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穿透歷史的迷霧書寫武漢

      來源:文藝報 | 莊桂成  2018年01月03日07:27

      爾容的散文集《景秀華年》大多是寫武漢的,寫武漢的山水,武漢的風俗,武漢的人物,武漢的花木。爾容以女性的細膩筆觸,寫出了武漢這座城市的獨特個性。正如她在《景秀華年》的開篇之作《傾城之梅》中所說,她一直下意識地以為,武漢是一個粗糙的男人的城市,塊頭大,聲音粗,說話總像老子天下第一,與震古爍今的西湖相比,少了江南才子的蘊藉和大家閨秀的溫婉。但是,東湖磨山梅園的梅花點化了她,“梅以奇絕的枝干挺起男人卓爾不群的傲骨,以人世間第一縷冒幽香喚醒這座城市明媚的春天和曼妙的柔情”。于是,爾容認為這就是武漢獨特的美。然而,爾容在書寫這座城市的時候,寫出了這座城市厚重的歷史,可以說,她是透過歷史的迷霧,在山水風物中與歷史對話。

      武漢作為長江中游的一座城市,依山傍水,被稱為“百湖之市”,爾容在《景秀華年》里寫了武漢的眾多山水。《天真一過九真山》寫到了武漢蔡甸區的九真山,《冬季到木蘭湖來看你》寫到了木蘭湖,《江水的誘惑》《家住長江邊》寫到了長江,但是,爾容著筆最多的,還是她最鐘愛的東湖。《東湖櫻園花漫天》《愛東湖的第一百零一個理由》《東湖牡丹動江城》,以及《東湖行吟》小輯里的25篇散文,都是寫東湖的。東湖的梅花、牡丹、櫻花、荷花等都在作家筆下搖曳多姿,栩栩如生。東湖的水杉、楊柳、黃柚、香樟生機盎然,活力無限。但是,給人印象最深的,還是爾容不經意間所講的那些關于東湖的歷史和故事。例如在《偉人的溫度》里,爾容說道,“走近東湖,就走進了武漢的心臟。東湖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武漢的靈動與大氣,包容與灑脫,浩瀚與樸素,大約皆因此得天之獨厚。”寥寥數語,便將東湖與整個城市相連。但是,筆鋒一轉,作家又寫到了南宋詩人袁說友的詩《游武昌東湖》,然后又很自然地寫到了毛澤東生前44次長駐東湖,寫到了毛澤東在東湖“梅嶺一號”主持中央會議、處理國家大事、接見外國元首和友人。“曾幾何時,偉人以仰泳的姿態懷擁蒼天,仿佛一個嬰兒徜徉于母親的懷抱。東湖以水的柔軟與堅忍、以海的寬廣和坦蕩托舉起一顆智慧的頭顱。她以波濤微弱的聲息哼唱著搖籃曲。她輕柔地愛撫,溫柔地輕拍,她讓他安靜平和地思考一個國家的命運一國人民的走向。”作家以詩一樣的筆調,寫出了偉人與東湖之間的故事,形象而生動。由偉人毛澤東,又很輕易地聯想到戰國時期的偉大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先生傲視闊步,仰面向天,衣袂飄飄,仗劍而行”。作家指出,毛澤東同志生前居住過的“梅嶺一號”與屈原的行吟閣隔湖對望,或許正是一個呼應,一個對接。古代詩人的救國愿望,今天由偉人來成全。不經意間,武漢城市歷史的光榮,以及作家對這座城市的熱愛,在對山水的敘寫中汩汩而出。

      武漢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和貢獻應該說是非常之大的,歷史上著名的“武昌首義”就是在這里發生,因此,爾容在《景秀華年》里,也多次不吝筆墨地寫到了歷史上辛亥革命的那些先烈。“紅樓”現在是武昌起義紀念館,歷史中它是開啟民國大門的鄂軍都督府,《鐵血耀紅樓》是通過“紅樓”來寫武漢這座城市的“歷史”,因為它是歷史的見證物。“蒼翠的蛇山扭動靈秀的腰肢,忽然胸股凸起,形成一個暖適的懷抱。這片建筑群便被輕攬入懷,獨享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明麗和靜穆。或許正因其擁有這得天獨厚的懷抱呵護垂愛,百年歲月,風雨飄搖,卻歷久彌新。”作家以廣闊的視野,形象地寫出了“紅樓”的地理位置,而且飽含深情。然后由“紅樓”的建筑、布局以及內部結構等等很自然地寫到了當時歷史的風起云涌,“紅樓”始建于1910年,它最初的名字叫湖北省咨議局。它是清政府在湖北的“資政院預備議員之階”和“采取輿論之所”,至1911年10月10日起義發動,革命軍入駐“紅樓”,但是,湖北革命黨人因擔心人微言輕而把權力拱手送出,最后在“紅樓”執掌軍政大權的兩個人,卻是雙手浸淫了革命者鮮血的黎元洪和湯化龍。因此,爾容最后慨嘆:“武漢人將這個建筑群俗稱‘紅樓’,雖是信手拈來,是不經意的,表象的,卻是最本質的,恰如其分的。湖北革命黨人似那裸露的磚墻紅土,熱烈赤誠,坦蕩樸實,不求執牛耳聞達天下,只愿辛苦遭逢起一槍,鐵血丹心照汗青。”由一座建筑寫到一段歷史,由一段歷史寫到一群人物,由一群人物寫到了一座城市的性格,這正是這篇文章的精巧之處。如果說《鐵血耀紅樓》是由“紅樓”建筑寫到歷史,那《伏虎山的寂寞》則是由一座座墳墓,寫到了歷史上的那些風云人物,劉公、蔡濟民、劉靜庵、孫武、吳兆麟、熊秉坤等。這些人物的英雄事跡都在作家的筆下娓娓道來。《那些泥土掩埋的煙云》也是通過墳墓來敘寫歷史。它是通過爾容在東湖邊散步的足跡來寫的,而且視野更廣闊,從太平天國的“九女墩”開始,然后寫到辛亥革命志士,最后還寫到了領導“二七大罷工”的施洋。最后爾容感嘆,“墳墓沒有山高,卻自有一番不必解釋的高度”,短短兩句話,就寫出了武漢這座城市歷史的厚重與壯烈,寫出了爾容對先烈的崇敬與愛戴。

      武漢這座城市歷史悠久,風土人情美不勝收,爾容在《景秀華年》里對這些風俗、風物的狀寫,也常從歷史的角度出發,文字之間充滿了喜愛。戶部巷是武漢司門口自由街的一條小巷,全長150米,寬3米。巷子雖然很小,但作家在《漢味小吃第一巷——戶部巷》里卻寫出該巷以小吃聞名遐爾,囊括了武漢30多種小吃,匯江漢之糧,天下干鮮,精烹細調,以鮮、香、快、熱之漢味小吃,惠及熙攘人群,聲名鵲起,歷400多年的歷史,彌久不衰。作家爾容特別寫到了熱干面的發明過程。20世紀30年代的李包,在漢口長堤街賣湯面,因為生意不好,總有賣不完的剩面,為防湯面發餿變質,就把面從浸泡的水里撈起來晾于案上。一次不小心撞倒了麻油壸。他索性將流出來的麻油拌到面條里。第二天再把這些面條放在沸水里燙幾下,撈起來拌上作料,沒想到熱氣騰騰,香氣撲鼻。后來,武漢的大街小巷爭相模仿,熱干面成了武漢人特別愛吃的早點之一。此外,爾容還寫到了武漢的“面窩”,寫到了“面窩”這一物美價廉的特色早點。它始創于清光緒年間在漢口集家嘴賣燒餅的昌智仁之手,因賣燒餅生意不好,便想辦法改造創新所致。還寫到了特色早點“豆皮”,毛澤東來武漢品嘗過四次,次次贊賞有加。作家有如講傳奇故事,不知不覺讓你喜愛上這些小吃,喜愛上盛產這些小吃的這座城市,以致于爾容說,“這里吃的不是早點,是歷史,是一個城市的風味”。黃鶴樓是武漢的這標志性建筑,爾容在《黃鶴歸來譽滿樓》中,更是對這座城市悠久的歷史講得娓娓動聽。從黃鶴樓的黃鶴傳說,到三國時吳黃武二年的軍事瞭望樓,到清光緒1884年的大火,爾容寫出了黃鶴樓“靈秀而不失厚重,厚重而不失輕盈,輕盈而不失典雅”的特質,可謂概括得非常精到。同樣,《百年胭脂巷》也是寫武漢這座城市的一條小巷,而且作家也疑惑武漢這個以粗獷著稱的城市里怎么會有這么一條婉約的巷名,從而講述了一個關于柔弱女子胭脂紅的凄美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爾容也寫出了武漢這座城市“婉約”的歷史。爾容接著又寫了《胭脂歸老長春觀》,寫到了長江邊的這座道觀,寫到了龜山與蛇山分離的自然景致,寫到了百年前的辛亥風云,最后還寫到了冥冥中總以為小說中那個才貌雙全、情深義重卻命運多舛的藝伎胭脂紅真的隱匿于長春觀中。她的精神化于無形,鮮活于觀內,讓“我”敬畏又迷幻,而這恰如爾容對這座城市的歷史的感情。

      中國新文學史上的散文大家很多,如冰心的散文,寫童真、自然和母愛,清新自然,如余秋雨的散文,寫歷史和文化,厚重睿智,而爾容的散文集《景秀華年》則是兩種特點兼而有之。它通過對武漢這座城市的山水、花草、風俗、建筑等的描寫,追根溯源,以女性柔弱的情懷,寫出武漢厚重而燦爛的歷史。爾容以對武漢這座城市山水的喜愛、先烈的崇愛、風物的珍愛,書寫了對這座城市深沉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