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永遠不會過時 ——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暨構建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學術研討會綜述

      來源:中國文化報 | 魯太光  2018年04月30日06:18

      2018年,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卡爾·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也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40多位專家學者,于4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舉行“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暨構建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學術研討會”。與會學者對馬克思在極其艱難的境況中創造了一種總體性的人類解放理論和方案,深刻地改變了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歷史進程表達由衷敬意,并圍繞新時代如何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等議題進行了深入而熱烈的研討。

      與會學者認為,21世紀,生產力長足進展,科技日新月異,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即無論在物質層面還是精神層面,我們的時代與馬克思所處的19世紀以及馬克思主義伴隨戰爭與革命在世界范圍內展開的20世紀,都有很大不同,但從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波來看,馬克思依然是我們這個時代當之無愧的偉大思想家,馬克思主義依然是一種最具解釋力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

      就中國而言,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實踐使中國完成了“救亡”的近代使命,并開啟了“發展”的現代歷程。在這一過程中,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經歷了本土化和再創造。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形成了具有獨特內涵的文藝觀及美學風格,從而參與、塑造了輝煌的革命文藝史。然而,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和平與發展”取代“戰爭與革命”成為新的時代主題,中國完成經濟、社會轉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也面臨許多新的復雜的現實境況。同時,一些研究者關注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命運,探討其核心命題和基本特征,以激發其活力。

      關于這一問題,會議雖然并未給出明確結論,但卻形成了一些極具啟發性的觀點與共識。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陳越以馬克思對“商品拜物教”的批判為例指出,馬克思不僅發明了意識形態的概念,而且發明了一種全新的批判,即不同于“觀念對觀念、詞句對詞句”的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永恒輪回”式的批判,馬克思發明了一種對虛假觀念——即意識形態——賴以產生的現實基礎的批判。通過這種全新的批判,馬克思批判了資產階級經濟學形式主義,也就是用交換價值的神秘形式掩蓋了勞動和生產的實質。這種經濟學中的形式主義和舍勒所說的康德以來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巴赫金所說的文藝學(美學)中的形式主義具有同樣的歷史性和原理性。嚴重的是,這種批判的形式主義和理論的消費行為,在當今文學批評、文化研究、人文學科之中,已深入骨髓。因而,重回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對“虛假觀念”及其物質基礎的批判至關重要。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賀桂梅則從自己對當代文學研究路徑的反思提出,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思想是其活力的重要來源之一。她認為,離開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思想,對中國當代文學,尤其是革命文學的理解,就不可能及物,因為,這一時期的文學是內在于中國革命實踐的,從內部對其進行觀察不僅可能,而且必要,所以,激活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思想,成為開啟歷史與未來的鑰匙。上海大學中文系講師周展安則從馬克思“批判”的一生及其著作的“現實”氣息開始,強調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主要不在于它是一種純粹的理論,更不是什么僵化的知識,而是和“現實”貼身肉搏的產物,他以“實踐”與“以往所有的哲學家”拉開距離,即對于馬克思而言,“現實”具有原理性意義,其所有理論創造都要在“現實運動”的層面上來把握。上海大學教授孫曉忠則從“文藝工作者”這個具有特殊內涵的詞語出發,強調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現實品格和戰斗精神,強調在實踐中創造“美學”。

      與會學者關注的另一核心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何為,即“怎么辦”的問題。實際上,對什么是馬克思對于我們這個時代最有價值的東西,什么是馬克思身上至今沒有過時的東西等問題的思考本身就包含著“怎么辦”的意涵,但為了將馬克思主義在新的語境中“具體化”,一些學者在相對微觀的層面上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思考。中國社科院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孟登迎認為,為了構建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體系,需要對馬列主義經典作家的一些論斷進行再闡釋。比如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一般都將文藝視為一種處于上層建筑層面的意識形態存在,但文藝是一種相當特殊的意識形態形式或現實回應形式。于是,國內學界就用“審美意識形態”這個折中的概念來解釋這種特殊性和復雜性。從理論層面回擊“審美意識形態”之類的概念似乎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如何闡釋當下的文藝實踐在回應現實的結構性矛盾方面究竟具體運用了哪些變形手段和想象性策略。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蘭善興則從對高校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教學、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指導文學史寫作狀況進行評估的角度強調了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尤其是其中國化成果進行重估的必要性。

      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吳志峰提出,要構建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體系,必須對馬克思主義面對的政治形勢和理論形勢進行區分,必須正視馬克思主義理論形勢意義上的危機,必須從“保衛馬克思”的高度出發對其思想進行分析,將其中非馬克思主義的內容與元素解析出來,必須克服宗派主義傾向,將馬克思之后那些有助于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內容和學說納入自己的視域之中。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趙文表達了同樣的意見,但同時強調必須對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進入中國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和后現代主義文藝理論進行嚴謹的批判性分析,因為,其時對西方馬克思主義和后現代主義文藝理論的引進帶有相當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沒有對其出現原因進行分析后再引進,往往將其審美化和柔化,甚至將其變成對現存文化秩序辯護的話語,而忽略了其對西方現代社會景觀進行精密分析、批判的維度。

      一些與會學者提出,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之所以在歷史上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與其深度介入文藝實踐,及時發揮文藝批評的作用有相當大的關系,因此,構建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體系,必須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的作用。比如,孫曉忠就強調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批評,而且還是實踐哲學意義上的理論,因而,在某種意義上,批評先于理論。孟登迎以底層寫作、返鄉書寫的討論為例,認為應結合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就一些具體的文學創作、接受、傳播和評價問題展開真誠的互動和討論,而非用抽象的理論去套生動的文藝實踐,以此推動文學創作,發揮理論和批評促進社會進步的功能。

      與會學者認為,紀念馬克思,研究、繼承、發揚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精髓,構建21世紀的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文藝思想,推進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董學文認為,馬克思主義是嚴整科學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文藝領域的具體顯現與總結,既具有真理的力量,又具有鮮明的現實功用和時代價值,永遠不會過時,所以,全黨全社會都應該認認真真、實實在在地開展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學習活動,這是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的必然要求,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