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音舞曲藝:熱情謳歌新時代

      來源:文藝報 |   2018年01月01日07:02

      “時光車輪跨進新的一年,歲月履痕還是那樣清晰。聆聽未來的聲音,回顧奮進的年代,我信心充盈,收獲滿滿。”2017年是詞作家王曉嶺的豐收之年,由他作詞的歌曲《我們從古田再出發》和《天下鄉親》同時獲得中宣部第14屆“五個一工程”獎。2017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中宣部、文化部和軍委政治工作部主辦了《在黨的旗幟下》文藝晚會,他擔任策劃和撰稿,創作了《向世界一流軍隊邁進》等反映強軍興軍風貌的歌曲。2017年是脫貧攻堅的關鍵節點,中國文聯多次組織文化下鄉和扶貧活動,他參加了小涼山馬邊彝族自治縣采風,親身感受到黨的春風吹遍了村村寨寨,很快寫出在當地廣為流傳的《大風頂的風》。2017年也是文化部重點扶植中國民族歌劇的年份,他應中央歌劇院之邀擔任《瑪納斯》編劇。這部英雄史詩歌劇創演歷時10個月,他和主創們三次赴新疆民族地區采風,劇本九易其稿。“2018年將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新風尚、新氣象撲面而來,激勵著我們熱情放歌新時代”。

      中國舞協分黨組書記羅斌談到,2017年的舞蹈與時代同行,用國魂陶鑄舞魂。這一年,第11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評獎、古典舞評獎先后在四川、北京舉行,共推選出8個獲獎作品。越來越多的青年才俊在各類創作、交流、展演平臺中脫穎而出,以百舸爭流之勢,同步著時代舞步的節拍。這一年,《花木蘭》《大禹》《敦煌》《李白》等一批古典題材的舞劇創作,以中國形象筑就永不褪色的中國精神;《草原英雄小姐妹》《井岡·井岡》《立夏》《海河紅帆》等一批現實主義題材的創作,用舞蹈的“主旋律”弘揚社會正能量;《庫布其》《蝴蝶媽媽》《侗》等一批民族民間題材的舞蹈創作,以炫麗的舞影華姿,豐富著世界的舞臺……一部部舞蹈藝術佳作正高揚著文化的自信與自覺,大寫了“中國舞蹈”的名字。而舞蹈藝術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更作為一個莊嚴的承諾,砥礪著廣大舞蹈工作者以“俯首甘為孺子牛”般的謙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已經成為藝術創造的必然之路與自覺追求。展望2018,我們清楚地看到,當一滴水不斷融入另一滴水,舞蹈強國的汪洋之勢便指日可待;當一束光不斷簇擁另一束光,總有一天必將照亮民族舞蹈的未來之路。

      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所長吳文科談到,曲藝在2017年的發展,總體上處于爬坡中和調整期。一方面,隨著近年來跨越“高原”追求“高峰”目標的進一步明確,創作表演遷就市場的娛樂化風氣和低俗化傾向基本得到遏制,關注現實打造精品服務人民的擔當意識有所增強,也出現了一些優秀的新人和較好的節目。但總體上仍處于艱苦摸索的狀態;另一方面,由于高層次專業教育的嚴重缺失,致使專業人才極度匱乏的堪憂現象,成為長期困擾曲藝發展而無法有效破解的一大瓶頸。業界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依靠不同條件的支持,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出發,舉辦了某些專業性的培訓活動。但在短時期之內,難以補齊人才奇缺的短板。再加上許多創演團體市場化生存的客觀困難和一些人藝術觀把握的不精準,以及由此帶來的許多專業主流曲藝院團紛紛排演大戲而較少專注于本身藝術創演的經營偏向與實際尷尬,更使曲藝的當下發展,普遍存在著“改行性”經營、“創傷性”創新和“革命性”革新的現象。期盼即將到來的2018年,曲藝界能夠不斷增強理論自覺,自覺樹立文化自信,切實保持藝術自尊,扎實追求發展自強,通過深入學習和深刻繼承自身傳統,奮力推出新時代觀眾滿意的藝術精品。(徐健、任晶晶、許瑩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