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半:將創作基礎深入現實社會
來源:中國作家網 | 2018年05月17日11:38
當下,網絡文學發展繁榮,作為編劇和網絡寫手,對這個感受非常深刻。
可能在座很多人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就是影視公司把版權買回去,結果拍攝出來的作品改得親媽都不認識了。為什么作品題材和情懷上,雙方對接會有這么大的差異呢?
所以在創作新作品之前,特意找了幾個業內大能,把故事核心和人物的塑造都講給他們,我聽聽意見。李云亮導演提醒我既然要寫脫貧和創業,那不妨在真實的情景里待一陣,對創作和以后拍攝有好處。
然后我就進了大山深處一處村落,本來打算堅持一個月的,最后只待了五天就不行了,實在撐不下去。這生活對比就太鮮明了。像咱們杭州,大城市,經濟發達,生活便利;如果創作者的生活只局限于此,就很難想象就為了供出一個學生,整個偏遠地區的貧困家庭要經歷什么樣的苦難。只有深入下去,進一步地了解了偏遠地區農村的生存狀態和精神世界,對政策在基層的執行有了更多觀察角度,才明白道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是一項多麼艱巨、偉大的任務。
所以回來我就將以前臆想的那些人物和情節全部推翻 著手創作《第五名發家》,將創作基礎正面的深入現實社會。通過一個失業大學生的磨煉和奮斗,表現出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發展對不同階層的人帶來的影響和改變。
總的說來,整個創作過程,也是對自己的一次挑戰。一面要圍繞著新時代、新起點、新使命等多個角度把握作品大方向,一面展現百姓生活里的喜怒哀樂,講述國人是如何跟貧困和閉塞作斗爭。當然,因為創作過于費神,到現在還沒寫完。
創作者的作品在明確面向群體的同時,必須表達出正確的價值取向和情懷。多走、多看、多聊實在太有用了,寫故事、寫人物,不缺素材,也不乏真實感。在座都是網文一方霸主,每個人都是一篇勵志故事,只要寫出來就是一篇好作品。
有作協領導的關懷和引導,有各大平臺的參與和支持,有新銳和前輩們的創作和努力,有影視媒體的推進和改編。我要向各位大神看齊,保持獨特的創意和新穎的角度,開大門走大路,有見解三觀正,就能屹立潮頭久而彌堅。
(攝影:王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