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朋友見面多切磋(金波)

      來源:中國作家網 | 金波  2016年11月28日19:54

      人老了,天涼了,就懶得動。就在這時節,收到北京作協通知,我被選為中國作協九代會代表。我憑借直覺,脫口而出:“請年輕人去吧,我別占這個名額了。”名額有限,我去了,也發揮不了多大作用了。

      說起“發揮作用”,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有一屆作代會,我被推舉為總監票人,另一位監票人是四川老作家王火先生。他說我的普通話比他說得好,因此,把宣讀選票結果的任務就謙讓給我了。這算是我在作代會上做過的一點實實在在的事。現在,恐怕連這點實事也做不出了。可是沒過兩天,北京作協升山副主席又來電,勸我出席會議,還說:“你是全票通過的(這句話,不知道是不是我聽錯了),你得參加呀!”還說了幾句勸勉的話。我又一次憑借直覺,沒多說話,就遵從了。

      從那天開始,我就在想,在會上我還能做些什么?想來想去想不出。那幾天,我常常接到朋友的電話,問我去不去開會。問候中,有幾分期盼,盼望著見見面、聊聊天,盼望著有一個晤談的機會。也許就是這些詢問,讓我整理了一份相與大家探討的內容。

      那幾天,我照例仔細地閱讀《文藝報》,讀到了兩篇好文章:一篇是《 “黃金十年”究竟有多少含金量?》(行超),一篇是《批評要有情感而不是“鬧情緒”》(桫欏)。這兩篇文章我都各讀了兩遍,因為它們的內容正是我最近思考的問題,也是想和朋友們交流討教的問題。于是,我想到了即將召開的作代會。如果能利用會議間隙時間,聊聊這些話題,豈不是一次有趣又有益的活動?

      我想到了一串名單,包括在“含金量”文中發表過高見的那幾位朋友。我很想把我的思考和困惑和他們談談。我想起不久前,曾在一次記者會上為編輯“鳴不平”,說他們工作太累了,壓力太大了,沒時間讀書,沒時間思考。我的發言,立刻被出版社的老總駁回,他們說:“我們比編輯還累!”我又說:“就因為你們的‘累’,他們才‘累’!”散了會,我進一步思考:出版社的領導為什么也叫苦?說起來,工作苦點、累點,本沒什么,可是苦了,累了,大家又感到問題很多。在“黃金時期”提出了“含金量”的問題,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在付出“苦”和“累”以后的“得”與“失”的問題。就這個問題,我聽到和讀到許多高見,但都免不了是一隅之見,誰來綜合一下呢?于是我想到了和大家聊聊天,聊聊提高“含金量”需要怎樣的努力,聊聊如何解決重復出版與鼓勵原創的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綜合考慮,全面整合。就以重復出版與鼓勵原創的問題為例,現在是前者盛行,后者艱難。我曾聽到過一種說法:“重復出版總比盜版強吧!”這話很真實,也很嚇人!很多問題就是這樣錯綜復雜地糾纏在一起的。

      總之,“黃金十年”究竟有多少含金量的問題,是個大題目,我愿意在聊天時,集思廣益多談談。

      還有“批評要有情感而不是‘鬧情緒’”,這個問題提得及時。這幾年,我們一直為加強理論批評而努力,當下仍需努力。我們既反對不疼不癢的批評,也反對“鬧情緒”的批評。“鬧情緒”的批評,做起來很方便很快捷很盡興。對待“鬧情緒”的批評有兩種態度,一種是忍氣吞聲,以沉默對之。一種是也用“鬧情緒”的方式對之。發起“鬧情緒”批評的,難免希望你也“鬧情緒”,大家都這么“鬧”起來,“看熱鬧的不怕事兒大”。可是,都這么“鬧”,并不是真正的理論批評呀!我讀到過“鬧情緒”的批評,那出言不遜,那污言穢語,那聳人聽聞,一聽就知道批評者有情緒了,他在宣泄,說著痛快,說完就完,不負責任。再說,在網上發表也方便快速,傳布很廣,自娛自樂似的。這批評中,缺了一種操守,就是“要有情感”。我琢磨這“情感”二字,就是理解與尊重,就是與人為善,就是按文學創作的規律,老老實實、真心實意地批評。我特別欣賞此文中的這幾句話:“我們可以對作品做‘庖丁解牛’式的分析,但是我們要做‘庖丁’,而不是去做他手里的刀子。”這些話,很啟人深思。

      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有不少朋友,多年不見了,期盼見面時,我們切磋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