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美順與長生》:用人性溫暖的微光點亮世界

      來源:中國作家網 |   2020年05月26日12:13

      人民文學出版社讀書會組建于2019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策劃部發起。旨在與熱愛閱讀,樂于用文字記錄與分享,有情懷、有識見、有溫度的讀者一起推介好的作品,共享最真誠的閱讀感受。目前,讀書會成員共計200余人,并以兩周一次的討論周期,為書與讀者的相遇搭建交流、探討的橋梁。

      平凡人的故事,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樣

      凌峰:

      好小說的成功,往往取決于故事,尤其是一波三折的故事。但《美順與長生》的故事,又實在是普通不過的故事,是平凡人幾乎都會遇到的故事。假如從美順進城開始算起,20多年時間里,北京城發生了多少故事?每一個北京人可能都比美順的故事多,每一個故事可能都比美順與長生的故事好,但美順與長生的故事還是牢牢地抓住了讀者的心,讓這部小說成為了一部成功的小說。什么原因,兩個字:“干凈”,沒有國家大事,沒有陰謀詭計,沒有光怪陸離,甚至干凈到沒有一點錯枝旁節,有的只是一家人面對困難的勇氣,直面生活的堅守。

      朱瑞:

      想象之外,文學創作貼近生活的一面,常致力于表現生活最本真的模樣。眾生多是平凡人,而平凡人的喜怒哀樂、瑣碎庸常之中,亦常夾雜著大江大河般的洶涌澎湃。近幾十年的城市化進程里,中國農村與城鎮的經濟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普通民眾的生存狀態與精神面貌也隨之出現了巨大的改變。《美順與長生》書寫的,正是城市化進程中平凡人物的成長歷程。從小山村到大北京,從世事無知的農家少女到堅韌自強的中年母親,美順在生活這條路上,一面成長,一面成熟,她見識了周圍人生活的不易,也親歷了自家生活中的種種,她不再驚懼、不再無措,開始從容主動地面對和接納生活。她的善良并沒因生活殘酷的一面而消亡,她以誠待人,發現了傻氣丈夫身上他人難以企及的真誠,亦發現從前她所敬畏的公婆,其實也可親,也平易近人。除卻美順,《美順與長生》里的一個個人物,也都是在成長,或者消解心結,或者獨立自強。公婆、美順與長生、兒子牛牛,三代人的生活帶有時代變遷的不同印記,相同的,是他們都在細水長流又不乏驚心動魄的生活中加深了對親情、善良等的理解。淺淡的敘述、自然的情感,沒有過多技法,談不上詭譎離奇,《美順與長生》的出彩,剛好在于它洞見了生活的本真,展示了生活里最普遍最常見的美好與溫暖。

      遲有道:

      小人物的知行和命運最能觸動時代這根最敏感的神經。英子和栓柱的成功奮斗史具有一定代表性,憑著吃苦耐勞的精神,從擺攤賣水果的小生意起家,到在繁華地段開水果超市,實現了落戶北京,在北京買上房子的夢想,兒子也順利進入了北京公辦學校上學。賢惠孝順的美順有著自立自強的一面,什么事都要靠自己,不能靠別人,決心自食其力,共同支撐起這個小家。美順有了兒子牛牛后,把兒子托管給退休的婆婆看,自己先去電廠食堂打工,跟著英姐學會了烙餅的手藝。隨后趕上了廠里效益不好,下崗分流,美順失業了,去了小紫帽送報公司送報,送報這活更累,起早、卸車、插報、數份數、爬樓挨家挨戶送到,實在太辛苦,有點吃不消,長生疼在心里,利用雙休日幫她送。送報這活更苦更累不說,收入又少,長生心疼媳婦吃不消,在街道居委會的幫助下,在小區門口開了一家餅店,生意越干越大,成立了自己的品牌“姥姥肉餅”,成功入駐大酒店,靠自己的艱苦奮斗、自立自強取得成功。日子就像小溪流水,波瀾不驚地緩流,從不間斷。過日子就得細水長流,精打細算。這部小說寫的就如過日子一樣,平淡平常,平靜如水。沒有華麗的裝飾外表,沒有警句和大道理,卻有家的踏實和溫暖。

      把苦痛看淡了,情就深了

      王小鳳:

      書名是兩個人名的結合,故事講的是兩家人及兩家外延后的故事,平平淡淡的日常,情節的淡淡起伏,就像西歐平原上緩慢起伏的地形一樣,平穩地起伏,平穩地過渡,平穩中有漣漪,是幸福的漣漪。生活或許就是如此吧,把苦痛看淡了,情就深了。這是一部“清水出芙蓉”的作品,我們看不到任何雕飾的成分,行云流水間,讓我們跳出世俗的清規戒律,跳出世俗加在人身上的價值標準,比如“成功的標準”或者拿到“北京人”這個身份等,而是讓我們回歸到“人”和“情感”本身,去真正關注人,關注親情、友情和愛情,去思考“真善美”,去忖度“假惡丑”等,這樣一部作品,在人們生活高度物化的當下,敲擊著讀者的心,就像春雨潤物般,凈化積在心頭的塵土,敞開心扉,去擁抱真實的自己,真實的生活和真實的世界。

      尹傳剛:

      愛是歡笑著淚珠飄落的過程,愛是永恒的旋律。美順與長生,將日子過得熱氣騰騰,過得讓人艷羨。那些生活中的艱辛坎坷、歡樂憂愁,都構成了瑣碎、真實的生活場景。區別于草蛇灰線、伏筆千里的寫法,《美順與長生》平鋪直敘,以平實的筆調,寫盡生活的跌宕起伏、寫出小家庭三代人物以及周邊親朋的日常生活。日子一天天過,兩人一起打敗生活中層出不窮的“小怪獸”:公公被迫辦了病退,沒了庇護,長生被調到職工澡堂,受到欺侮;婆婆突發腦血栓,失語、右半身麻木;廠里食堂搞承包,所有臨時工被辭退,美順起早貪黑地去送報紙;價值500多萬元的房子被長生的姐姐長莉偷偷賣掉;兒子牛牛高中時早戀,還拿刀刺傷了自己的情敵……生活中的變故一個個迎面而來,美順和長生克服彷徨和退縮,見招拆招,將它們一一化解。美順與長生看似簡單淳樸的愛情,是多么難得。

      李新宇:

      其實我們看這部作品,里面好多從山里出來的人的成長歷程,這里邊有故事,有挫敗,也有人性的顯現。比如栓柱和英子夫妻倆已經在北京奮斗買了期房,生了一兒一女,還攢下了60萬的存款,丈夫栓柱卻出軌和妻子英子離婚,背信棄義,只是因為出軌對象黃露有三套北京的房子和花不完的錢……作家葛水平曾經說,善是這個社會延續的終極目標。她認為一個很微弱的群體也有自己的氣場,一種善的氣場。“我始終堅信,每一個生命都有著自己與生俱來的氣場,哪怕是一株毫不起眼的青草、樹,都有一種氣場,叫愛和尊嚴。”

      不著痕跡的筆觸,天然之美的書寫

      鄭燕沖:

      文本的亮點頗多。語言是其一。文本很純粹,沒有評論語的插入,沒有深奧典故,沒有引用名人的言論。作者用不加干涉的零度敘事,試圖達到一種返璞歸真的效果。語言在生活環境和人物知識水平變化的同時也在漸漸地嬗變,從山村俗語、短短的分句,到邏輯縝密思路清晰的長句,是隨著人物閱歷的豐富、認知能力的增強而達到的。內容涵蓋量大是其二。在長莉旅美的生活中,反映了中美文化理念的分歧。在英子的遭遇里,女被男棄則被輕賤對待、用嫁女所得的聘禮錢給兒子娶妻的重男輕女封建弊俗被披露了出來。在公婆把長生當做累贅來對待的心理上,人性的狹隘一覽無余。在牛牛的教育經歷上呼吁人們對孩子成長過程中隱秘心理的關注。謀篇布局敘事手法是其三。在外表樸實無華、實則匠心獨運的文筆里,用復調結構的方式把美順及其身邊她者的人生經歷完成了鏡像式的描寫。在一個個圓形的回環敘事中,一步步重申強化了做人的根本準則:自尊自重自力更生。還有類似情景重現的回憶敘事,在共鳴感產生的同時伴隨著一種難以言表的溫馨。再有薄霧籠花式的陌生化手法的使用,也增強了文本的張力。

      閆學溫:

      這部作品應當歸類為市民文學。其實市民文學應當追溯于明朝的“三言二拍”、《金瓶梅》等,直至新中國成立后老舍的《龍須溝》、電視劇《渴望》《家有九鳳》《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等,這類作品沒有商界小說的資產大鱷,沒有都市白領的風光;而是作家聚焦四合院、關注平民的日常生活,通過解剖一個個社會細胞來反映社會變化,反映人性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同時這也是影響社會道德觀、社會風氣的重要因素。這是一部從自然來稿中發現的作品,作者是一名在醫院推氧氣瓶的業余作者,說明只要是好的作品,一定會被編輯發現;同時也是我看得最快的一部作品,從下午7點收到快遞,到當天晚上一點半看完,僅僅用了7個小時。因為在小說中,沒有任何雕飾的成分,而是以樸素的語言,在行云流水間完成故事的敘述,在敘述中完成人物的塑造,使人物形象立起來,讓人物為我們講一個自強不息、純真善良的故事。另外,小說一直使用明快靚麗的色調,使小說始終洋溢著溫馨的氛圍,讓人在感動中完成閱讀,感悟小老百姓的人生。

      張永濤:

      難得的是,小說并沒有只打感情牌。故事的時空背景是近20年來城市化、現代化快速推進的北京城,普通人如美順長生裹卷其中,身份、階層、戶籍、家庭等命題都避無可避地來到面前,讓我們思考個體與歷史、個人與社會的復雜關聯,感受充斥其間糾葛的張力。小說從平民視角出發,能夠以平視的角度觀照“底層”內部,在普遍性的命運中建立起個人的經驗,再以個人經驗重估人生價值和時代底色,最具正能量的莫過于如美順長生這樣最普通的小人物,在時代的巨輪下依然保持沉著的生活定力,蘊藏著生生不息的強韌生命力。因為人物簡樸純真,所以藝術上也干凈簡潔,整部小說沒有繁復修辭,沒有精巧長句,也沒有過于復雜的情節,但是字里行間,準確自然,起承轉合咬勁有力,綿密細致。

      王云峰:

      《美順與長生》就如同一股清流,只是將平凡的世俗生活娓娓道來,卻能讓人感動流淚。作者毛建軍在醫院送氧氣瓶的工人身份、由中篇《北京人》到長篇《美順與長生》的寫作過程,只是這部小說創作的花絮,我一直在琢磨,這部家長里短的作品,到底美在何處?是故事里百姓生活的真實美,是人物身上自強自立的倔強美,是語言芙蓉出水的樸素美。文學作品的形式豐富多彩,各有其美,美美與共。《美順與長生》屬于萬流奔騰中的一股清泉,對,就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那股清泉,靜靜地流淌在俗世中浮沉的讀者心中。

      (本文發于中國作家網與《文藝報》合辦“文學觀瀾”專刊2020年4月20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