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劉慶邦《堂叔堂》:用苦難筑起精神圣殿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 雷從俊  2021年03月22日09:15

      接過劉慶邦先生持贈的新著《堂叔堂》,一邊感慨他以古稀之年保持著旺盛的創(chuàng)作勢頭,一邊猜度這大約是寫一個名字叫“堂”的堂叔吧。因為他以往的作品中,也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類似的人名,簡約,樸實,像作品本身一樣透著自然的親和力。

      一頁頁讀來,原來這部小說字里行間活躍著一個又一個身世不同、形貌各異、性格迥然、命運崎嶇的堂叔。約略看去,十二個章節(jié)寫了14位堂叔,但如果將詳寫、略述、捎帶提及、轉述掛扯的堂叔都算上,出場者遠超于此。作品40多萬字宛如質地細密的一磚一瓦,為那些逝去的和活著的形形色色的堂叔們,構建一個氣勢恢宏的殿堂。那些與“我”一脈血緣卻或遠或近或親或疏的堂叔們,帶著一身故事和悲歡在這里流連徜徉,穿越時光、演繹以往,談天說地、講古論今,直到把鄉(xiāng)土田園的苦難歲月反芻回甘,并生發(fā)出些許形而上的哲學意蘊……

      巴爾扎克說,“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短檬逄谩肥紫仁且徊糠浅5湫偷募易濉懊厥贰?,劉姓一個支脈在豫東農村勞作、生存、斗爭、融合、發(fā)展的秘史。在“劉樓村”劉姓獨大,祖祖輩聚族而居,生產(chǎn)生活,繁衍生息,放眼望去無非三親六故?!伴L門的孫子末門的爺”,大家族自古而然,堂叔與“我”在年歲上也差別甚大,有的長“我”幾歲、十幾歲或幾十歲,有的與“我”年齡相仿,有的堂叔則小于侄子。如此這般,小說在時間上有了更多向前推移、向后延展的自然而然的靈活度?;谶@樣的謀篇,遠至解放前、近至當下的諸多事件和場境,都在“堂叔”們的經(jīng)歷、參與、認知和感受之中,此間的一切也都便于作者耳聞目睹、道聽途說,可感可觸地挫于筆端。

      在結構上,作品每個章節(jié)既相對獨立,又以“我”為主線穿插連綴,把堂叔們的故事有機統(tǒng)攝于作者的思想、情緒和敘事筆調之中。作品簡明勾勒的故事背景,細膩傳神的刻畫敘寫,獨特鮮明的人情風俗,深刻生動的情節(jié)細節(jié),萃取提煉的豫東方言,都承襲了作者一貫的藝術風格,而不時的涌現(xiàn)出的“夫子自道”和整合化用的網(wǎng)絡語言、流行段子,則使閱讀變得更有情趣、更具帶入感,也更富于故事之外的思索。在娓娓道來的講述和大量的插敘延宕中,作品徐徐展開一幅彌漫著濃重年份感的豫東農村生活圖景。

      一眾“堂叔”聚于一“堂”,顯得聲音噪雜、面目斑駁、流年凌亂,而這些主人公又像一層層水花,蕩開人性的不同層級;宛若一個集束炸彈,炸開小說的多重主題。在這里,作為國民黨老兵的堂叔劉本德,闊別家鄉(xiāng)幾十年后從臺灣重回桑梓,體現(xiàn)的是人世滄桑和一腔濃郁的家國情懷,內中還有不堪一窺的尊嚴;身為鄉(xiāng)村教師的堂叔劉本魁身處講臺、心系市場,反映的是改革大潮中較為普遍的利弊權衡和“試水”心態(tài),無論遇褒遭貶,他都以自己的行動成了鄉(xiāng)親們思想解放的先聲;而作為劉樓村第一位黨員,堂叔劉本成訥言敏行的性格和熱心扶危濟困的故事,既表現(xiàn)了鄉(xiāng)賢的智慧,也傳導了一種緣自身份、輩份的擔當,散發(fā)著土地般的質樸與善良。俗話說“血濃于水”,作品以大量篇幅抒寫堂叔們對“我”和“我”家的鼓勵、幫扶和關照,以無限深情的筆觸述及這些彌足珍貴的親情力量對“我”人生道路和命運的影響;也有諸多章節(jié)表現(xiàn)了在面對饑餓、兇險、災難特別是面對匪患等時,堂叔和宗親們身上迸發(fā)的那種相守相望、互相幫襯、抱團取暖、勇于抗爭的人性光芒和集體力量。俗話說“是親三分向,不親都一樣”,作品中寫了由于血緣關系導致的親疏恩怨和徇私舞弊現(xiàn)象,以及由此帶來的主人公命運的波折,從中不僅可以體味到細微的人情世故,也可隙中窺月地感受權力對人的異化。俗話說“冤家父子仇弟兄”,作品還寫了族親之間的分岐、算計、非議、報復等等,寫了血緣最親的堂叔對“我”和“我”家一次次恩將仇報和幾無底線的傷害,甚至還講述了“史無前例”歲月里堂叔們參加武斗的情景,從一個個則面呈示了善惡的交鋒,縱筆剖開了特殊環(huán)境中人們幽微的內心,讀來令人唏噓慨嘆。

      “家丑不外揚”,這是許多人的思維定勢和世俗選擇,作品不僅寫堂叔中、家族中那些令人贊賞予人溫暖的人和事,還不吝筆墨地自揚家“丑”。這使得作品不止是一曲透著鄉(xiāng)愁的田園牧歌,也不止是一曲清亮悠揚的親情贊歌,某種意義上說更是唱給一個族群、一片土地、一個時代、一種生存狀態(tài)的哀歌、悲歌和挽歌。統(tǒng)觀而言,作品中“堂叔”們給人的溫暖、力量和希望,流布著人性的良知和血緣親情;文字中那些程度不同、側影各異、刻印深淺的“家丑”,則大抵都鋪陳著苦難的底色。由于時局世風所賜,動蕩、流離、互戕之苦往往是不期而遇在所難免;由于彼時生產(chǎn)力落后,人們在生存活命中可謂費盡心機用盡解數(shù),辛勞、寒暑、饑餓、疾病之苦自不待言;由于個人能力素質、處世態(tài)度、努力程度和命運際遇的不同,又常會在力有不逮、求而不得、得而復失、橫攀豎比中徘徊掙扎;也由于這個龐大的群體在血緣關系上同族同宗、一窩一塊,遭到羞辱無從啟齒,受到不公無處訴說,受到傷害也只能自療。作品不止一處讓人感到,正是基于血緣親情的參照,個中苦楚痛感更是在骨髓脈管中凸顯放大,令人深思、發(fā)人深省。

      關于《堂叔堂》,作者表示,“我不打算為任何一位叔叔立傳,更不會為任何一位叔叔歌功頌德。我想通過叔叔們,寫出人生的苦辣酸甜,寫出人性的豐富和復雜,寫出個體生命起伏跌宕的軌跡,寫出艱難的塵世帶給我們的命運感,并寫出時代打在他們心靈上的深深的烙印?!庇纱烁纱_信,苦難不僅是生活的原鄉(xiāng),還是一座巍峨的精神圣殿,它不僅在晴明的日子向人們提示著曾經(jīng)的風雨,也堅韌地標定著幸福的方位。

      20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