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花飛舞,萬物有靈
來源:文藝報 | 徐魯 2017年03月10日06:47
王勇英是年輕一代兒童文學作家中的實力派人物,是一位水靜流深的作家。她有自己堅實的生活根基和志存高遠的創作追求。這些年來,她潛心于西南邊陲芒花飛舞、稻花飄香的鄉土上,從容地書寫著自己的鄉土童年,書寫著具有濃郁的客家地域文化氣息和民間神話風味的兒童小說、童話和散文,不僅寫得多,更重要的是寫得美、寫得好。
王勇英的作品讓我想到了沈從文和他筆下的湘西鄉土故事,想到了散文家葦岸所說的“鄉村永恒”以及屠格涅夫一再說到過的“只有在鄉村中才能寫得好”的合理性。是的,對王勇英來說,也許真的是“只有在鄉村中才能寫得好”。
法國女作家喬治·桑的傳記里有個細節:1839年秋天,喬治·桑離開諾昂回到巴黎后,不時想起她在諾昂犁過的那些田地,想起休耕地邊的那些胡桃樹,禁不住嘆息說:“沒什么好說的,生為鄉下人,根本適應不了城市的喧嘩,還是家鄉的泥土美啊!”不知道王勇英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感嘆,我覺得到目前為止,她寫得最好的作品還是她的鄉土童年故事。她的豐盈而質樸的鄉村童年生活經驗積累,她對自己鄉土上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的愛與知,是別的兒童文學作家所不具備的。她的鄉土童年寫作,也為文學評論家們提供了一個很獨特的研究案例。“鄉土童年”,也許就是王勇英今后會不斷地、重復書寫的“同一本書”。這本書,換了別人也許是寫不了的,或者說,即使能寫,也不會寫得這么好。
王勇英近期的小長篇《霧里青花泥》并非完美無瑕,例如在結構上,不斷的“閃回”和回憶反而使故事變得支離,不流暢;還有故事情節上有時過于“巧合”,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真實的力量。但從整體上看,這仍然是一部寫得很美的作品,承續了王勇英鄉土童年書寫的一貫風格,盡顯了她在這個題材領域的“強項”。
小說寫出了質樸、善良的人性之美。故事的背景是云南高黎貢山腳下、怒江大峽谷中的丙中洛霧里村,一個望得見千年雪山、傳說中有十大神山守護的云霧繚繞的小山村。生活在這里的人們,遠離了繁華和喧囂的、物欲橫流的都市,保持著單純、質樸和善良無私的美德。無論是心地單純、明亮得像一朵早晨的野花一樣的小女孩青麥子,還是善良無私、一生悲苦地守望著心中的那份癡愛,有著菩薩心腸的青巾老媽……從這些人物身上,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熠熠閃光的人性之美,感受到了人間的真情與大愛的力量。
美好的故事,總能給人們帶來光明和幸福。王勇英寫的雖然是一部帶有邊疆地域特色的小說,卻也是一個真正的“中國故事”,故事里傳達出了中國傳統倫理中的善良無私的道德與情懷,表現了中華民族渴望光明、追求幸福的美好的價值觀。這種明亮向上的價值觀,相信無論是處在什么文化背景下的人們,都能夠認同和接受。所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霧里青花泥》是一部“在幽微處發現美善、在陰影中看取光明”的作品。小說寫出了萬物有靈、互為依存的自然之美。故事發生的地方霧里村,就像一個不為人知的“世外桃源”,是一個呦呦鹿鳴、芒花飛舞、萬物有靈且美的地方。這部小說實際上有兩條線索、兩組主人公:一組是青麥子、青巾老媽、赤赤大叔等人物;另一組是青花泥、青果、青石、青牛、青葉和飛雪等動物。以青花泥為代表的狗狗們的生命,被賦予了一個美麗的、帶有童話色彩的雪狼傳說的背景。它們擁有自己的靈性、尊嚴和善惡感。在故事里,青花泥家族三代的生命,與青巾老媽、青麥子的命運不離不棄、息息相關、親情怡怡,讓我們感受到了人與動物、人與大自然之間互敬互愛、相濡以沫、相互依存的和諧關系。
小說里用了大量筆墨,描寫了狗狗們的生活細節和同樣善良、美好、無私的靈性。因此,可能有的讀者也會把這部小說當作動物小說來看待。王勇英寫狗狗們的生活細節、乃至它們的心理和情感時,也確實采用了動物小說和童話的筆法,融入了很多的想象與虛構。但是也寫得很美,合情合理,富有感染力。
此外,小說還寫出了一種山青水秀、芒花飛舞的鄉土之美。故事背景并非作者的家鄉廣西鄉村,但是作者滿懷著對祖國大地山河的熱愛之情,在書中用散文和散文詩的筆調,寫出了一種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般的田園之美。霧里村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深藏在雪山峽谷之間的田園小村。大自然賜給這片鄉土以雪山、森林、草甸、峽谷、野花和各種生靈,賜給了這片鄉土以清泉、木樓、火塘、青稞、背簍和各種青菜瓜果,人類在這里與它們和諧相處,共享祥和、寧靜、親善和風風雨雨。
故事的主人公青麥子即使找到了自己的爸爸媽媽,看見了光明,但是最終還是毅然決然地離開大城市,重新回到了霧里村。這片鄉土,被作者賦予了一種如同“香格里拉”式的理想色彩。青麥子的回來,似乎也是作者的一種象征與暗示:一旦你在這片鄉土上生活過,或者來到過這里,你就再也離不開它,它不僅是你望得見的山、看得見的水、聽得見的狗吠與鳥鳴,更是你記得住、忘不了的鄉思和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