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時代的駿馬獎
對于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而言,駿馬獎是我們畢生的光榮和驕傲。研究盤點新世紀以來少數民族文學取得的成就,我們會有多方面的啟示和經驗。駿馬獎在各個時期對少數民族文學的總結和評選,體現了國家對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的大力支持。這一點,體現在我們的創作實踐中,顯得十分重要。多年來,榮獲駿馬獎的少數民族作家,帶著感恩的心情,深入生活,刻苦學習,更加自覺地謀劃自己的創作方向,更上一層樓,書寫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好作品,藝術地再現人民在奮斗改變命運的征途中,創造美好生活的巨大變化。在文學創作的前沿陣地,留下了自己的足跡,給讀者奉獻了更多優秀的作品。我們知道,榮譽是作家繼續前進的動力。一個成熟的作家,也是一個腳踏實地,用優秀的作品為人們服務的作家。因而,在少數民族文學發展進步的進程中,駿馬獎起到了決定性的激勵作用。
進入新世紀,少數民族作家的一大特點是自覺地思考文學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文學和生活、作家的關系。也是大家重視學習,重視創作,認真對待創作和榮譽的一個自覺時期。大家對于獲獎,都有了一些基本的共識。這種獎勵的精神作用任何時候都是第一位的。作家自身的努力十分重要,沒有擔當和奉獻精神,沒有夜以繼日的伏案筆耕,不會有什么獎項光顧我們。但是,成就一個作家的文學力量和專業關懷,在更多的時候,是需要靠文學組織部門來完成的,這顯得特別重要。我想說的是,多年來,中國作家協會為了培養一代代少數民族作家,付出了多方面的心血。體現了國家對少數民族作家的關懷,體現了國家制度的優越性。通過專門的文學部門,用最尖端的教學方法和寫作資源,培訓少數民族作家隊伍,給他們創造條件,成就了他們的作家夢、作品夢。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認識,作為少數民族作家,我們是幸福的,同時我們也是責任在肩。作品不僅僅是我們個人的喜好,重要的是廣大讀者的精神需要。要站立時代的橋頭堡,創作更加優秀的作品,回報我們的人民。
新疆的少數民族作家,也是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理論水平和寫作能力的作家。我們每年從魯迅文學院、上海作家協會、湖南作家協會毛澤東文學院培訓回來的各民族作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聲,感謝中國作家協會、上海作家協會、湖南作家協會對他們的關心支持。作家協會始終十分關心他們的發展成長,對他們高看一眼。安排頂尖的文學教授給他們授課,翻譯發表他們的作品,結集出書,肯定他們的創作成果。這是一種博大的支持,是一種真摯的情感。這些年我們獲駿馬獎的作者,也是來自這些地區學員。多年來,新疆少數民族作家和內地的作家們結對子共同學習交流創作經驗,各民族作家之間交流感情,建立長期的交流機制。心連心的交朋友,哈密瓜熟了一起品嘗,創作上有進步,每個人都收獲了滿滿的絢爛友情。作家之間的交往交融,體現在我們的作品里,也促進了我們的文學生活。
我們從各地學習歸來的少數民族作家們最大的變化是,他們在一流導師們的帶領下,似乎是發現了自己,發現了文學,開闊了視野。一支家鄉的筆,變成了放眼生活大家庭的環宇彩球。寫詩歌的人,也學會了寫小說。寫小說的人,也發現了詩歌的燦爛。他們在發現自己的基礎上,發現了文學創作的奧秘。用生活的奧妙和文學的力量充實自己,開發自己文學資源的智力和胸襟,似乎看得更高更遠了。兩只眼睛,看見了無數燦爛的遠方。這些變化,成就了我們的少數民族作家,也正在成就他們的未來。我們的感慨是多方面的。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學會了寫什么,怎么寫,希望問鼎駿馬獎這樸素而又重要的獎項。我們深切地感受到,發現自己,也是能出好作品的動力。
我想講一點我自己的學習感受。2009年,我有機會到魯迅文學院學習,感覺非常美好。我多年尋覓的能晝夜歌唱的夜鶯,就在這里。我痛心的是沒有早一點來學習,光陰都綁在貪婪的酒瓶子上了。對我來說,這是一次深刻的文學洗禮。我的問題似乎是怎么寫,尋找一條能通向樞紐的小路,走出它,尋找我自己的花籃和他人的美麗。一座醉人的薔薇園,側門進入還是半夜月亮睡覺的時候翻墻,都需要我能拿出自己的手藝。精神上做不到自然流露的寫作手法,像模子里面的木偶,是不能感動人心的。從我們自身的愿望來講,都想寫出好作品。這個前提只有一個,學習,不斷的嘗試。我們不是盯著什么獎項的寫作,而是獻身酷愛的文學事業。當這種學習變成吃馕一樣的自覺行動,我們就能找到最好的故事和最美的語言感覺,完成我們的創作夙愿。從前,在我的身上存在的一個問題是,讀書少,輕視先進的專業訓練,不重視理論思考和創新,蒙著頭寫,怕時間從手間腳底溜走。實際上就是處在一個悶葫蘆似的寫作狀態,看不見外面的精彩,似乎是揪住沉醉的馬車夫之歌不放,就感覺自己的民歌最璀璨,看不見彩球圍繞彩虹的斑斕和勇往直前。通過在魯迅文學院的學習,我開始正視自己,反思我從前的作品。我的故事、我的語言、我的所謂的小聰明,在時間的河邊,到底留下了什么東西。重新發現自己就是要像麥田一樣靜下來,才能像磨坊一樣寫作。一個善于學習、嚴格要求自己的作家,才有可能寫出好作品。那四個半月對我來說,是文學理想之精神大餐,是尋找智性小說語言的花園。每天靜夜溫習功課,我都處在一種自動的興奮狀態,重新思考自己的創作。魯迅文學院對我們的關懷是多方面的,難忘鐵凝老師給我們上課,講小說人物“關系的魅力”,說,文學沒有近道可走,小說是敘述的藝術,是欲望在想象中的滿足,是人類共同需要的精神游戲。記得鐵凝老師還說過,好的電影是可以警告小說的。這句話對我影響很深,也養成了我向電影學習的習慣。至今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每周播出的“佳片有約”,都是我必看的節目,可以學到許多東西,讓自己的意識處在一種亟待迸發的狀態。白描老師的課講得非常生動,具備多方面的人生經驗文學知識,給我們講授文學與生活的關系,教授作家的語言準備,講授路遙的文學摯愛和勇往直前的創作精神。施戰軍老師在主持學員作品研討會上,精彩的幾句點評,就能道出作品的精神內涵。我們常常激動地聽完每一堂課,和學員們討論,在心靈深處儲存那些智慧的韁繩,默默地規劃我們未來的作品。是學習成就了我們的文學創作。
在這里,需要指出的一點是,多年來《民族文學》雜志在培養發現駿馬獎獲獎作者方面,也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當年,這些作者的第一篇作品、或是重要作品,都是在編輯老師們的幫助下,發表在《民族文學》雜志上的。漫長的40年,一代代編輯很不容易。光陰荏苒,當《民族文學》雜志發展到用六種語言文字編輯出版的時候,少數民族作家中用母語創作的作家們,也開始在國家級的文學刊物上發表作品了。這一喜人的成果,預示著未來的駿馬獎得主,也將出自這些作家朋友們當中。我們期待著更加美好的駿馬獎作品問世。
我們偉大祖國優秀歷史文化的溫暖和少數民族生活習俗的多彩斑斕,構成了我們少數民族文學的魅力。它們塑造了我們的作家詩人,成就了我們的文學創作。從這種進步中派生出來的自覺意識,讓作家們在駿馬獎的平臺上,研究多民族文學作品的璀璨,學習借鑒世界文學的斑斕,開闊了視野,發現了更為廣闊的文學寶藏。這是駿馬獎最可貴的時代奉獻。
駿馬獎的設立和實施,為推動少數民族文學事業,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成就了眾多的作家詩人。中國作家協會深入基層,研究新問題,出臺各種扶持辦法,重視頂層設計,通過駿馬獎引領文學創作,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