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兩會聲音∣潘凱雄:新時代文藝出版呼喚精品

      來源:中國藝術報 | 金濤  2018年03月07日09:45

      書籍傳遞知識,書香帶來快樂。2012年,“開展全民閱讀活動”被寫入黨的十八大報告。2014年起,“全民閱讀”連續4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幾年過去了,我國全民閱讀工作成效如何?讀屏時代,青少年如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改革開放40年,中國圖書市場迅猛發展,出版越來越多樣化、個性化,但也存在大量重復出版、低效出版,如何解決?就這些問題,本報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出版集團副總裁潘凱雄。

      記者:您今年兩會關注了哪些話題?

      潘凱雄:我是本屆新委員,出版業供給側改革是我提案考慮的一個重要方面。如何理解這個問題?第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出版業是經濟工作的一部分,沒有理由置身度外。更何況我們這個產業本身也存在改革的迫切需要。現在我國每年出版的品種都在增長, 2016年已經接近50萬種,但其中很多是低效出版、無效出版,重復版本特別多,特別有些公版書大量出版,質量一般。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圖書出版品種數在增長,但總印數并沒有太多增長,出版產業確實存在有效供給不足。

      記者:改革開放40年,出版行業變化巨大,您感觸最深的是什么?

      潘凱雄:改革開放40年最深刻的變化,第一就是圖書出版極大豐富。剛剛改革開放時,圖書出版不會超過兩萬種,發展到現在每年將近50萬種。這是最顯著的特點。第二,極大豐富的同時,出現了很多個性化服務,能滿足不同讀者多方面的需求,豐富性和個性化是統一的。同時,圖書出版高度開放,中國的圖書和世界基本同步,國際上不管是最新的學術著作還是暢銷書,在中國基本能同步出版。

      記者:新時代的出版業,尤其是文學藝術出版,如何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潘凱雄: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想,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文藝類出版里同樣存在。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當然不僅是物質生活的追求,也包括精神生活的追求。從對精神生活追求來說,文藝出版、文學出版承擔的作用是其他類出版不可替代的。文藝作品受眾最廣,不像專業出版或教育出版,受眾有特定人群目標。文藝出版不管什么專業、年齡,理論上講,都有讀者存在。從這個角度看,在滿足人民對美好精神生活需求方面,文藝出版、文學出版存在特殊使命。現在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有兩個特點,一個是高度個性化,一個是精品化。物質生活提高,對精神生活需求就會加大,而且追求既是多樣化的,也是在螺旋式上升當中。所以文藝出版應該在這兩方面努力,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現在個性化的出版很豐富了,但是有高原無高峰的現象很突出。對精品的追求,對原創文學的追求,要有更高的標準。

      記者:這幾年全社會大力提倡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您覺得閱讀風氣有哪些轉變?

      潘凱雄:黨和政府這些年持續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全民閱讀逐漸成為社會關注點,成為一種風尚,大家的閱讀習慣、需求比過去有了大大增加。這里從兩個角度來說。首先,從大的閱讀概念看,不光是紙質書閱讀,包括電子書、手機閱讀等等,閱讀人群比以前大為擴大。其次,從傳統閱讀的概念來說,經過這些年政府的推動,包括政策扶持、硬件投入等,圖書市場開始回暖。前些年圖書市場一直下滑,但這幾年情況也有所好轉,整個圖書出版呈增速發展,而且增速超過國民GDP的平均增速,在10個百分點以上。全民閱讀,政府的支持功不可沒,包括對實體書店的扶持,社區書屋、農家書屋建設,還有圖書館建設,等等。整個社會閱讀風氣日趨濃厚,成效顯著。

      記者:如何引導青少年多讀書,讀好書?

      潘凱雄:這個要從狹義角度來回答,我還是提倡青少年多讀紙質書,少讀屏,少一些碎片化的閱讀。對成長中的青少年來說,應該多一些系統的閱讀、整體的閱讀。在他們成長階段,在青少年審美觀、人生觀成形階段,還是系統閱讀比較好。所以,一個是要從輿論上、從學校教育上,給孩子閱讀創造條件,多給予正面、積極引導。一個是引導閱讀的方式上要更具體一些。現在全民閱讀呼聲很高,說的也很多,但抽象地、泛泛地講閱讀重要性、閱讀有益人生的比較多,我覺得要講得再具體些,比如一本書到底好在什么地方。與其泛泛介紹、呼吁,不如說你讀了什么好書,介紹你的讀書心得與體會。

      記者:您非常強調圖書產業要以內容為王,但我感覺目前出版有個趨勢,越來越重視裝幀設計。物質條件好了,出版社有能力出更漂亮的書,讀者也有條件買更貴的書,很多人購書越來越看重收藏。比如文學作品,如果僅僅是文字內容,完全可以在電子書或網上閱讀,但獨特的裝幀設計卻是電子書不可替代的,可以吸引讀者購買與收藏。如何平衡好內容與形式,您怎么看?

      潘凱雄:我還是主張內容和形式統一,這是前提。特別差的書裝幀那么好純粹是浪費。如果書的內容值得打扮,打扮好一些,我完全認可。書除了閱讀功能,也有物質性,講求形式美感沒有問題。而且隨著人們經濟能力的提高、消費能力的上升,書價已沒有那么敏感。一本書打扮漂亮一點,物質感、形式感強一些,也有助于銷售。從這個意義上說,我支持和鼓勵在形式上創新。但我不贊成為打扮而打扮。有些是過度地奢華包裝,多體現為材料的堆砌,實際上設計感并不強,作為裝幀藝術,設計師本身藝術的含量未必能充分體現。現在很多設計師完全依賴電腦,不會畫、不會寫,設計的作品看不出主觀意圖。而老一輩的裝幀藝術家,他們未必精讀圖書內容,但還是會了解文本,形式與內容相得益彰。現在圖書品種量大了,但好的裝幀設計師還是應該了解一下內容,至少要讓編輯介紹一下書的內容。過度包裝,濫用絲綢、皮革等材質,完全脫離內容,為裝幀而裝幀的精致,這些我是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