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張檸長篇小說三部曲第二部出版,《春山謠》對準80后父輩的青春
      來源:一點文化 |   2021年04月08日08:45

      作家、學者張檸的長篇小說《春山謠》,近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是張檸長篇小說三部曲創作計劃的第二部。張檸的三部曲書寫三代人的年輕時期,首部《三城記》講述“80后”青年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里的生活和成長,聚焦當下,為現代人無處安放的自我尋求著落。

      張檸

      而《春山謠》是講述“80后”父輩的青春故事,小說呈現了生于20世紀50年代一輩人的青春歲月。一群未滿二十歲的上海青年,來到長江中游一個叫作春山嶺的鄉村,在城市與鄉村的交融和沖撞中,在人生軌跡的突變面前,他們的迷茫與勇敢,他們純真的愛與善,將青春回憶編織為一曲婉轉的戀歌。

      城市文化和鄉村文化的沖撞與融合,是一個由來已久的文學主題。《春山謠》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七十年代中國鄉村生活的面貌,其內里復雜多樣。與此同時,原本寂靜的山村、小鎮也發生了一系列微妙的變化。這是一幅動態的圖景,較早的城鄉碰撞,增加了文學內部的張力。以顧秋林、陸伊為代表的上海青年與鄉村干部、農民群眾各條線索交織在一起,上到耄耋老者,下到頑皮孩童,有傳承,也有新變,有追求,也有嘆惋,從中產生了一連串意料之外的故事。

      如果說上一部《三城記》中書寫的一線城市,是“80后”主人公的典型生活,那么《春山謠》中的鄉村,更與“80后”父輩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這奠定了《春山謠》整部小說的基調,扎實,遼闊,頑強的生命力和無盡的感嘆。

      從《三城記》開始,張檸就在小說中寄寓一種“打開自我,切實地去愛”的能力,而到了《春山謠》中,“愛”的分量更加濃重,成為一個永恒的主題。這突出地表現在小說中三對人物關系上:顧秋林和陸伊懵懂青澀的愛戀、馬約伯和李瑰芬跨越生死的分分合合,以及彭擊修與游仙桃、徐芳兵之間的糾葛,所有的不甘和不舍,喜悅和悲涼,如今回望,都是對愛的強烈向往。

      《春山謠》的敘述情緒飽滿,具有扎實的生活氣息,兼有詩意。小說中插入的詩歌、旋律、故事,也帶著歲月特有的質感,讓讀者沉浸其中,聆聽一首舊日的歌謠。其中有彷徨,有失落,有痛苦,但就像小說主人公、文學青年顧秋林最終所感受到的那樣,一切的底色都是愛,“他生活著,愛著,寫著愛的頌歌”。聞一多曾說,“詩人主要的天賦是愛”,《春山謠》用它詩意的文學語言、靈動的人物塑造實現了這一點。

      據了解,張檸的第三部作品將把視線投向“80后”的祖輩。

      在張檸看來,他之所以選取每一代人的年輕時期作為書寫對象和小說主題,不僅是因為年輕人往往站在時代的最前沿,他們的境況和狀態是觀察社會的一個絕佳視角,而更重要的還是因為,人在年輕時期的行動,最能代表他們自身。在身心最活躍的時期,在對外部世界最敏感卻又最渴望忠于自我的階段,在一切的命運都還不那么確定的時刻,人的行動是怎樣的,無疑會奠定他的一生。而社會,歷史,也正是由這一次次動作,一個個人所構成。年輕時期最寶貴的是行動的能力,行動的方式和邏輯,行動的激情和信念,會成為一個人最好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