感到恪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

      在實際創作中,我們要自覺摒棄低俗、庸俗、媚俗的低級趣味,謳歌真善美,鞭笞假惡丑,反對抄襲剽竊、反對粗制濫造、抵制侵權盜版。

      在寫作態度上,我們要尊重讀者,真誠寫作,同時要有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努力引領青少年積極向上。

      在個人成長里,我們要堅持正確“三觀”,恪守職業道德,遵守從業操守,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

      我們不僅要提高個人的學養、涵養、修養,努力追求真才學、好德行,還要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遵紀守法、言行規范,更要謙虛地向老一輩作家學習,傳承中華文脈。

      我們成長在一個偉大的時代,是時代的見證者、記錄者,也是建設者。讓我們一起潛心創作,銳意創新,做一個有擔當、有情懷、有溫度的網絡作家,在堅定文化自信、傳播中華文明的偉大歷程里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

      董俊杰(驃騎):1978年生,自由撰稿人,網絡作家,第二屆茅盾文學新人獎獲得者,代表作《太行血》《龍淵》。

      自信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在“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國有上下五千年積累的優秀傳統文化和底蘊,也有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過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優秀傳統文化中積淀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諸如“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舍生取義”的犧牲精神,“與人為善”的處世之道,“以和為貴”的東方智慧。

      “自律”一詞出自《左傳·哀公十六年》,自律是一種不可或缺的人格力量,沒有它,一切紀律都會變得形同虛設。真正的自律是一種信仰、一種自省、一種自警、一種素質、一種自愛、一種覺悟。

      網絡作家要堅持文化自信,更要自律自省。作品傳播量越大,渠道越多,責任越大,作品越要引導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自覺抵制低俗,不能隨波逐流,一味地追求經濟利益。

      在自律自省的同時,網絡世界充滿各種誘惑,網絡世界并非法外之地,網絡作家的“擔當”是通過自己的作品輸出引導正能量,通過自己的作品書寫壯麗的新時代,書寫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歌頌各行各業的英雄人物。發揮網絡作家直面讀者的傳播優勢,積極傳播主旋律正能量,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