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文學批評的平常心

      來源:文藝報 | 李美皆  2018年01月03日07:19

      當文學創作可以進行定量和定性的技術分析,文學批評可以進行火候時長的測量控制的時候,其實文學創作和批評已經被消解了。所以,面對技術當道的評論話語,我不能不發問:當我們在談論文學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么?

      文學首先是感性的、通往心靈的東西,一部作品出現了,它或多或少打動了你內心的某個點,你對它有感覺,你對它有話說,才能形成批評。沒有這一基本前提,批評家的技術再精湛,都是不適用因而無效的。文學批評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并沒有那么多道理可講:首先具備讀者的審美水準,再來著眼復雜深奧的批評。如果沒有前者卻強行切入后者,那就好比還不會走就想跑。真不能想當然地斷定批評家都具備了一個合格讀者的水準,有的或許懂文學,但轉頭去寫評論又是另一回事,好像一個死魂靈附體,所操持的話語體系令其離文學驟然遠去。這樣的批評和批評家是沒有靈魂且毫無魅力的,甚至蹩腳或自欺欺人,很難與作品和作家形成聲氣相通或彼此激發的良性互動。文學創作是靈動的,文學批評也不該是一張死硬的驢皮。評論家自身懂得人心和人性、具備文學的審美和評判能力,是真正好的批評產生的前提。

      我不認為文學批評對于文學創作有那么重要的作用。這兩個行當,其實經常是你說你的、我干我的,批評遠遠當不了創作的家。有時甚至是雞同鴨講,那就不如不講。有哪個作家是看著批評的風向標去寫作的呢?那他可能不是一個好作家。中國文學的高峰,都不是由于批評的先遣而出現的。曹雪芹寫《紅樓夢》的時候,甚至還不明確小說是個什么東西。由于審美趣味和能力的差異,批評家對于作家作品誤判的可能性是有的,但當下批評主要的誤判不是批判錯了,而是表揚錯了。有人擔心批評家批判錯了挫傷了作家積極性的嚴重后果,但我認為更需要擔心的是表揚錯了的嚴重后果。即便真是批判錯了,也大可不必恐慌,想想看,既然再怎么拔高的贊美都不會使作家憤怒,就說明他們抗贊美的能力是很強的,心態是不錯的,內心是堅強的,那么,略微有點假以辭色的批判,也不至于使他們瞬間脆弱下來以至于一蹶不振吧?拿出五分之一抗贊美的能力來抗批判,綽綽有余了。既然錯誤的贊美不會使作家憤怒,錯誤的批判理應不至于使他們不快。

      文學批評與創作一樣,也在經歷著大浪淘沙的考驗,不必擔心,是金子,終究會留下來的。關于如何批評以及如何引導批評,太多急于找出真理的探討反而可能導致迷失“本心”,我的態度是:順其自然,不必焦慮。

      (摘自《文學批評的平常心》,李美皆著,作家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