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胡青《趟過愛情河》:愛情糾葛中的人性光芒

      來源:文藝報 | 蘇渝暉  2017年12月18日06:51

      江蘇作家胡青的《趟過愛情河》(中國言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反映20世紀70年代農村生活的長篇小說。

      故事從冬至的前一天上午講起,到冬至午夜結束;在短短一天半時間里,所展示的社會圖景汪洋恣肆,所塑造的人物典型栩栩如生,凸顯的那段歷史更是發人深思。小說通達流暢,渾然一體,絲毫沒有拖泥帶水之嫌,一氣呵成。作者善于構設頭緒紛繁的復雜矛盾,預置棘手難解的情感糾葛,卻又能一一化繁為簡,舉重若輕地瞬間加以解決。作品人物形象飽滿,情節曲折生動,愛情真摯感人,讀后回味無窮。

      樸實厚重是文學追求之至境。樸實看似簡單一無技巧,實又是大巧后的極致,臻于至善的歸真;如果沒有厚重這一作品的“壓倉石”,讀者難以開卷受益。小說采用了樸實精準的語言、曼妙舒緩的節奏、簡練切近的敘述、不露聲色的白描,講述普通平常的故事,卻能準確再現逼真的生活全景圖,詮釋了作家對樸實厚重這一文學至境的理解和追求。從小說中清晰可見當時社會的影子:人物風貌、生活場景、行為語言、性格特征等,無不具有那個特定時代的鮮明烙印。

      悲憫情懷是作家必須具有的基本素養,只有對底層人民愛得深沉,對人間苦難理解透徹,對國家民族有赤子情懷,才可能成為有責任擔當的好作家。看得出,作家胡青的創作態度極其認真,又極其感性,自始至終飽含著真摯感情,在作品精心塑造的男主人公林的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作家賦予他最多最豐富的感情色彩,或可說某種程度是作家的縮影和代言。林既是愛的施予者,更是愛的受益者,是愛讓他從艱難困苦中成長,度過心酸難忘的歲月,贏得人生最寶貴的愛情。作品告訴我們,源于人性的愛,生生不息,無處無時不在,只要善于發掘,就會看到像作品中表現出來的那樣:對親人感恩眷戀的原始之愛,始終都在;舍命相搏,為戀人就死不懼的真愛,也不稀缺;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替底層百姓脫危解困的大愛,隨時都會發生。

      小說主要采用回憶的手法進行講述,很多故事都在回憶中穿插,給讀者帶來了閱讀的快感,一切仿佛在眼前,沒有距離感。全書首尾照應,主線突出,輔線穿插其中,側翼烘托,主線輔線之間并行不悖,又合理交疊,互融互生互補,加之安排大量妥帖合情的夢境描寫,突破了人為禁忌和時空限制。情節是整個作品構架完整的基礎,其精彩程度決定著小說的深度。作品中,通過若干巧妙情節的安排,毫不夸張地說,這部小說,展示了當時農村生活的全景圖,場面博大、故事詼諧,令人忍俊不禁。

      另外,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表現出作家駕輕就熟的本領,比如花這個人物形象,就十分豐滿。首先她是一個青春萌動的少女,對男性充滿渴望又不得不被世俗禮教所壓抑,她的矜持使她不得不對林外冷內熱。支流匯聚方成江河,江河匯聚則成大海;人物性格始于下筆,豐滿于后期。小說中的許多描寫讓人仿佛親臨其境,回到了那個特殊年代。

      作品語言洗練生動而又清麗流暢,極具個性和地方語言色彩,這些都較好地豐滿了人物形象和故事的生動性,極大豐富了鄉土氣息的感染力,加深了讀者的印象。作家的語言有一種詩意美,極具震撼力和穿透力。比如“在林眼里,沂河灣最美,因為那是姥姥灣,他永遠的心靈灣。”這樣的語言很多,非常能打動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