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不斷完善文藝評論的價值引導

      來源:文藝報 | 高偉  2017年12月20日07:06

      當前隨著中國文化消費市場的逐步成熟,人們越來越習慣在文藝消費前上網查詢專家的文藝評論觀點或點擊專業評分網站尋求對相關文化產品的口碑和消費評價,進而決定是否消費、何種消費以及何時何地消費。這是一種文藝評論引導文化創作與消費的正常社會形態。但近年來,文藝評論市場普遍出現了以功利目的刻意為之的評論,評論商業化、一味歌頌或惡意捧殺,觀眾在紛紜蕪雜的文藝評論和評論怪象中時常容易感受到困惑——泛濫的文藝批評呈現著利益驅使、網絡水軍炒作、審美標準缺失等問題。此外,西方文藝理論濫用、缺少科學理論指導等現象,讓文藝批評公信力嚴重缺失。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倡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而在當前我國文藝創作市場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問題仍然突出的背景下,文藝評論的行動效果明顯不足,文藝評論在與網絡社會融合,指導文藝創作、激濁揚清,塑造健康文化生態等方面亟待加強。特別是當前文藝熱點的評論往往是反映式的或缺乏社會建構效應等,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完善文藝評論的價值引導,在厘清文藝評論的事實、價值和規范等基礎上,回答文藝評論“評什么、如何評”的基本命題。

      文藝評論是文藝創作的一面鏡子。文藝創作是文藝評論的基礎,文藝評論以其“入乎內、出乎外”的思想力度、獨立的視角、深厚的理論和專業的方法判斷幫助解讀文藝作品,挖掘作品中適宜傳播的重要元素,并使浸潤于作品中的價值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社會公眾的審美品位,以文藝創作的評價機制和引導力量建構社會的價值觀,并以春風化雨的方式實現社會教育,啟迪藝術家、引導受眾。一般而言,文藝評論是在堅持專業性、建設性、獨立性、科學性等原則下,綜合運用理論與方法對文藝作品開展研究,揭示價值、審美、發展規律,以指導文藝創作與消費。它通過挖掘文藝“符號”,闡釋文藝作品的特定社會屬性,從創作背景、創作過程、創作方法、藝術元素等方面進行描述,關注的是藝術本性、創作本源、藝術要素等文藝作品的本源。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恒價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文藝評論要堅守真善美的價值導向,要弘揚優秀傳統價值,呼應時代需求;用實踐讓評論更加厚重,用人文讓評論更加溫暖,用藝術讓評論更加中肯,用美學讓評論更加可讀。文藝是一定社會價值觀念加工的產物,文藝作品承載著特定價值系統。文藝評論應引導受眾鑒賞作品、體味思想內涵、評判藝術得失、尋找作品背后的“信仰與沉思”,幫助他們理解作品的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

      同時,文藝評論還要積極建構價值,引導創作,推動文藝創新。文藝評論要著眼改進藝術創作,提升現有文藝創作邁向更高的境界。黑格爾說,一切美只有在涉及這較高境界而且由這較高境界產生出來時,才真正是美的。文藝評論要積極實現解放和發展文藝生產力的功用,助力創作力量解決文藝再生產問題,在健康的文藝創作、文藝消費和文藝評論生態環節中“文以載道”、“以文化人”、“文藝鑄魂”,從而真正發揮其在新時代引導創作、多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