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在回應現實中發展文藝理論

      來源:人民日報 | 王元驤  2017年07月07日08:54

      我們的文藝理論只能從我國當今社會的現實需要出發,反映我們的時代精神,在既能體現人類社會發展方向,又能顯現我們民族文化精神的文學藝術觀念方面去努力,才會有長足進步,否則都會舍本逐末

      理論從實踐中來,但它不是經驗現象的簡單的綜合,而是對實踐中所發生的問題的一種思考和回答,從經驗事實到理論,還需要以問題為中介環節,所以波普爾認為理論“是從問題到問題的不斷進步——從問題到愈來愈深入的問題”。自然科學如此,人文社會科學也不例外,它就是通過對社會文化領域出現的一個又一個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來推動社會歷史和理論自身的發展的。所以,恩格斯認為“一個民族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度,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我們判斷一篇理論文章、一部理論著作的價值,首先就是看它所提問題的意義的大小以及需要解決的緊迫程度。

      當前,我國文藝理論的發展之所以不盡如人意,一個很突出的表現就是存在著嚴重脫離實際的傾向,缺乏問題意識,不是一知半解地移植西方文論,就是小題大做,找一些邊邊角角的東西回爐販賣,總之,不觸及當今實踐中所存在的那些重大的、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如前些年媒體上提出的“為什么當今沒能出現與我們時代相匹配的文學”,這就是一個現實所提出的大問題,但至今似乎還沒有看到理論界對之作出深入、令人信服且富有啟發性的回答。

      理論要解決的是一個“是什么”和“何以是”的問題,亦即對事物本質規律的把握;為的是讓人明事理,增加實踐的自覺性,減少盲目性。而我國歷史上缺少理論的傳統,比較強調實際應用,重技術而輕科學,反映在文學藝術領域也少有系統的理論著作。所以,按理論思維的方式來研究文學藝術現象,還是“五四”前后開始從西方引入的。雖然經歷了一個世紀的歷史發展,似乎到現在它的性質和功能還沒有完全為人們所理解,往往是按實用的觀點來要求理論,以為只要背熟了一些概念、定義,就可以直接套用到現象上來,把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現象一網打盡;否則就認為是無效的。這就把理論視為說明性的、以說明現狀為滿足,而不理解它是反思性的,它不是教條而是一種實踐的智慧,是為我們看待事物確立一種立場、觀點和視域,為評判現狀提供一個思想原則和依據,所以亞里士多德認為“它不只是對普遍者的知識,而且還應該通曉個別事物”。這就需要我們借助一定的方法,結合實際做具體分析才能使理論在解決現實問題中生效。它的有效性并非人們通常認為的從當下事實中求得簡單的證明。因為現實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它從過去走來又走向將來,現在不過是其中的一個環節,一個中途點。所以對理論的有效性,我們不能以靜止的觀點,以是否符合當下事實來衡量,而是在現實的發展過程中由實踐來證明它的真理性,這表明它與方法是不可分離的,所以恩格斯談到馬克思主義時特別強調“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

      觀念是事物本質的意識形式,是真理的載體,相對于經驗現象的“多”來說,是屬于“一”的東西,以致人們誤以為理論都是抽象的。而在辯證唯物主義看來,在“本質中一切都是相對的”,“它們只是在它們的相互關系中才有意義”,所以認為凡是理論都是抽象的、“大而空”的,顯然是由于沒有把理論所揭示的事物本質放到關系中來理解之故。

      根據以上我們對理論的性質和功能的認識,我覺得,要使我國當今文藝理論有所發展、創新,對于理論工作者來說,首先就要關注現實,從社會現實、文藝創作實際中去發現和提煉問題。這不等于拒絕研究西方或古代的理論,只是認為對這些理論的研究同樣需要有現實針對性,需要對我們解決現實問題具有借鑒和啟示作用,而并非食古不化、唯洋是從。我們的文藝理論只能從我國當今社會的現實需要出發,反映我們的時代精神,在既能體現人類社會發展方向,又能顯現我們民族文化精神的文學藝術觀念方面去努力,才會有長足進步,否則都會舍本逐末。

      其次要有人文情懷。問題是現實中存在的,而發現問題需要有我們自己的見識和眼力。見識和眼力與我們自己思想上的追求是分不開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不能發現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們從事理論研究的人自身缺少應有的人文情懷。哲學家鮑爾森認為,“哲學與時代的關系與其說是反映這時代所擁有的東西,毋寧說是表現這時代所缺失的東西”,文學藝術實際上也是這樣,它所反映的主要不是“是什么”,而是“應如此”,亦即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的“應該有的生活”。文藝理論是一門人文科學,人文科學是以人、人的生存狀態和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為研究對象的,它的對象是人,目的也是為了人,是研究人性、人的教化、人格的完善的學問。那么,什么才是人所應追求的人生意義和價值?當今社會人的生存狀態又是如何?文學藝術對于人的生存有什么意義和擔當?這些都是理論工作不能不思考的現實問題。唯此才能對當前文學藝術創作中所存在的問題作出準確的把握和判斷,引導文學藝術創作向著健全的方向和道路發展。

      再次要有理論思維的能力,問題來自現實、隱含在大量經驗事實中,但事實本身不會直接提出問題,所以從事實到問題,還需要我們在認識活動中有一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過程,這就需要有分析、判斷、抽象、推理的能力。這種能力只有通過長期思維訓練才能培養,在這一過程中,哲學修養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唯物辯證法,我認為就是一種很有效的思想工具和武器。有人把它比作一種“智力體操”,正如我們的身體只有經過操練才能行動自如那樣,我們的思想也只有有了辯證思維的武器才能目光敏銳、機智靈活,才能把問題不斷地引向深入,在看待和處理問題時才不至于走向極端、陷入僵局,而有望做出科學的解決。現在我國文藝理論界多為浮泛之論,不解決實際問題,也與缺乏理論思維能力的訓練不能有效地回答問題有關。所以我認為要提升我國文藝理論目前的研究水平,很需要從以上三方面來加以努力。

      (作者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本文系根據采訪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