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改革開放四十年沉淀文藝創作富礦

      來源:中國藝術報 | 金濤 吳華 李博  2018年03月23日11:55

      “我為身在中國而感到幸福,中國是一個有著豐富寫作資源的地方,社會的日新月異,文化藝術的繁榮發展,給作家提供了多樣化的題材寶庫。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說,作家應該用自己的創作去表現中國氣派、中國經驗、中國故事。“改革開放后,我面前打開了兩個寶庫,其一是中國的古典文學,訴諸情感的精神美食,我拼命讀,一到兩天就讀一本書,滋潤自己、改造自己、重塑自己,使自己的生命情感逐漸變得豐滿。其二是外國文學,帶著批判的眼光來觀照現實,對我很有啟發。 ”阿來如是說。

      在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談起改革開放40周年,代表委員們都表示深受其益,改革開放帶來的國家發展與社會變化,令人自豪與自信。

      一位香港導演不久前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影協副主席尹力說,自己40年前站在深圳河向北望,看到的是一片漆黑,與身后繁華亮麗的香港形成鮮明對比。可如今,他再走到深圳河邊北眺深圳,映入眼簾的燈火輝煌,與身后的香港一模一樣,甚至比香港更加繁華。他感慨,改革開放40年為中國帶來的變化,令人驚嘆,更令人敬佩。

      尹力表示,因為改革開放,整個中國社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文藝事業自然也不例外。他認為,中國當代文藝事業,是改革開放的直接受益者。正因如此,文藝工作者更應被新時代不斷前行的腳步所鞭策,要努力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作品來反映這個偉大的時代、來回饋偉大的人民。尹力表示,偉大的時代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人,值得文藝作品去描繪和展示。電影工作者應不斷拓展國產電影的內容和題材,在作品中真實、真誠地表現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我們的文化、我們的人民,創作出更多貼近當下熱點、與普通觀眾息息相關的現實主義力作。

      “文藝工作者理應為人民抒寫,為時代放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劉萬鳴介紹,今年4月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將舉辦以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為主題的院展,院里很多畫家都親身經歷了改革開放40年的歷程,對于這4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發生的翻天覆地的巨變,個個感同身受。劉萬鳴認為,在這種情感的激勵下,畫家們將國家40年的歷程、個人40年的成長,以及家與國之間的關系融入創作之中,必定能夠產生一批為時代放歌的優秀作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博物館行業發展迅猛,過去的10年,大概平均每一年新增博物館230座左右。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魯迅博物館副館長安來順指出,當下國家各個方面對博物館支持的力度以及社會公眾對博物館關注的程度都已經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8年國家推出了博物館免費開放的政策,最直接地影響了那些不怎么走進博物館的人、低收入人群包括農民工兄弟們,這些人開始走進博物館。這樣一個政策對提高整個民族的文化素質影響深遠。 ”安來順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在文化遺產領域,老百姓對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有了新的認識。“老百姓以前可能認為博物館就是有關過去的、歷史的,現在大家逐漸認識到,保護要和利用、傳承有機結合,博物館不僅僅是關于過去的,還是關于今天、關于未來的。 ”

      “改革開放使中國話劇迎來第二次繁榮。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人藝院長任鳴告訴記者,從北京人藝的角度看, 《天下第一樓》 《狗兒爺涅槃》《李白》等,都可以說是改革開放文藝繁榮發展以后的經典作品,代表中國話劇的發展成就。從全國來說,話劇也非常繁榮,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中央實驗話劇院、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等都創作出了一大批非常優秀的作品。改革開放至今40年,剛開始開放時,戲劇市場上更多的是國有劇團,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經濟多元化,戲劇市場也隨之多元化。除了國有劇團,大量的戲劇工作室、民間劇團、小劇場等中小型劇場非常活躍,劇團在多樣性上大大豐富。人們的思想更解放了,出現了不同的戲劇流派、不同的戲劇觀念。越具有多樣性,也就越推動繁榮。

      “目前,戲劇處于一個很好的發展階段。 ”任鳴說,不同的藝術形式都有自己的觀眾群,北京人藝也不例外,為了欣賞到《茶館》 《窩頭會館》等話劇,觀眾不惜排長隊購票。觀眾的熱愛,激起大家極大的信心跟創作熱情。新時代新戲劇,人藝的責任,不僅是向經典致敬,向經典進軍,還要排出新的經典,代表這個時代的經典,用最好的作品回饋觀眾。任鳴透露,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目前人藝正在準備三部“京味”十足的作品。一個是科學題材,講科學家的;另一個是通過廚藝講師徒傳承的;還有一個是表現中國古典文化,反映唐代最偉大詩人的。改革開放的今天,人藝將踐行自己的藝術口號:堅決地繼承,努力地發展,勇敢地創新。

      “經過改革開放40年以來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綜合實力有了極大提升,國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改善。 ”全國人大代表、洛陽博物館名譽館長王繡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國人的物質生活不斷豐富,逐漸有了更高的追求,比如面對前些年城市建設“千城一面”的問題,很多地方越來越重視在城市空間注入人文藝術意趣,凸顯當地文化特色,營造宜居優美環境。作為兩屆全國人大代表,王繡曾在兩會期間建議各級政府部門在城市發展中借鑒國外先進的經驗和成熟的做法,引入“百分比藝術建設”理念,即在公共工程建設總經費中提出若干百分比作為藝術基金,僅限于用作公共藝術品的創作與建設的開支,通過“百分比藝術建設”為塑造城市文化藝術靈魂,凸顯城市特色,營造創新發展的人文環境,滿足新時代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今年兩會上,王繡建議將牡丹設為國花。她說:“自唐宋以來,牡丹便有國色天香之稱,被譽為‘花王’ 。牡丹花大色艷,枝葉繁茂,最能體現泱泱大國氣度,寓意富貴吉祥,是國泰民安、繁榮昌盛、政通人和的象征。國運興,牡丹盛。國花是民族文化、國人精神、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能夠展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的國家發展、社會安定與民族興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