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堅持“兩創”精神 創造新時代文藝輝煌

      來源:中國藝術報 | 路侃  2017年11月06日12:17

      初學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作的報告,最突出的感受,是報告提出了“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的重大而科學的政治論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以及新時代背景下建設文化強國的重大意義和文藝要更加繁榮的歷史使命、責任與擔當。這些新思想、新論斷對中國發展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歷史意義、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為中國道路的新發展做出根本保障。

      報告從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和發展內容上清晰說明了新時代的基本標志,即“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這一重要論斷充滿了發展中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精髓,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充分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又充滿建設精神的結論。其中矛盾雙方的內容都不同于過去。“美好生活需要”不同于過去主要矛盾中的“物質文化需求” ,體現了人民更全面、更高品質的生活需要,包含了美麗環境、民主法治,包含人的全面發展,而且“美好”一詞本身就蘊含了一種藝術的、人文的精神,因而“美好生活需要”也自然包含了文化藝術生活需要。主要矛盾的另一方“發展” ,也不同于過去主要矛盾中的“社會生產力” ,是指一種社會的全面發展,是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環境五位一體的發展,文藝在其中也必須發揮獨特的精神作用。而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也不僅是經濟生產,同時也包括政治、社會、文化,也包括文藝發展的問題。文藝創作中存在的“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 ,顯然也是一種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人們對更好的文藝精品佳作充滿期待。

      面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報告明確提出,新時代的發展要著力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各方面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新時代中國的發展目標、道路和人類視野,讓我們感到一種中國共產黨人的開闊胸懷,其中每一項內容都包含了文化和文藝發展提高的不可或缺,感受到“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 ,新時代需要文藝給人們更高更豐富的精神溫暖和鼓舞,文藝也需要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實現更高層次發展。

      圍繞新時代的發展,報告全面提出了一系列宏觀政策和具體任務。這些既是實現新時代偉大目標的堅強保障,也為文藝在新起點上更高層次的繁榮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環境。比如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與文藝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完全一致;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中的“堅持和發展” ,也正是改革開放和新時代中國文藝在傳承與變革中前進的寫照。在具體層面,一些新提法對文藝發展也很有啟發。比如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上,報告首次提出保護人民的“人格權” ,將它與人民的人身權、財產權置于同樣保護的位置,突出表現了黨對人民精神權益的高度重視,彰顯了人民美好生活的品質提升和社會治理的進步。這不僅對構建良好社會風尚與人際關系具有治本的意義,而且將影響與提升整個中國人的精神狀態、創造力和幸福觀,對人的全面發展產生積極影響。這種黨與人民利益密切聯系并不斷發展的主張,為文藝創作加強反映現實,既滿腔熱情地謳歌英雄,也勇于理直氣壯地鞭撻丑惡,提供了有力的政治文化保障。

      新時代的中國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既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時仍然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將繼續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事業。新時代宏偉藍圖為文藝的更大繁榮、攀登高峰,創造了極好機遇。最重要的是,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對新時代文藝工作提出了與時俱進的指導方針。

      報告提出,“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二為”“雙百”“兩創”的并列提出,首先見于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 ,現在正式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顯示出新時代黨的文藝工作指導方針的堅持、發展和深化,體現了知與行、精神與實踐的完整統一,是對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和黨的文藝方針新的豐富發展。

      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強調的是創造、創新,首先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特征,即堅持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改革開放以來的文化與文藝貫穿的主潮和流向,始終是繁榮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我們必須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 ,明確概括了文藝生產力發展的根本要求。“兩創”則是這一重要思想的具體發展,是對新時代文藝繁榮的具體要求和更高要求。這和毛澤東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鄧小平講“文藝的路子要走得更寬” ,精神實質是一樣的,都是強調文藝生產力的不斷解放與發展。“二為”和“雙百”為文藝的普遍繁榮奠定了長期的堅實基礎和文藝的正確方向。“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則是新時代文藝更高層次的發展,強調的是文藝生產力要不斷發展,突出體現為創造、創新,最終體現為藝術成就的實現。“二為”“雙百”“兩創”聯系起來系統提出,實現了方向與實踐的統一,成為更完整、更有效的指導思想。這要求我們必須把文藝的方向性最終體現為生產力,體現為豐富的優秀作品,既要堅持正確方向,也要始終以創作優秀作品為中心。文藝的思想性等意識形態內容必須和生動感人的形象性、審美性,以至經典性,最大地完美結合,文藝的意識形態性和藝術性必須完美統一為審美形象,為人民和世界呈現的是膾炙人口的藝術作品。

      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求我們一定要堅持文化自信,“保持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高度信心” 。創造、創新、轉化、發展,這些關鍵詞的核心反映了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不懈追求,反映了蘊含在廣大文藝家和人民群眾中的文化創造力,反映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要求。轉化、創新的基礎,首先在于對民族優秀文化的繼承和信心,同時又保持世界文化的視野、發展的眼光,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用變革和創新推進民族文化的進步。轉化、創新的全部目的應該是為了實現自身文化的更加貼近人心,更有感染力、凝聚力。對于外來文化同樣需要轉化、創新地吸收,同樣是為了增強我們自身文化的力量。

      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體現了文藝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立場,包含了開放吸收的內涵。報告指出,“提升文藝原創力,推動文藝創新” 。創新精神本來就是文藝創作的始終要求,是文藝生命活力與發展的動力。近年中國電影表現出現實性、現代性與民族化密切結合,新型技術媒介與人物深度、人文精神充分結合,娛樂類型與藝術形式多樣融合,中外藝術家相互吸收聯合創作的趨勢,產生了一些口碑與市場俱佳的好作品,其中都體現了活躍的創新與豐富的文化吸收。創新,最重要的是要求文藝家要不斷解放思想,創作環境也要不斷解放思想,不斷保持面向世界的開放吸收和中國化。創新的一個鮮明的表現就是開放中的吸收,使創作的藝術、思想、文化含量更高,有更多新的藝術價值。譚盾的音樂創作一直堅持中國文化與西方交響樂的結合,不斷用新的藝術表現反映新的中國形象。新時代的文藝創新特別需要對中國精神、中國人物、中國形象更具有審美性和心靈震撼的表現。

      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文藝在新時代攀登高峰提供了寬闊路徑。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精神,塑造新時代藝術英雄,滿足人民多樣化高品質的文藝需求,是新時代文藝的重大使命和責任,也是創作亟須提高的方面。堅持“兩創” ,有助于幫助文藝開拓更寬廣的視野和想象空間。文藝創作要提高,面臨著題材內容要更豐富,人的表現要更深入,英雄塑造要更有藝術性,審美形式要更新穎的課題,都需要堅持貫徹“兩創” 。“兩創”對于創作的直接意義一方面是將感性生活、文化資源實現藝術化,從大量傳統文化、革命文化、人類文化中進行藝術發掘,不斷進行藝術創造;更重要是對理性精神、價值觀的藝術轉化。這是更高層次的轉化,是決定藝術影響力和中國特色的轉化,也就是符合藝術規律的轉化。英雄模范題材影視劇要更吸引人,正面價值作品要更生動,都存在對生活素材和精神思想的藝術轉化要更充分更豐富的問題。新映電影《十八洞村》就是將民族文化、重大工作做藝術的創造性轉化的出色作品,貫穿了從鮮活生活與獨特人物中表現民族與社會現實,實現了藝術感染與精神傳播的完美融合。對文藝而言,創造性轉化的實質是要按照藝術規律和美的形式創作,創新性發展是要更加提高新時代藝術的感染力、影響力。

      黨的好政策是文藝繁榮的根本保障。“二為”“雙百”提出時,極大地促進了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創作積極性。“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與“二為”“雙百”同時提出,更加符合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實際和文藝規律,為文藝繁榮提供了廣闊的文化空間和思想保障,有助于更多優秀人才、優秀作品脫穎而出。在“二為”“雙百”“兩創”的精神鼓舞下,必將出現一個新時代的文藝輝煌。

      (作者為中國評論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