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兩會記者手記:聆聽中國聲音 讓新聞報道裹挾時代溫度

      來源:未來網 | 和海佳  2018年03月02日14:17

      早春的北京,天藍風輕,枝芽萌動,仿佛為2018全國兩會召開添加助力,微笑叫好。作為五年新征程中的嶄新篇章,2018全國兩會連日來備受關注,一時間我在北京的所看所聞所感,無一不指向今年的兩會新風。

      2018全國兩會開幕在即,今天下午的人民大會堂外景。未來網記者 程婷攝

      的確,每年的兩會重點不同,而換屆、憲法修改、國家機構改革等內容,無疑是今年兩會不同“平年”的重要特征,也是媒體記者們聚焦報道的風向標。

      在兩會開幕前夕的這段日子,新聞事業部里的采編團隊圍繞如何設置議題和展開相關報道緊鑼密鼓地進行部署安排,我和同事們快速分頭行動,根據老百姓熱議、關注度高的話題聯系采訪相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為即將開幕的全國兩會報道夯實鋪墊,做好原創報道的選題策劃。

      今天上午的人民大會堂里,參與報道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記者們排長隊領證。未來網記者 謝青攝

      但新聞報道遠非可以運籌帷幄的,未知的事態動向永遠擺在新聞道路的前方。在融媒體時代發展的浪潮里,參與盛會報道的記者,向來都要拿出看家本領,從去年全國兩會到今年即將開始的2018兩會,作為媒體記者,同行們的兩會新聞作品與高科技報道手段讓我增長見聞,在很大程度上兩會報道不僅是工作場,還是新聞學習的課堂,快節奏的工作狀態,會時刻考驗著記者們平時的素養積累和學習能力,帶動記者思維的快速運轉。

      參與報道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記者們在人民大會堂內排長隊登記領取采訪證件。未來網記者 謝青攝

      兩會是年度中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一份代表國家發展的“年度答卷”,關注度之高,不言而喻。

      記者們站在報道前沿,結合現代傳媒的媒介發展特點,傳遞新聞報道以上情下達。而此時,一張網,一個群,一部手機,一款APP編織成一張巨大的互動網絡,把記者、百姓與代表、委員們緊密又有溫度地聯系到一起,通過提案、議案的討論和分享,勾連會場內外、線上線下的群眾呼聲和代表建議。

      這種肩負社會責任的連帶感頗具重量,是兩會報道中吸引記者們投入爭分奪秒工作的驅動力。

      兩會是讀懂中國的一扇窗,是媒體報道的盛會,更是全民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繪圖,社會各界代表委員們捎帶著百姓心聲。更可喜的是,經由融媒體的傳播,兩會已真正變成了民眾可以觀察了解中國改革的窗口。兩會關乎我們每一個人,它會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越來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