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佳墨名楮紛相隨

      來源:文藝報 | 王亞楠  2017年12月15日07:21

      篆書庾信《鏡賦》節選屏(湖南省博物館藏)

      《苦雨喜晴》書稿(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行書蘇軾《跋韓退之送李愿序》屏(湖南省博物館藏)

      “佳墨名楮紛相隨”,句出何紹基詩,乃何紹基對書壇前輩顏真卿的贊譽之辭。何氏一脈在中國書法史上也留下了不滅的足跡。11月24日,北京畫院美術館推出“佳墨名楮紛相隨——何紹基書法與湖湘傳脈”展覽。作為“2017年全國美術館青年策展人扶持計劃”入選項目,展覽分為“且自低頭誦經史(綜合學養)”“池邊寫字師前輩(皆為我師)”“柔毫硬紙寫無停(自成一家)”“蝯翁門下萃群賢(書傳湖湘)”四個板塊,展品匯集了湖南省博物館、中國國家圖書館、遼寧省博物館、首都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江蘇省美術館、北京畫院等機構的重要收藏,涵蓋書法、繪畫、古籍、古印、詩冊、日記等諸多品類。

      何紹基,字子貞,號東洲居士,晚號蝯叟,湖南道州人,乃清代重要書家,歷經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四朝。少時即濡染家學,自喻“架上三萬簽,經史任所取”。觀其一生,博洽多聞,立德、治學、從政、論藝皆有所長,且互為相通。他勤政愛民,為官剛正不阿;他潛心學問,治小學、好詩文、精于書道;他授業講學,所到之地,文教蔚興。晚清名臣曾國藩如此評價:“子貞之學,長于五事。一曰《禮儀》精,二曰《漢書》熟,三曰《說文》精,四曰各體詩好,五曰字好。此五事者,渠意皆欲有所傳于后,以余觀之……字則必傳千古無疑矣。”

      何紹基生活在一個碑學勃興的時代,無論商周金文、秦漢刻石,還是六朝墓志、唐人碑版……皆為世人所重。在人人崇碑的風氣下,何紹基的智慧就在于他能兼收并蓄、融匯碑帖、各取所長。他的字既有北碑沉郁雄強的力感,又有南帖瀟灑飛動的神采。為說明何紹基的取法來源,此次展覽展出了他臨寫的隸書《華山碑》、楷書《道因碑》、行書《端州石室記》等,以及他所列舉的自藏碑拓清單。這些對于還原何紹基真實的學書歷程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展覽還匯集了他在道光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任職國使館提調期間寫就的《種竹日記》、花甲之年主講長沙城南書院時給學生的課卷批語、學書之余怡情繪事的逸趣雅作等。從展覽中,觀眾可以感受到何紹基自成一家后于楷則力厚骨勁、于行則沉雄峭拔、于隸則古茂樸厚、于篆則遒峻凝重的獨到之風。

      何紹基從18歲開始專意科考,數年未中。直到37歲時才中榜湖南解元,本來殿試有望奪魁,但最終因“語疵”降為二甲第八名。在京10年,盡管政績不凡,但何紹基始終未得道光皇帝的提拔和重用。道光二十六年,時年48歲的何紹基進書欲為三品以下大臣作傳,遭到上司穆彰阿的嚴詞拒絕。性格剛烈的他便即日辭去國史館提調一職。待咸豐帝登朝,經人保舉,何紹基得皇帝兩次召見并委任為四川學政。他深感皇恩,并依圣諭,對“地方一切情形,訪查具奏”。不過,言多必招致小人陷害。任期不足4年,即被朝廷削去官職,從此絕意仕途。興也以詩頌,哀亦以詩嘆。何紹基的滿腹經綸與文采飛揚始終在他的詩詞中傾瀉、流淌。被罷官后,他寫《苦雨喜晴》心系民間凄苦,游碑林時,他作《中興頌詩》激贊魯公忠義。他以一個學人、詩人和讀書人的視角,用詩歌記錄了自己一生的行跡,盡收于《詩鈔》之中。此次展覽展出了清同治六年首次出版的《東洲草堂詩鈔》,以及之后出版的《東洲草堂文鈔》,再現了何紹基作為宋詩派的中堅力量。而他在詩中所提及的諸多次游歷與遠行,也以多媒體的形式生動呈現。

      何紹基熔鑄百家,開宗立派,他的書學創新對后世書壇以及湖湘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岳麓書院自北宋興建至清朝末年,學脈延綿,是湖湘文化得以承繼的重要原因。此次展覽還展出了岳麓書院山長歐陽厚均邀請何紹基為其父母合葬墓書寫的《泉山墓表》,以及何紹基為賀歐陽厚均70大壽所作的楷書七言聯。展覽以何紹基為引,貫穿了多位書家,希望能夠以此個案梳理出湖湘一帶獨特的文化傳承體系,帶動學界深耕于湖湘文化之研究。

      此外,12月22日,齊白石書法展也將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兩場展覽均將持續至2018年1月21日,共同探究二者與湖湘文化的關系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