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白燁:構筑時代文藝高峰的思想指針

      來源:文藝報 |   2016年12月03日07:51

      正當全國文藝界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的精神為指引,隆重召開中國文聯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出席開幕式并作重要講話,高屋建瓴地要點闡發,語重心長地殷切期望,對于文藝界在新的形勢下推進文藝事業、構筑文藝高峰提出了新的目標,對于文藝工作者創作優秀作品、力求德藝雙馨提出了新的希望,給廣大文藝工作者爭取社會主義文藝的持續繁榮與更大發展,指明了方向,厘清了思路,提供了動能,激發了信心。

      距離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兩年多的時間,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就文藝工作發表《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這既顯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文藝事業的高度重視,也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文藝事業與文藝工作蒸蒸日上的熱切期待。這種重視與期待,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中表現得尤為充分,顯現得更為具體。這都使得我們當下面臨各種挑戰的文藝工作,如同大海行舟,行有導航儀表,進有導向指針。

      兩個“重要”的高度估價

      文藝所具有的重要地位與特殊作用,是黨在不同時期都極其重視、認真對待的重要問題。延安時期,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就根據當時國內國際的總體形勢,聯系抗戰背景下革命事業的現實需要,充分地肯定和評價了文藝的地位與作用。他把“文化的軍隊”看成是“團結自己,戰勝敵人必不可少的一支軍隊”。由此,他把文藝看作是“整個革命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可以說,正是由此開始,中國共產黨人對于文藝的地位與作用的認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時隔70多年的今天,社會歷史的演進,文藝自身的進取都使現今的文藝與當年的文藝,面臨著不同的歷史背景、社會環境和文化處境,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認識文藝的地位與作用,習近平總書記于2014年10月《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講到第一個問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繁榮昌盛”時,就著重論述了當今時代文藝的重要地位與特殊作用。他從民族的生存與發展,人類社會的進步和人類文明升華的大視野、大角度,談到文藝作為精神結晶和文明符號的意義,又從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說到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順理成章地得出“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的結論。取精用弘的論述,高屋建瓴的見解,形象而科學地闡明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歷史階段對于文藝工作意義的深刻認識與高度評價。

      習近平總書記這次《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談到黨對文藝工作的一貫重視時,特別指出:“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在對文藝事業作了這樣兩個“重要”的高度肯定和充分估價之后,又進而指出:“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廣大文藝工作者響應黨的號召,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創作了一大批膾炙人口、深入人心的優秀作品,弘揚了中國精神,凝聚了中國力量,為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這種以高度精練的語言對文藝工作的作用與貢獻的高度概括,反過來又以昭如日星的事實證明兩個“重要”的言之有據,廣大文藝工作者“有智慧有才情,敢擔當敢創新,可信賴可依靠”的毋庸置疑。這種相互印證精湛論說,既對兩個“重要”的論斷給予了有力的深化,又給文藝工作者一如既往地做好文藝工作以莫大的激勵。

      文藝的地位要在完成歷史任務中進而彰顯,文藝的作用要在履行時代使命中加以落實。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說起,既高屋建瓴地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物質文明極大發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極大發展”,又豪情滿懷地期望文藝工作者“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響時代前進號角,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之中”。這些重要論述,既站高望遠又鉤玄提要,從文藝與民族精神的走向、與時代進步風向的密切緣結,說到民族的偉大復興、文化的繁榮昌盛與文藝的繁榮發展的內在關聯,既步步深入地論述了民族、文化與文藝彼此映照、相互依存的密切關聯與遞進關系,又由小到大、由遠及近地把民族復興的偉業落實到文藝工作上。這既是對文藝事業地位與意義的高度認定,也是對文藝工作者工作的高度評價和殷切期待。它昭示人們和文藝工作者,需要從民族復興的大局、社會發展的需要、歷史進步的趨勢的高度來認識文藝的作用與職能,也需要從這樣的大局、趨勢與高度來認識自己的使命與責任,從而做到“胸中有大義,心里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肩負起這個時代文藝家的重要歷史責任,履行好這個時代文藝家應有的神圣職責。

      三個要點的充分強調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里,就當下文藝工作面臨的現狀,需要解決的問題,應當著力的方面,都有全面的論說與精當的闡述。細讀這個講話,還會發現在眾多的要點闡發中,有三個方面的問題論述較為集中,話題更為彰顯,這就是文藝與時代、創作與現實、作家與人民。因此,時代、現實、人民,可以說構成了文藝工作的三個基本要素與內在要點。

      多角度和多方面地強調和論述文藝與時代的關系,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里俯拾皆是、隨處可見。這里既有從大的方面著眼的“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與國脈相連”的不易之論,又有從文藝的具體發展得出的文藝“因時而興,乘勢而變,隨時代而行,與時代同頻共振”的至理名言。有了這些豐盈而精湛的論述作鋪墊,“文藝的性質決定了它必須以反映時代精神為神圣使命”的論斷,就至當不易,難以移易。把反映時代生活和時代精神作為文藝的使命,并提升到神圣的位置,可以說既是一個基本的要求,也是一個很高的標準。

      事實上,處于一定時代的作家藝術家,既不一定就是時代生活的隨行者,也不一定就是時代精神的歌吟者。君不見,所謂表現“自我”的寫作屢見不鮮,所謂疏離時代的寫作也大有人在。還有一些寫作,只以游戲為旨歸,以娛樂為目的,時代生活在他們這里或被變形的審美所遮蔽,或被“二次元”的作品所替代。在文藝如何面對時代、如何處理生活這一方面,我們確實需要認真地自省,也確實需要真正的自覺。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如何在文藝創作上,“把握時代脈搏,承擔時代使命,聆聽時代聲音,勇于回答時代課題”就成為文藝工作者需要不斷進行自我檢省和自我調整的現實問題。

      關于文藝與生活,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除了一再強調文藝要“積極反映人民生活”,“反映人民生產生活的偉大實踐”,還特別提請文藝家們注意:“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所進行的奮斗,推動我國社會發生了全方位變革,這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人類發展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面對這種史詩般的變化,我們有責任寫出中華民族新史詩。”顯而易見,近40年的巨大變革,既是中華民族新史詩,也是這一代文藝家最該寫作的題材和最能反映的生活。

      改革開放以來的文學藝術,總的來說,是與時代同頻、與現實同行的。但仔細檢視起來,真正以改革開放的壯闊歷程和由此引發的人民精神巨變為表現對象的小說寫作,尤其是長篇小說力作,數量既不很多,質量也明顯不高。擺在作家藝術家面前的,確實有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努力創作同我們這個文明古國,我們這個蓬勃發展的國家相匹配的優秀作品”。

      在文藝與人民的關系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于2014年10月所作的《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專列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議題,從“人民需要文藝”,“文藝需要人民”,“關鍵是熱愛人民”三重角度,詳盡論述了如何使“以人民為中心”成為基本導向和真正落到實處。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在強調“扎根人民”、“貼近人民”的同時,還從“反映人民生活”、“反映人民喜怒哀樂”以及以弘揚正能量的作品“引導人民”、“激勵人民”、“服務人民”等諸多方面,論述了文藝與人民無處不在的廣泛關聯,闡發了文藝與人民深刻關聯的多種可能。

      如果“以人民為中心”是一個大的目標和總的要求的話,那么,“觀照人民生活”、“追隨人民腳步”、“面向群眾創作”、“鼓舞人們”、“在人民中傳之久遠”等幾個方面的要求,由上到下,從內到外,涉及到情懷與立場,狀態與面向等重要的現實問題。這些具體而微的要求與期望因為秉承了提高與普及相結合的方針,堅持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兼顧的原則,使得人們看取文藝的眼光自然向下,文藝工作的重心必然下移,這就使得“以人民為中心”成為文藝工作的一個縱貫始終的系統工程,保證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目標原則,成為始終不渝的創作導向,構成文藝工作的基本常態。

      四點“希望”的發展之策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向文藝工作者提出了四點希望。這里的“希望”,凝結了黨的領導人對于文藝工作者的熱切期待與誠摯厚望,實際上也是針對文藝創作“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狀,為著開創新形勢下文藝工作的嶄新局面,構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的文藝高峰,從精神姿態、創作導向、文藝手段、理想持守等幾個方面,所給予的頂層設計,所謀劃的切實策略。四點“希望”,各有獨到內涵,彼此環環相扣,它們的內在關聯與積極互動,構成了搞好文藝創作和做好文藝工作的四大要點。

      “堅定文化自信,用文藝振奮民族精神”,從確立信念、提振信心的層面,呼喚文藝工作者建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煥發出全新的精神面貌。

      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文藝工作者,自身具有怎樣的魂魄,對于文藝工作者的為藝和為人都至關重要。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創作出具有鮮明民族特點和個性的優秀作品,要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善于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保持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為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這里既有如何識古和繼往,又有如何知今與開來,對文化自信的應有內涵作了簡要的概述。不同于人們一般多在自我與個人的角度上去理解和認知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文化自信超越文藝工作的重要性所在,那就是“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因此,文化自信從小處說關乎到文藝創作,從大處說關系到民族的偉大復興。因而,堅定地擁有文化自信,堅韌地持守文化自信就是文藝工作的題中應有之義。

      “堅持服務人民,用積極的文藝歌頌人民”,是對“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的再度重申和生發。在談到這個問題時,習近平總書記通過對“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時代的雕塑者”,“人民歷來就是作家‘夠資格’和‘不夠資格’的唯一判斷者”的引述式論證,在“為了人民”的總目標下,既強調文藝創作要“歌頌人民”,又強調文藝工作要“服務人民”,在文藝的各個方面都強調人民的立場、人民的角度、人民的坐標,人民的元素,從而把“人民”具體而微地落實到文藝創作、文藝生產、文藝傳播、文藝閱讀的各個環節,使文藝創作“扎根人民”,使文藝家“永遠和人民在一起”。在這里,人民與時代和生活一起,構成創作之源、作品之本、作家之根、文藝之依,既為文藝創作所不可或缺,又使得“藝術之樹”常綠長青。

      “勇于創新創造,用精湛的藝術推動文化創新發展”旨在以創新手段促動優秀文藝作品的產生,推動文藝創作的新變。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切近文藝創作的客觀規律,提醒文藝工作者,“創新是文藝的生命。要把創新精神貫穿到文藝創作全過程”,又強調文藝家在文藝創作中,要努力做到“觀念和手段相結合、內容和形式相融合”,“要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作為追求”。因此,他又告誡文藝工作者,“我國文藝不僅要有體量的增長,更要創造質量的標桿。創新貴在獨辟蹊徑、不拘一格,但一味標新立異、追求怪誕,不可能成為上品,而很可能流于下品。要克服浮躁這個頑疾,抵制急功近利、粗制濫造,用專注的態度、敬業的精神、踏實的努力創作出更多高質量、高品位的作品。”這些論述都清楚而分明地告訴人們,創新既要鍥而不舍又要秉要執本。

      “堅守藝術理想,用高尚的文藝引領社會風尚”主要從藝術家的理想和藝術作品的內涵兩個方面強調有為的文藝工作者的自我塑造與積極的文藝作品的正面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一語破的地指出:“偉大的文藝展現偉大的靈魂,偉大的文藝來自偉大的靈魂。”而擁有這樣的“偉大的靈魂”,就需要文藝家自身“養德”與“修藝”并重,“崇德”與“尚藝”兼顧,使自己做到德藝雙馨,使自己的作品達到文質兼美。在這一部分的問題論說中,習近平總書記在強調文藝家的“文化責任和社會擔當”的同時,還一再希望文藝家們“不為一時之利而動搖、不為一時之譽而急躁”,“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把崇高的價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引導人們向高尚的道德聚攏,不讓廉價的笑聲、無底線的娛樂、無節操的垃圾淹沒我們的生活”。可以說,這些希望中有提醒,引領中有勸誡,其情切切、其言諄諄,令人感奮,也引人警醒。

      總之,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以深入淺出的理論性、求真務實的操作性直面文藝的新實際,讀解文藝的新課題,鉤玄提要地闡述了黨對文藝工作的新要求與新希望,簡明扼要地提出了推動創作繁榮和構筑文藝高峰的新思路與新策略,使它成為繼《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之后,我黨關于文藝工作的又一重要文獻。相信這兩個有關文藝的重要講話的貫徹與落實必將使廣大文藝工作者明確前進的路向,振奮創新的精神,使新世紀的文藝工作獲得更大的動力,煥發新的活力,從而構筑起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文藝高峰,譜寫出社會主義文藝事業新的光輝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