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深入學習講話精神 切實推進文藝繁榮

      來源:中國文藝評論 | 郭運德  2017年09月14日15:22

      9月7日上午,在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第六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專題研討班(昵稱“啄木六期”)上,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郭運德為與會學員作專題輔導報告。

      郭運德同志認為,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意義非常深遠。這次講話是繼1942年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2年后,黨中央又一次對文藝工作做出的極其重要的綱領性文獻。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回顧了人類文化發展特別是中國文藝發展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教訓,從全球化的視野來展開對文化的戰略性思考,深入分析了文藝界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尊重文藝規律結合起來,科學地回答了事關文藝發展的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芒。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和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以下簡稱“講話”),對解決文藝事業存在的問題、探索文藝發展的道路、推動文藝的繁榮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郭運德同志緊緊圍繞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結合古今中外的生動案例,從九個方面為學員做了談心式、交流式的輔導解讀:

      第一,講話是對文藝地位的重新闡釋。習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的重要性,他特別強調“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人類社會的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的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程。

      第二,講話是對文藝與人民性的最新闡釋。對于文藝與人民的關系,習總書記在“人民需要文藝、文藝需要人民”這兩句話的基礎上加了一句話,就是“文藝要熱愛人民”。熱愛人民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境界,任何流傳千古的名篇佳作都反映人民的疾苦、對人類苦難命運的悲憫情懷,熱愛人民才能使文藝真正走向永遠。

      第三,講話強調文藝工作者的中心任務是創作。郭書記談了三點:我們要努力把精品意識貫穿于創作的各個環節。強化作家的生活積累和文化積累,為當下文化缺失補課。強化文藝創作的思想張力,給缺鈣的文藝補足鈣質。

      第四,我們要以傳承傳統文化來增強文化自信。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已經上升到了國家宏觀發展戰略的高度。這些文藝文件,包括各種典籍的編撰,作為一大工程在有計劃、有目標、有步驟地逐步推進,納入了國家宏觀發展戰略。發掘傳統文化既不是簡單的儒教文化的復興,也不是西方文明的再造,而是習總書記講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我們要在繼承中尋求自信。

      第五,文藝如何體現中國精神。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是五千多年華夏文明穿越血與火的洗禮,流淌在中國人血脈中的生生不息的精神。要讓現當代文化發展體現這樣的中國精神,必須做到三點,要融入、要轉化、要傳播。藝術體現人類共同價值、體現人類美好生活的意愿、體現人性最美好的東西、體現傳統文化價值。

      第六,要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面對人類社會當下共同困境,東方文化有著巨大的智慧,不同于西方二元對立的思維。我們應該把中國融合協調的智慧變成我們的價值、理念,廣泛地被世界所接受和理解,變成人類共同的財富,真正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第七,正確處理好文藝與市場的關系。我們要真正不折不扣地遵循藝術的規律,強調藝術家的社會擔當,重視發揮市場積極作用,力爭兩個效益相統一。

      第八,重振文藝批評雄風。要堅持美學和歷史的尺度,重塑切合文藝發展的審美規范。馬克思主義文藝觀一直把文藝批評納入加強黨的領導視野,習總書記這次也是從加強黨的領導角度來提這個問題。郭書記談了四點認識:

      一是評論要從實際出發,不能一味從個人好惡出發,也不能簡單套用西方理論來剪裁中國人的審美,更不能用標簽的方式來闡釋,要把握好文藝批評的尺度。

      二是要增強理論的自覺,努力提升文藝批評的理論含量。評論的衰落說到底是理論的衰落,重振評論的雄風要在建立扎實的理論基礎上下功夫。要打好理論的根基,培育出理論的觀察力和判斷力,以此來捕捉文藝發展的新動向;要不斷適應社會發展的新要求,靈活調整我們的視域,不斷提出新見解、解決新問題,高屋建瓴地搭建起文藝受眾與文藝創作之間的關系,來提升社會的審美鑒賞力,才能夠在錯綜復雜的現象中把握文學發展的規律,真正地以批評家的深刻發現與大膽建構來充實文藝的職能。

      三是要滿懷一種誠意,樹立一種精準的科普精神。在信息時代,我們要有認真刻苦的精神,深入地去研究文本、研究作品、研究現象,花大功夫、花笨力氣深入文藝的實踐,才能夠細致入微地去評點,才能夠對文化的發展提供一些基本的思考和思路,才能夠對未來提出一些真知灼見,才能以文藝批評的公信力來重塑批評者的寫作尊嚴。

      四是要有一種求真向善的思想境界和不流俗的精神。有了這樣求真向善的科學態度,才能讓獨特個性的表達代替無原則的隔靴撓癢式的批評,讓真善美的聲音大行其道,讓有深邃建樹的優質批評應運而生。這是評論工作者應有的一份社會承擔。

      第九,努力攀登中華民族文藝復興的高峰。堅守藝術理想,用高尚的文藝來引領社會風尚。大力提倡文藝的原創性,新的時代要有新的創造。真正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民族、無愧于歷史,像習總書記講的既見高原又見高峰。

       

      學員聽課心得

      韋文華:

      郭老師的報告思想深刻、意蘊深遠,具有很強的思想性、理論性和針對性,有利于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刻領會新時期文藝工作的歷史地位、重要意義、面臨形勢、獨特優勢和任務挑戰,提升推動我國文藝事業發展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文藝工作者要有“以人民為中心”的道德情懷;文藝工作者要以“傳遞真善美”為創作方向;文藝工作者要有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使命感。

      趙三娃:

      郭老師的講課集政治性與學術性為一體,與會同仁倍感親切、很受啟發。郭老師熱情洋溢、深入透徹的解析,加深了我對習總書記講話精神的認識。對我最有啟發的是以下三點:

      一是“文藝要熱愛人民”。在習總書記講話中,“人民”出現過百余次,每位學員要學習習總書記的人民情懷,創作出有“人民性”、有溫度的文藝作品,做人民的藝術家;

      二是要克服“浮躁”,加深自身文藝積累,把人民的生活作為必修課,找回藝術生活本源,力求把體現中國文明的好作品從“自我的生活體驗、生命體悟”中挖掘出來,要牢記思想性決不是口號,真正的思想才是藝術;

      三是深入學習理論,增強理論自覺,追求“求真向善”的境界,樹立“文化立國”的大局觀念,在新時代中創造新東西。

      作為一個“80后”,我慶幸成長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我們新一代青年人絕不應該沉迷于“小時代”的幻覺,要有勇氣、有決心去面對真正的大時代、中國時代。作為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年輕的一員,我力爭要以本次培訓為契機,加強理論學習和提高個人水平,用最大的努力投入到真正的文藝事業中去。

      阿迪力·賽買汗:

      作為新疆少數民族文藝工作者,有幸能參加此次培訓并聽到郭運德書記的精彩授課,我深感榮幸、備受啟發。

      新疆的廣大各族文學家、文藝家肩負著維護意識形態領域的安全重大責任和使命。文藝“二為”方向要求廣大文學家、藝術家和文藝工作者要始終與人民站在一起,更要始終與黨同心同德。我們的各族作家要在與“三股勢力”的斗爭當中,站穩在人民的立場,絲毫不能含糊,拿起手中的筆,揭露“三股勢力”的反動本質,創造出充滿正能量的文藝作品。為此,加強和培養一支敢擔當、有作為的文藝工作者隊伍是迫切需要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永遠同人民在一起,藝術之樹才能常青”。人民需要文化,人民永遠離不開文化,也離不開文藝。文藝工作者不站在人民的立場,不愛人民,那就談不上為人民創作。因此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走以人民為本的創作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