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呼喚深刻表現恢宏變革現實的文藝作品

      來源:光明日報 | 杜學文  2017年11月13日08:59

      中國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這是中國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急劇轉型的時代,是中國從積貧積弱向偉大復興闊步邁進的時代,是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經過長期的努力,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面對這樣一個恢宏的時代,文學藝術不能回避。盡管有很多人希望自己能夠創作出超越時代、具有永恒意義的作品,但一個基本的問題是,人無論如何難以脫離自己生活的土地而飛翔。創作也同樣如此,企圖漠視、回避、拒絕現實都是不可能的。不論你的題材如何選擇、手法如何變換,現實與你如影隨形。我們只是在表現的程度、角度上做文章,而現實并沒有遠離。那些成功地超越了現實的作品,并不是因為回避了現實,恰恰是因為深刻地表現了現實。當然,這種表現并不是機械的、簡單的、表面的,而是立足于現實的基礎上,揭示出更為深刻、廣闊的世界。

      回顧歷史就會發現,任何一個時代的文藝都是這個時代現實精神及其發展必然性的表現。它們或者呼喚新的社會理想出現,或者表現特定現實中人們的生活與努力,或者揭示出這一時代現實生活中人們的精神世界與情感追求。即使是那些以古喻今、想象未來的作品,也無不打上特定現實的烙印,難以脫離現實生活的母胎。因為這些作品的現實精神,給人們以思想的啟迪、價值的引領,體現了文藝的高貴與尊嚴、魅力與品格。當我們回望某個時代,往往要從那些具有現實精神的作品中尋找思想資源、前行路徑,使我們能夠把歷史與現實、當下與未來聯通,并給予正在奮斗的人們以智慧與力量。新時期以來,中國的文藝創作體現出表現手法的多樣性、創作理念的開放性、制作技術的精湛性、藝術樣式的豐富性,以及作品數量與參與者的普泛性。這一切生動地證明了中國當代文藝的繁榮。但還是缺少深刻表現這一時代所發生的巨大變革的優秀之作,還是缺少高山仰止的高峰。我們的文藝對現實生活的表現仍然薄弱。新時代呼喚有更多深刻表現恢宏變革現實的優秀作品。

      深刻表現新時代的現實生活,必須對中國的現實有正確的認知。今天的中國,盡管仍然面臨著許多的困難,承受著更為復雜艱巨的考驗,但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是,中國正在并且還將要發生更加積極重大的變化,不僅將改變自身落后的面貌,也將為人類的發展進步提供經驗與方案。文藝工作者要對這一歷史必然有清醒的認知,要站在這樣的歷史高度來觀照現實。

      有一種觀點認為,表現現實,就不能回避現實中存在的問題,所以必須以批判的眼光來揭露現實中的負面現象。一般而言,這似乎是正確的。因為如果看不到存在的問題,就無法加以克服和校正,也就不會取得進步。但是,對這樣的觀點也需要進一步分析。一種立場是為批判而批判,為揭露而揭露,看不到生活中的積極面,看不到戰勝這些困難、挑戰的強大力量。這樣的作品不僅與現實不符,也將陷入片面、淺薄,進而消損其思想深度與藝術魅力。另一種立場是,在直面問題的同時,努力表現生活中蘊藏的光明與希望,表現社會生活中的愛、正義、理想,并給人以未來與希望。生活中并非到處都是鶯歌燕舞、花團錦簇,社會上還有許多不如人意之處,還存在丑惡現象。對這些現象,不是不要反映,而是要解決好如何反映的問題。真正具有強大藝術魅力的作品總是要給人以前行的力量。還有的人認為,創作最關鍵的是要寫出超越時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命狀態。至于是不是表現了現實生活,并不重要。這種觀點當然是有問題的。我們提倡藝術表達的百花齊放,也倡導表現各種各樣的題材。但是,不論什么樣的題材與手法,都難以脫離作家藝術家生活的現實。即使是那些歷史題材、魔幻題材也是現實生活的某種反映。它們并不一定表現現實生活中的人與事,但依然彰顯出能夠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精神與智慧,依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情懷。在這個基礎上,那些能夠超越具體時空人事的局限,進而獲得普遍性意義的表達當然是很好的。但是,這種表達并不是空穴來風、空中樓閣,仍然具有堅實的現實基礎。脫離了這樣的基礎,是難以成立的。還有的作品在表面看來關注了當下的生活,但忽視了對人的精神世界的開掘和對社會生活本質的揭示,反而熱衷于用膚淺的“現實”、常規的“套路”來迎合市場、印證觀念,當然也是淺薄的。我們需要的是對中國正在發生的重大變革的深刻表現,需要的是以文藝的方式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深刻、生動地表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性。

      以上種種現象之所以存在,一個重要原因是創作者對現實生活急遽變化的疏離、隔膜與迷茫。當代中國的變化令人目不暇接。隨著潛藏在社會深處創造力的喚醒與激發,一個個人間奇跡被創造出來。社會結構、人倫關系、經濟活動、政治形態、文化樣式出現了許多的新現象。過去沒有的,似乎在突然之間就出現了;原來處于弱勢的,好像在瞬間就上升為強勢;剛剛還是星星之火,轉身已成燎原之勢。這種變化可謂數千年之未有。對其認知、把握確實是一種挑戰。這事實上也對創作者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我們不可能對現實生活再抱持浮光掠影、淺嘗輒止的態度了。更多的時候,我們也不能被自己擁有的常識、習慣左右?,F實生活的快速變化要求下更大的功夫,花更多的心血,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與感受——不僅僅是某種表面的,更應該是穿透表象進入本質的;不僅僅是局部的,更應該是透過局部通達全局的;不僅僅是熟悉的,更應該是通過熟悉的東西折射出那些新出現的、可能是引領潮流的——任何自以為是、故步自封的行為都將被時代拋棄。只有真正進入這變動不止、創新不止的生活當中,感受現實所煥發出的巨大創造力、可能性與豐富性,并把握其歷史的必然規律,才能深刻地表現出新時代的新氣象。

      文學與藝術并不能滿足于簡單的真實與生動。雖然要做到這一點也很不容易。但是,那些能夠成為一個時代文化標志的高峰之作,總是要給人以精神的激勵,要為這個時代提供思想資源、價值引領、智慧啟迪。好的作品應該是通過藝術的表達來啟示人們進行價值的選擇,得到情感的陶冶,并預示出歷史發展進步的某種規律與必然性。現實生活豐富多彩、高下雜陳。我們感受到什么樣的生活,并進行怎樣的表達,決定了創作者的格局,也決定了作品的品格。這涉及創作者能否承擔時代使命的問題。雖然并不否定那些小題材、小情調、小格局的作品,也是文藝百花園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因為它們的存在,才能夠有萬紫千紅的絢麗光彩。但是,更期待那些能夠對時代的發展進步提供力量與啟迪,具有宏闊氣魄、博大品格,能夠表現一個時代精神追求與歷史必然性的史詩性作品出現。

      (作者:杜學文,系山西省作協黨組書記、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