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全國人大代表蔣勝男:《羋月傳》靠的是積累 網絡文學作家應講出更好的中國故事

      來源:央廣網 | 孫冰潔  2018年03月06日23:26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從1998年第一部網絡小說《第一次親密接觸》發表開始,閱讀網絡文學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著名編劇、網絡文學作家蔣勝男今年首次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此前她曾因創作《羋月傳》而為大眾熟知。今年兩會,蔣勝男將從自身行業出發,聚焦網絡文學發展與影視改編中的版權問題,關注如何用網絡文學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盜版、抄襲盛行 嚴重侵害網絡文學作家權益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正改變著中國人的閱讀習慣,近年來,網絡文學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人的閱讀“剛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40余家重點網絡文學網站駐站作者數已超過1760萬,作品總量達1454.8萬;網絡文學用戶接近3.5億,市場規模達到90億元。

      從1999年起,在溫州市文化藝術研究院擔任編劇的蔣勝男便在網上發表作品,至今已有近二十年,她的創作周期與我國網絡文學走過的二十年基本相吻合。而長期以來,在嚴肅文學創作領域,網絡文學一直被視為“支流”,因此今年1月,得知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時,蔣勝男十分激動,作為本次唯一一位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網絡作家,她認為這是國家和社會對網絡作家群體的重視,也意味著網絡作家群體逐漸走向主流。

      參加兩會前的大部分時間,蔣勝男都用來準備本次要提交的議案——《關于保護原創 促進網絡文學健康發展的建議》。之所以做這個議案,蔣勝男告訴央廣記者,是因為近年來網絡文學發展迅速,市場化勢頭強勁,但盜版、抄襲亂象層出不窮、網絡作家權益無法得到保障,她認為這是對網絡文學生態環境的極大破壞。“尤其是資本入場以后,不少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后,引發版權糾紛的案例數不勝數。”

      低廉的侵權成本和高昂的維權成本又導致侵權現象屢禁不止。2014年被業內人士稱為“網絡IP”元年,2015年則被稱為“網絡IP訴訟”元年。2015年以來,接連發生了多起網絡小說作者與影視制片公司、版權運營方之間的訴訟糾紛,如《鬼吹燈》作者天下霸唱、《匆匆那年》作者九夜茴、《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作者辛夷塢等,蔣勝男也是其中一員。在她看來,這場集體爆發的訴訟反映出市場與資本野蠻發展以及行業“潛規則”等種種亂象。“長此以往,作者維權難上加難。這些現象對于原創生態和網絡文學行業都會產生惡劣影響,會使原創隊伍日漸衰微,加強網絡文學的版權保護迫在眉睫。”蔣勝男說。

      “網絡文學成為影視IP是好事”

      蔣勝男提到的糾紛與近年來網絡文學成為影視IP密不可分。此前,即使互聯網上發表了數十部作品,但一直進行網絡文學創作的蔣勝男始終沒有進入作家領域的主流,直到2015年,由她創作的小說《羋月傳》改編為影視劇,蔣勝男才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與此同時,隨著影視資本的注入,大量網絡文學作品成為影視劇改編的“富礦”,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版權糾紛也隨之而來。

      她對記者回顧,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剛剛在網上發表作品時,網絡文學尚屬不為人知。“我們沒有VIP收入,沒有版權收益,網絡很慢且不穩定,讀者稀少。不僅沒有名利,常常連基本的署名權都難以保證,辛苦寫出的文章,一轉眼就被盜版或盜轉,經常連書名和作者名都被轉丟了,或者是改頭換面。”

      盡管如此,蔣勝男始終認為網絡文學的影視改編熱潮是其發展的契機。近20年間,網絡文學的題材日趨多樣化,作家隊伍也在逐漸擴大。

      蔣勝男認為,一個行業繁榮的一大特征是有更多的人愿意進入。“如今受眾最廣的媒介是影視,將網絡文學改編成大眾傳媒形式的作品,的確讓受眾面擴大到各個年齡階層,方便了作品的傳播和普及。”

      當然,她也承認現有的行業規范尚未建立,加上許多網絡作家創作目的不純粹,存在逐利行為,致使網絡文學產生了大量跟風、抄襲之作,侵權現象時有發生,極大破壞了網絡文學發展的生態環境。尤其是一些影視作品存在過度曲解歷史的問題,“我覺得原因是多種的,有可能是因為市場流行跟風,創作團隊沒有足夠的時間對歷史下功夫去研究;也有一些情況是某些IP本來就是架空作品,因為影視需要而貼個某朝某代的標簽……”她說。

      就其個人而言,蔣勝男坦言,自己之所以偏好歷史題材創作是興趣使然。“所以在創作歷史題材作品時都會提前兩三年去準備資料,力圖以人物帶入時代,同時盡量從有限的歷史資料中去搭建骨架、進行創新。正所謂‘大事不虛,小事不拘’。”

      粗制濫造的作品 最終會被淘汰

      面對議案中提到的網絡作家版權保護問題。蔣勝男提議應該加大原創網絡文學推薦工作。鼓勵原創網絡文學作品出版紙質圖書,改編動漫、影視劇、動畫片、游戲等,進一步激發原創網絡文學的創作活力。同時國家相關部門也應該完善現有的法律法規,加大查辦案件力度,對惡意侵權的盜版、網站、文學等進行立案調查,讓侵權者無處遁形。

      除了網絡作品版權保護,蔣勝男更關注的是如何利用網絡文學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不管什么時代,講的都是人類內心的原始需求。小說也好、影視也好,最核心的一定是故事、人物、情感讓人有共鳴。網絡時代,好作品和好作者如錐在囊中,一定會脫穎而出。”

      她認為,網絡文學創作領域目前過于浮躁。“網絡作家群體不要太短視,不要把網絡寫作看得太容易,或者是太逐利,去迎合所謂的“市場”和“觀眾喜好”。

      以《羋月傳》的改編為例,蔣勝男認為這讓讓更多原來對傳統優秀文化了解不多的年輕人,通過一些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對傳統文化有了興趣,這對文化發展有推動作用。她曾經在《羋月傳》出版以后,收到很多中小學生讀者的來信,“他們說原來對課本的文言文有學習障礙,但卻在閱讀《羋月傳》以后,對《詩經》、《楚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進而掃除了對文言文的閱讀與理解障礙。”

      隨著行業的發展,蔣勝男相信那些不忘初心地去創作反映人生、社會、大時代的作品,最終會脫穎而出。“我期待更多優秀的作者去努力,多創作尊重歷史、貼近史實,真正反映中華傳統文化和恢弘史詩的正劇作品,讓觀眾有更多選擇,粗制濫造和歪曲歷史的作品最終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