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金赫楠:網文對傳統資源的化用值得注意

      來源:文學報 | 北京報道小分隊  2016年12月02日23:14

      金赫楠(河北省作協創研部副主任):

      我們現在的主流文學、純文學,一直以來秉持和確立的是始自五四新文學并不斷強化的文學價值觀與文本范式西化,刻意隔離和排除著中國舊體小說的敘事傳統。而我們現在反復談及的網絡文學,并非倏忽而至的天外來客,相當意義上它就是中國古典敘事傳統中類型化寫作經由新興媒體的滿血復活,甚至某些網絡文學作品之中能夠看到傳統經典文本的明顯影響。近幾年引發巨大影響的網絡文學《甄嬛傳》,作者很明顯是熟讀《紅樓夢》的,并將其文風句式、場景情節、包括人物關系重重地化在自己的網文寫作中,所謂“甄嬛體”不過就是《紅樓夢》中的語感語調,毫不掩飾對《紅樓夢》的借鑒與致敬。李敬澤老師談及《紅樓夢》時曾感慨說,我們整天各種討論和熱愛紅樓夢,但有意思的是它對現代以來中國文學的實際影響卻又驚人的小,幾近乎無。大概因為,雖然《紅樓夢》一直作為中國讀書人的公共談資,但作為新文學鼎力革新的舊體小說的章回體結構和語感語調,天然地就被排除在主流文精英學的寫作之外。而在主流精英文學秩序之外的網絡文學,反倒可以輕裝上陣撿拾起這些古典文學傳統。但其實,文學雅俗、新舊之間,原本就是在反復互動中不斷向前演進的,網絡文學對古典文學傳統的化用,應該為純文學所關注與借鑒。

      另一方面說,那些戲說歷史的網絡文藝作品,傳遞釋放著當下大眾的價值觀、歷史觀,同時又在傳播過程中再次塑造著讀者和觀眾的價值觀、歷史觀;而且這種歷史觀的引導和影響,又是在文化消費和休閑娛樂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實現的,受眾在缺乏情感抵抗力和認知警惕性的情況下不知不覺被影響和被塑造,這正是可怕之處。比如最近流行的幾部女性歷史題材的網絡作品,被戲說成超級瑪麗蘇的“打怪升級”,而瑪麗蘇模式的本質就是寫作者白日夢的替身,其廣受追捧更是受眾自我想象、欲望膨脹的產物,它的流行,其呈現出來的不是現代社會女性自尊、自強、獨立自主的明確主體意識,恰恰相反,它是對現代價值中個性解放、個人奮斗以及兩性關系中平等自由觀念的丟棄和喪失。所以對網絡文學的關切、研究和引導,從塑造當下國民精神品質和國家文化質地的意義上,非常重要且緊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