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95后”全國人大代表徐萍:從震區少年,到全國人大代表

      來源: 新華社 |   2018年03月13日11:01

      原標題:萌妹子,95后,來自汶川震區的她當上了人大代表

      徐萍,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2018年3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小組會議上,因為讀到一句話,她發言戛然而止。在場的代表們發現,這個23歲的姑娘,赧然一笑,眼淚奪眶而出,“我們國家和人民經受住各種困難和風險考驗”。她比許多同齡人更明白,這句話,千斤之重。現場有人小聲說:“這是從災區走出來的孩子。”青川,這個5·12汶川地震中受災極重的小縣,是她的家鄉。十年后,她佩戴著出席證,走進人民大會堂。紅旗招展,心潮澎湃。投身文化事業,讓藝術在基層綻放,她想,這是從受助走向回饋的路。那些勾起眼淚的記憶,都是23歲的年輕身體里沉淀的力量。

      《從震區少年,到全國人大代表》演講實錄

      大家好,我是新青年徐萍,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一名文化藝術工作者。十年前的一個中午,還在讀初一的我,在校門口等待進校的鈴聲。突然間,耳朵里嗡嗡作響,我被身邊的人拽著往外跑,就在那幾秒鐘,天旋地轉,什么都看不見了。在我的身后,比我慢幾步的小伙伴,被壓在了轟然倒塌的校門之下。那是2008年5月12日,下午2點28分,那一年我12歲。那次災難中,我失去了親人,還有很多同學和老師。但幸運的是,那一年,我身邊涌現出很多很多人,他們保護關心幫助我,讓我漸漸從災難的痛楚中恢復過來。2008年的冬天,除了我的爸爸媽媽,我還有了一對 “新父母”。他們在遙遠的浙江臺州,在一項幫扶活動當中,我們組成了結對家庭。我記得第一次去他們家,是2009年,那時的我,剛從農村出去,覺得什么都是新鮮的。那天晚上,因為不習慣陌生的房間,我有點兒害怕,結對媽媽見我房間一直亮著燈,就過來陪我。我睡著前,聽到她說的最后一句話是:“沒關系,阿姨陪著你。”原本的計劃,是每年他們資助我3000元學費,持續三年。可是如今,他們依然是我的結對父母。十年間,我們始終保持著不是血親,更勝親人的情感。這是我的第一個故事。在這個故事里,我學到了珍惜,也學到了感恩。

      大學畢業后,我進入了一家文化機構,開始做藝術服務工作,我們邀請文化藝術界的嘉賓,來給普通老百姓做講座,教學、分享、交流。到目前為止,39期講壇每一期到現場的觀眾,都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我漸漸發現,和我一樣的普通人,內心有著如此強烈的,對文化藝術的渴求。一個普通的青年,距離全國人大代表有多遠?我想說,過去“ 人大代表 ”對我來說,是一個思政課堂、電視、報紙和新聞app里的詞,如今,它成了我肩膀上沉甸甸的責任。在得知自己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的那一刻。我無比興奮,我也在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我想起了第二個故事。去年夏天,我們邀請了一位朗誦藝術家,來到經典藝術名家講壇。當天,在聽了好幾首精彩的朗誦后,一個瘦瘦的、帶著黑框眼鏡的男士,舉手來到了舞臺上。這位特別的觀眾叫劉建,是四川什邡一所村小的語文老師。2008年,他所在的學校受災嚴重。(同期)地震了以后,我們重災區,我班上的孩子走了14個。然后殷老在2011年的時候,趕到了地震災區。殷老說:“走了14個孩子,你能不能給他們寫點什么。”就這一句話。然后我回去的時候2013年,我就給孩子們寫了一本詩集。當時殷老師,在書上給我簽了幾個字。2011年,在什邡地震災區,他寫的是“朗誦讓詩歌插上翅膀飛翔”。這次演出,讓他決心一直堅守在鄉村小學。那一刻我發現,文化藝術的力量如此強大。

      我所從事的傳遞、普及文化藝術的這份工作,它的意義在于讓文化和藝術滋養更多平凡的心靈。這種力量,能強大到能給困境中的人以支撐。這件事,值得我認認真真做下去。作為一個從地震災區走出來,親歷了災后重建的青年女性。我目睹了這些年,我的家鄉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我一直迫切地渴望,自己能從一個受助者,變成一個回饋者。從變化的見證者,變成變化的推動者。(同期)當時那么大的一個考驗,但是黨和政府把我們人民緊緊地團結。所以在我們青川有一句話:叫做“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勝。”這是我特別深的一個感觸。

      我作為一個從地震災區走出來的年輕人,相比同齡人,能更加具體地、深刻地感受到我所處的是一個多么強大、多么溫暖的國家。我想,這份渴望,是我履行人大代表職責的源動力。而全國人大代表這個光榮的身份,能更好地幫助我,把這份渴望變成現實。在這個過程當中,"見證了文化強大生命力的我,會把文化藝術的傳遞和普及,作為今天自己選擇的道路。我愿意成為一名文化建設的新兵。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為給人民提供更豐富的精神食糧,貢獻自己的力量。青年強,則中國強。

      我是新青年 徐萍。

      人大代表,重任在肩。年輕如此,以何履職?她說:“青年有力量,文化有力量。”她愿做文化建設的新兵,給更多普通人遐思和想象,星空和遠方。

      新青年對話·徐萍

      訪談實錄

      問:為什么堅持做文化普及的工作?

      答:我記得最開始我們做這個欄目的時候,第一期沈培藝老師,是在2016年5月14號做的,就在想第一次做這個活動,會不會沒有人,會不會來的觀眾不多,當時現場那么多位置怎么辦,因為當時在現場設了300個座位。我到那天活動開始的頭一天晚上,都沒睡著覺,緊張、擔心。但是等到那天的時候,來了特別特別多的舞蹈愛好者、藝術愛好者,而且還有從安徽、從北京飛過來的朋友,專程來參加這個講座。當天效果特別好,我也特別開心。原來,你真的去做這件事情之后,才發現,廣大群體他們是需要這個,是喜歡這個的。

      我可以再分享一個例子,就是我們經典藝術名家講壇里面有一對夫婦,他們算是我們的粉絲。這位先生的妻子是一個殘疾人,經常看到他們來參加講座。我們工作人員很不理解,就會去問,也會去告訴他們,我們還是希望每一期來的觀眾不一樣,把這種機會分享給更多的人。當時,這個先生和他的妻子非常非常真誠地告訴我們,他們特別喜歡文化,特別喜歡這些藝術交流活動。我們干脆就在場內給他們開一個vip位置,以后這兩個人可以直接來。

      在后面的活動當中,我們漸漸發現,這對夫婦已經慢慢從一個參與者,變成了我們工作上的協助者。每次大家在會場門口排隊的時候,這對夫婦會去主動地呼吁大家按秩序排隊,要配合我們工作人員的工作。在場內,他們也會主動帶動大家提問,來互動,來鼓掌。而且特別有意思,也是讓我很感動的就是,這個先生最初他提問的時候,比如說,關于藝術家生活方面的問題,但是到最后,最近的一期,他的提問是關于藝術創作。你就能看到,一個很活生生的立體的一個例子在你面前,他在不斷地拓展,在不斷地學習,而且他已經有所收獲。

      問:為什么你覺得文化很有力量?

      答:是在2017年4月9號的時候,我們在四川省圖書館舉辦了一場著名作家王蒙先生的“永遠的閱讀” 講座活動,后來因為那天的人數實在是太多了,而且觀眾都很真誠,是真的想參加這次活動,我們就不得已馬上做了一個緊急的處理方式,在二樓開了兩個直播放映廳。但是,在那兩個直播放映廳里面,凳子上地上坐的全部都是觀眾。

      活動當中,特別讓我感動的一個點,是當時我們整個講座結束了,我就告訴大家,說我們的主講嘉賓,年紀比較大了,先讓他離開,讓他去休息室,我們在這里不要動。結果當天沒有一個觀眾沖到舞臺上找老師去合影,找他要簽名,大家都靜靜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等老師離場了,才開始收拾自己的東西。

      問:當上人大代表,想在文化事業上做什么?

      答:在文化事業領域的話,首先,從我個人來講,我希望可以通過我的能力再去組織各種各樣的這種文化藝術類的交流活動或者普及活動。

      第二,我希望所做的這些活動,面積可以再拓寬一些,甚至可以深入到一些區、一些縣,能夠讓這些很普通的老百姓,都可以感受到這個東西。

      問:你是四川省最年輕代表,95后代表怎么履職?

      答:我覺得說實話,年輕真正的優勢是我們的執著,在某一件事情或者說在某一個問題上,我們會不斷地去追逐它。首先,這次當選人大代表,接下來文化藝術類的這個領域,我會繼續關注;另外,我是一個女性的代表,女性的力量在這個城市當中發揮的作用,我也會繼續地去關注。

      另外就是我們年輕人,因為現在的90后、95后,他們未來會成為這個城市或者這個國家發展的中堅力量,或者說他們其實現在已經形成了這樣的一股力量。希望我們能夠把90后、95后的力量傳達給大家。

      問:新青年是什么樣子的,應該做什么?

      答:首先,我覺得新青年,從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的外表上看,非常的時尚。但是,更重要的是新青年在思想上,內心上,思考問題的方式上,有了更多不同的解答。

      我覺得新青年是一個從內到外,完完全全一個新的立體的形象。這個立體形象,它是充滿熱情的,是富有生命力的、富有朝氣的,這就是我所理解的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