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新書快讀

      來源:文藝報 | 主持:黎華  2017年12月25日07:10

      《浪食記》

      王愷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7年11月出版

      《浪食記》輯錄王愷數十篇書寫美食的文章,按內容分為四章。第一章跟隨作者天南地北游食四方,第二章分門別類體味美食之道,第三章趣談飲食寫作中的歷史文化,第四章則是作者對吃這一最原始的人生安慰的個人感性領悟。正如作者所言,本書并非餐館指南,亦非菜譜,而更似一卷飲食浮世繪。文中所寫食物不拘一格,從東北街邊的烤羊肉串,到四川小鎮的十年陳高粱,作者寫美食,亦寫美食折射的人情世相,以及美食背后不同地區人群的文化與心理。圍繞食物而展開的服務員、餐館老板,以及食客的眾生相紛呈于作者筆下。

      《自制美學》

      【美】克萊門特·格林伯格 著

      陳毅平 譯

      重慶大學出版社

      2017年5月出版

      本書反映了作者對藝術趣味與品質最廣泛的見解。他認為,盡管現代藝術家通過生產一些跳脫常理以至于無法被評價的藝術品,來奮力逃避趣味的審判,但趣味仍然是不可抗拒的。他堅守藝術品質的標準,認為去探尋一種媒介最具有挑戰性的要求是藝術家的責任,對此進行鑒別則是批評家的責任,而這兩者都是偉大藝術的必備條件。他討論審美體驗中期待和驚奇之間的相互作用,也討論偉大藝術所帶來的激動心情。

      《不成問題的問題》

      梅峰 編著

      后浪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7年12月出版

      老舍在《不成問題的問題》中用漫畫式筆觸勾畫了“樹華農場”非烏托邦式的人間樂園,折射出“中國式人情”的市民生活圖景,以隱晦的批判與諷刺寄托了對民族命運深切的憂慮與關懷。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繼承了小說的三幕劇式結構,以《萬家燈火》《烏鴉與麻雀》《小城之春》《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國片經典為坐標進行了影像的風格處理。影片吸收了中國電影含蓄雅致、意韻深遠的古典美學風格,同時還探討了中國式處世哲學、生動與鮮活的現實主義問題。

      本書展現了從小說到電影的誕生過程:既呈現了梅峰、黃石創作的完整劇本,又同步收錄了老舍原著小說,提供兩種形態的文本對比,領略文學經典的改編之道;收錄了主創人員的幕后創作談,詳細記錄了創作思路,并提供了豐富的幕后圖稿資料;收錄了4篇導演專訪,就導演的個人經歷與創作表達、文學傳統與現實觀照、“新文人電影”的美學風格等話題進行深入對話。

      《從大都到上都》

      羅新 著

      新星出版社

      2017年10月出版

      這部作品生動還原800年前元朝兩都間輦路的真實面貌——一座歷史名城大都(今北京)和一顆草原明珠上都(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由這條路相連。800年前的輝煌,已隱沒在平凡的村莊和深山荒草間。這里是山川的終點,草原的起點,貫穿長城內外,是自古以來從蒙古高原進入華北平原的交通要道。

      羅新是一位研究中國中古史和中國古代邊疆民族史的專家,為了寫這本書,他自北京健德門啟程,沿著古代輦路北行,最終抵達上都。本書還匯集了許多旅行家對于徒步的思考和意義,所引用的國外旅行家的段落,幾乎都出自作者的優美譯筆:“旅行就好比婚姻,如果你以為你能加以控制,那必定大錯特錯。”本書配以精美手繪插圖,生動表現了沿途歷史遺跡和人文風貌。

      《衣不蔽體》

      赤樺 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7年11月出版

      書名為《衣不蔽體》,并非取成語原意,而是另做引申,講述的是服飾背后的故事。作者將中國近現代服飾演變的歷程大致分為三個時段:民國時期、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改革開放至今,依次選取各個時段有代表性的服飾,配以生動的圖片,講述中國服飾近百年的演變及其與歷史潮流的聯動關系,并用符號學的方法解說服裝樣式細節變動所內含的意義。其實,從古至今,服飾都不僅僅是服飾,而是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思潮休戚相關的。透過本書,讀者可以看到“服飾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