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駿:科幻與懸疑的化學反應
關于蔡駿
1978年出生于上海,中國懸疑小說家。至今已出版小說26部,作品總銷量超過1400萬冊,多部作品被改編為電影與電視劇。代表作:《天機》《謀殺似水年華》《幽靈客棧》《荒村公寓》《地獄的第19層》《蝴蝶公墓》《最漫長的那一夜》等。
從2000年初嘗網絡寫作,到2002年第一部懸疑小說問世,再到如今“中國懸疑小說第一人”的封號,恐怕連蔡駿自己也未曾想到,當年為赴賭約的隨性創作,竟開啟了他十余年類型寫作的大門。自2002年第一本小說《病毒》出版之后,蔡駿幾乎保持著每年兩本的寫作速度,且持續占據著中國懸疑小說暢銷紀錄的榜首。蔡駿的故事,介于虛構、現實,懸疑與推理之間,在過去的寫作中,虛擬一直是他創作的主題,直到2011年后,現實的比重突然增加,將推理融入社會現實,對人性產生一種根源性反思?!白?社會派懸疑 小說傳達出一種接近于或相當于嚴肅文學的力量?!边@不僅是蔡駿如今的創作初衷,也是他借由作品對世界觀的自我表達。
一直在關注現實
新報:新作品《宛如昨日》是一個從科幻角度引發的懸疑故事,怎么想到將VR游戲與懸疑推理結合起來?
蔡駿:最開始是2015年創作的科幻短篇小說《宛如昨日的一夜》,發表在科幻雜志上。當時的創意很簡單,就是從人的心理層面出發,每個人都有某種渴望能夠重溫人生經歷過的所有細節,而我覺得理論上我們的腦子是會記得的,只是像被橡皮擦擦淡了一樣,但印記永遠會留下來。然后覺得里面有個科幻VR設備很有意思,有很大的空間去拓展,便有了這一個長篇小說。我在2016年三月完成了初稿,寫完以后,感覺過多強調了科幻性,還可以更好。于是,我作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就是對小說作了巨大的調整,把整個故事改變為犯罪懸疑故事,淡化原本的科幻性,加入了一個社會性的元素,就是常州外國語學校的毒地案,將環境污染與隱瞞事故泄漏,作為小說的犯罪背景,再結合這個VR設備,構思如何查出記憶中的秘密。這個VR設備的名字也是最終的書名《宛如昨日》。
新報:推理融合社會現實是你當下作品關注的重點么?
蔡駿:我一直都比較關注現實,因為現實就在作家的身上,無法逃避,我在這些年的小說創作中,加入了很多所謂的“社會責任”的命題,這也是我本人的世界觀的自我表達。
新報:最近你在網上連載的《鎮墓獸》引起廣泛關注,能簡單介紹一下這個故事嗎?
蔡駿:從6月14日起,《鎮墓獸》首先在起點上以一周五更的頻率與大家見面。這是一部涵蓋歷史、懸疑、考古、神話、藝術等等磅礴的知識的“反盜墓”作品。故事的背景設置在清末民初,人們掘出地下的寶藏,喚醒各種各樣的鎮墓獸,引來無窮無盡的災難。故事的主角就在這樣的時代中應運而生,他是清朝最后一個皇家陵墓工匠的傳人,誕生在古墓地宮,背負血海深仇,身藏三千年的秘密,在亂世中顛沛流離,以守墓人的精神,捍衛寶藏與亡魂。
用寫作擔起“社會責任”
新報:你曾說小時候的夢想是成為地理繪圖員,如何開始懸疑文學寫作的?
蔡駿:小時候,我就非常喜歡閱讀,家里有很多藏書,沒事的時候就看,但從未想到要成為作家。我寫作其實很早。早在2000年的時候,榕樹下網站,那時候是網絡文學剛開始的時候。我寫了很多中短篇小說,現在看起來還蠻像純文學的,而且那年我還得過一個貝塔斯曼人民文學獎。為什么會突然之間開始寫懸疑小說呢?因為其實那個時候我自己都不知道什么叫懸疑小說。只是因為一次非常偶然的機會在網上和人聊天,跟她打賭我能寫像《午夜兇鈴》那樣的小說。第二年春天,這個小說寫完了,就首發在榕樹下的網站上。這也是我的第一本書,也是中文互聯網上的第一本懸疑小說,或者說驚悚小說,就叫《病毒》。這樣一個很偶然的打賭,我就此開始了這個類型的創作。
新報:從2002年出版第一本懸疑小說,到現在十幾年的時間,你的創作風格也已經從早期的偏歐美風轉向關注社會現實,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轉變?
蔡駿:嚴格來說,我認為作家最好有社會責任感。但作家的本職還是寫小說和表達自我,是否必須要在作品中體現和弘揚“社會責任”四個字,因人而異。社會派,最早可能是從日本引進的概念。我逐漸意識到,我們生活在中國社會,處處都是素材。作為作家來說,能夠讓我們感動、悲傷或者唏噓不已的故事太多了。我覺得很有力量,跟懸疑結合在一起更有力量。所以,我把“社會派”和“懸疑”結合在了一起。
靈感支撐的多樣化風格
新報:你被稱為“中國懸疑小說第一人”,在你看來,在那么多同類型的作家之中,你的作品有怎樣與眾不同的風格?
蔡駿:說實話,我跟人最不同的風格就是多樣化,從早期的驚悚懸疑,到后來的社會派懸疑,又到《最漫長的那一夜》系列結合了純文學與類型文學,虛構與非虛構的寫作手法,又在許多純文學期刊上發表作品與獲得文學獎項,都在嘗試不同的風格、題材與類型的跨界組合,直到最近的超長篇系列小說《鎮墓獸》開始在網文平臺上連載,又結合了歷史、懸疑、冒險、考古等不同元素。我覺得我的創作一直在冒險與探索當中。
新報:從開始創作,你幾乎一直堅持每年兩本的高產速度,肚子里哪來那么多故事?
蔡駿:其實,生活就是故事,就是最大的懸疑。我很敏感,而且以前的靈感我都會記錄下來。我記錄下來的這種,不管是長篇小說還是短篇小說的靈感,可能累計也有好幾百個了。我一直覺得自己是靈感的寵兒。
新報:最喜歡的懸疑小說家是誰?
蔡駿:我非常感謝美國作家斯蒂芬·金。初次接觸他的作品,是美國片子《肖申克的救贖》。當時我還不知道斯蒂芬·金是誰,但這部電影卻給了我極大的震撼。2006年,我終于得以讀到了《肖申克的救贖》原著的中文譯本,原著果然沒有讓人失望。之后又讀了他的《寵物公墓》《死亡區域》《綠里奇跡》《閃靈》等小說,他對我的影響更集中在精神領域,他的意識形態與我非常相像,喜歡與討厭共同的人。
新報記者 宋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