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心有人民 向文學和文藝高峰攀登 ——上海與會代表熱議總書記在文聯十大、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

      來源:解放日報 | 王烜 樊江洪  2016年12月03日10:48

      藝術需要創新,也需要藝術家和文學家對理想的堅守。幾天來,上海代表認真討論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表示要以講話精神為動力,攀登文學和文藝高峰。

      深入生活 謳歌人民

      從1942年的延安文藝座談會到2014年的文藝工作座談會,貫徹的一個核心主題即:文藝為什么人的問題。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

      2006年,王萌萌大學畢業從青島來上海工作。這個80后女孩熱衷公益,她曾辭去工作加入公益組織“希望書庫”。十年間多次赴云南貧困山區紅河州支教體驗生活,目睹當地生活的辛酸,從未有寫作經驗的她涌動了創作的欲望,真實的生活幻化為長篇小說《大愛無聲》,出版后廣受好評,成為國內第一部由志愿者寫志愿者的長篇小說。后來她又進行了劇本創作和紀錄片拍攝,改編的電影劇本《云中書》已寫了八稿。如今,王萌萌走在紅河州元陽縣的大街上,還時常有人和她打招呼:回來了。這三個字讓她特別欣慰,當地人已經把她當作家人。王萌萌代表說,好作品一定先要打動自身,在寫《大愛無聲》的時候,情動處經常熱淚沾襟。

      舞蹈家黃豆豆近幾年每年都參加中國文聯組織的藝術團到基層演出,對藝術扎根生活很有體會。他說,許多地方的演出條件比較艱苦,沒有專業的燈光舞美設施,但他演出中常常能夠感覺到觀眾對藝術的欣賞、還有那種渴望的目光,使得自己心中的激情也奔涌出來,“既要能在國際舞臺拿得出好作品,又要能跟老百姓心貼心、面對面地交流,這是一個舞蹈演員應該做到的。”

      勇于創新 精益求精

      創新是文藝的生命。總書記希望大家勇于創新創造的要求,引起了上海代表的共鳴。

      堅持原創、堅持現實題材創作、堅持傳播真善美,這是劇作家王麗萍一直奉行的原則。她說,對一個編劇來講,心里要有觀眾,善于從生活的泥土中汲取營養,反應這個時代熱氣騰騰的生活,所塑造的人物才會有底氣和生氣。她認為,影視作品的灰調子太多,觀眾也不喜歡,如果表現出人間的真情和溫暖,會無形中促成樂觀的因素。

      追求創新,不能一味追求標新立異。上海市書協主席周志高說,書法藝術基本是個人創造,通過創新實現藝術美很對,但如果不遵循規律,太過頭了就不行。比如,有的書法作品沒人看得懂,連書法家也看不懂;有的作品專挑生僻字,表達的意思和藝境較難把握。書法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繼承和創新的關系應該擺好。

      多問問自己:為什么創作

      趙麗宏代表回顧自己踏上文學之路時說,我當初在農村寫作,沒想著帶來名和利,沒一分錢也還會寫,就是單純的熱愛。上世紀90年代初,文學分化,很多人下海,他們曾經以文學為敲門磚,想要改變命運,一篇文章就名滿天下。他們本就不該選擇這份職業,選擇更合適自己的職業,對國家也更有利。

      不當市場的奴隸,敢于向炫富競奢的浮夸說“不”,向低俗媚俗的炒作說“不”,向見利忘義的陋行說“不”。習總書記講話中的這幾句話給上海油畫雕塑院的殷雄留下深刻印象。他說,這是總書記對文藝工作者的一個貼心忠告。有段時間,一些畫家為了作品價碼高,不是靠藝術和思想取勝,而是想方設法炒作自己。甚至有些畫家迎合個別西方人奇怪的審美趣味,創作丑化中國人的作品。“現在,這種情況已有改變,藝術家一定要把握藝術風格與社會道德的關系,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

      “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關鍵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中國不乏史詩般的實踐,關鍵要有創作史詩的雄心。”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話,吹響了進軍文學和文藝創作高峰的號角,愿我們的文學家、藝術家努力再努力!

      (本報北京12月2日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