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漢語橋·2017全球外國人漢語大會》:精品傳播漢語之美

      來源:文藝報 | 顧挺宇  2017年12月22日06:53

      日前,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連續推出了《漢語橋·2017全球外國人漢語大會》,以其恢弘大氣的藝術風貌、精巧細致的賽程設計、包羅萬象的文化試題、賞心悅目的才藝比拼,構成了電視熒屏的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也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作為中央電視臺開辦多年的文化類節目,面對今年以來眾多以弘揚中華文化為己任的優秀文化類節目的不斷涌現,漢語大會沒有跟風、沒有搖擺,而是不斷探索改進節目品質,以文化的情懷感染電視觀眾,以博大精深、豐富生動的中國文化吸引來自全球的漢語愛好者,以外國人的視角和切入點,輕松、清新、輕快地弘揚中國文化,探索出了一條個性而獨特的文化節目創新之路。

      每一個文化元素的呈現意味著背后成百上千倍精力的篩選、設計、推演。漢語橋正是用無數的細節和用心,才讓人記住了節目的文化標簽。本屆漢語大會體現了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在節目創意上,努力追求傳統文化與現代電視競技比賽的和諧統一。在電視時尚元素的包裝下,節目場面恢弘大氣、耳目一新,不同競賽單元間的銜接融入了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主考官對于不同數字的中國文化解讀,極具文化感染力和趣味性;舞美設計頗具匠心,層排式的選手競賽席,增加了階梯教室式的縱深感;主持人與評委之間的“錯位”設計,增強了話題的延展性,使場面疏密有致,趣味感大增;評委匯聚了國內文化大家和知名藝術家助陣。不同團隊和個人的相互研磨、相互補充,使得漢語大會豐滿多姿,相得益彰。

      第二,在表現方式上,將異國元素巧妙植入文化的表達。時下很多節目采用了真人秀的模式,目的就是為了還原一種質樸、本真或者人性的真實,但是漢語大會經過多年的摸索,找到了自己最獨特的資源——外國選手。外國選手外向、真實、熱情奔放,樂于分享自己的情緒。東北某代表隊的非洲小哥不僅中文流利,而且表演起小品更是詼諧幽默,令人捧腹,語言已經不再是障礙和考題,而是他綻放自己個人魅力的渠道,看到中國文化能夠如此在一個外國年輕人身上生根發芽,著實令人驚喜。此外,漢語學習對他們來說就是最生動的陌生情景,鏡頭準確地捕捉了他們面對考題抓耳撓腮、面面相覷的神態,記錄了他們蒙對題目欣喜若狂的可愛和答錯題目難以置信的驚呆。這一切也讓已經對中國文化產生鈍感的中國觀眾,重新發現了學習一門語言帶來的過山車一般的心理體驗。

      第三,在內容設計上,追求文化元素的匠心布局。漢語大會用電視手段全景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較好地處理了傳統與現代、傳承與創新的關系,例如考題精心調配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的關系。試題的基本層面以國家語委頒布的現代漢語現行規則為標準,在知識的延展層面適當加入古漢語的背景和學說,從而呈現在觀眾、選手們面前的是一個鮮活、豐富的知識體系。使中國傳統文化在選手面前變得生動、立體,增強了其對中國文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五大競賽單元分別為“群英攻擂”、“快客六駿”、“才藝五杰”、“駟馬闖關”、“雙雄爭霸”。這些名稱都是有歷史典故和文化淵源的,比如“快客六駿”中六駿指的是唐太宗征戰時騎的六匹駿馬;群英、五杰、雙雄、駟馬也是非常具有中國古韻的詞組,讀來朗朗上口,意蘊悠長。

      文化自信不是一句空話,它體現在節目制作的方方面面。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漢語大會的主創們不僅有心的堅守,更有道的追尋和術的探索。它像一座橋梁,將全世界對中國感興趣的朋友與漢語、漢字,中華文化之美相連。無數參加節目的選手對中文從一無所知到愛不釋手就是最好的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