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鳳霄:《人類世》,解剖時代精神,拓展文學維度
趙德發的長篇小說《人類世》呈獻給讀者的是一種經典作品的樣貌。作為讀者,用一種挑剔的眼光來讀,還是被深深折服了。在當下眾多的長篇小說作品里,《人類世》的深邃和獨到,對人性犀利的解剖,對現實生活的深刻揭示,在靜水流深的敘述中一一展現。人類是生存還是毀滅,趙德發用一本《人類世》告訴了世界,告訴了現實中麻木懵懂、精神上無依無靠的蕓蕓眾生。一聲聲充滿善意、滿帶憂和愛的提醒,把讀者引領到較高的思想維度,讓人在生命的高處反觀自身,俯視人類所處的生存環境,遙望人類的未來與歸宿。
“正如參孫保持著對非利士人的警惕那樣,孫參躲開田思萱,一猛子扎入水下。”小說開篇第一句話,就深深吸引了讀者。主人公孫參,一個留學美國歸來的企業家,他幻想自己的前身是《圣經》中的大力士參孫,是那個搖動神廟中兩根支柱,與敵人同歸于盡的靈魂轉世之人。孫參高大健碩,從社會底層而來,好色,狂妄,自私,沒有信仰。他從撿垃圾到上大學,留學美國,挖沙,建砼廠,炸老姆山,建彩虹廣場等等,與田思萱、哈拿、穆麗爾等幾個女人糾纏不休,對財富、事業、女人的欲望無休無止。作品以孫參這個主人公為核心,揭示了當下一些人的欲壑難填和破壞自然、毀滅地球的瘋狂態勢。從孫參這個形象入手,把氤氳在社會中的情感情緒、環境氛圍、人群心理、時代精神狀態等,用情節細節呈現出來。有形的人物和故事情節,無形的精神內涵,在小說中呈現一種氣韻。孫參的社會關系網,情感交流網,包括與他相關的親情友情愛情,互為觀照,互相聯結,將其塑造成一個能夠將時代精神人格化的典型。
不能不說,人類自從成為地球上的主宰性力量,創造了無數奇跡。“宇宙之精華、萬物之靈長”,人類如此自詡,且陶醉不已。然而,人類又過度使用自己的力量,過度享用自然的恩賜,移山填海,吃喝玩樂,掌控生物的生死繁衍,無所不用其極。有些人在精神上是孱弱的,拜神,拜物,實際上是以神做幌子,來滿足自己的貪欲,無恥揮霍,為所欲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到底怎樣才能夠滿足和幸福。正如著名出版人安波舜所說,《人類世》注定要被歷史銘記:人類擁有了汽車和豪宅,卻失去了生命必須的空氣、食物和水!擁有性愛自由,卻失去健康、一往無前的精子!擁有飛船和核武,卻向上帝和諸神祈求憐憫和愛……《人類世》從現實、自然環境、宗教三個方面,審視人類生活的現狀,對當下瘋狂囂張的人們進行勸誡。當人們還分不清快速發展的經濟,快速改變的地球形態,快速改變的人類生活,是福祉和享受還是苦果和悲傷時,《人類世》給了人們一聲斷喝。
小說中,地質大學的焦石教授帶領學生來到沂蒙山區,在中國第五大地貌岱崮地貌面前,對學生們說,“這幾十個崮頂連成的平面,就是六千萬年前這兒的地平面,再往前推,則是五億年前的海底。”滄海桑田,地球自身在不斷變幻著形態。焦石和他的學生在地質歷史學上對“人類世”的研究,給了這部小說廣闊的時間和空間。
“人類世”的命名,是荷蘭大氣化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克魯岑在15年前提出的。2016年初,英美法等十三個國家聯合研究的成果《人類世在功能與地層方面有別與全新世》問世,文章指出:人類對地球的影響,從核武器、化學原料、新材料、地層改變、肥料、全球變暖和生物滅絕等七個主要標志,形成了新的地質時代——人類世。趙德發作為一個對這個世界極其敏感的作家,從人類世這個概念切入,視角新穎而獨特。研究人類世,保護人類生存環境的焦石教授,與移山填海的孫參相對立。這一邊,焦石帶領學生在崇山峻嶺中從事科研,積極宣傳人類世理論,倡導環保,阻止孫參炸山,表現出人類的良知與遠見;那一邊,孫參為貪欲不擇手段,自毀物質家園和精神家園。沖突劇烈,令人揪心。
人類世是地史學界頗有爭議的話題,但人類活動對地球的改變在以加速度進行,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焦石的地史學研究與孫參為代表的人類活動,以及人們的宗教信仰,三個方面在《人類世》中都有極其生動的展現。整部小說技術嫻熟,結構精密,多種線索巧妙編織,圓融妥帖。小說的人物形象鮮明獨特,他們在各自的時空節點上站起來,活起來。一連串的眾生相與讀者同在,仿佛呼吸在側,聲音在側,有一種感同身受的代入感。小說留給讀者的思考空間十分廣闊,社會現實、科學發展、宗教信仰,都在不同層面觸及到,這是讀者能夠讀到的較為全面反映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狀態的小說了。《人類世》,是時代的眾生相,是地球現狀的留影,也是人類前景的窺探之門。
小說中,孫參是偽信仰者,他只把信基督當作立世和致富的手段。他信奉所謂的“成功神學”,只求自己事業成功,不惜損害他人利益。當然,他在落難的時候,尤其在被恨他的人拋入大海命懸一線時,他也真心祈禱,希望上帝和基督搭救他,但是,他重新獲得生命之后,又馬上奉行功利主義,我行我素。趙德發在小說中,寫到了一些或真或假的基督徒,寫到了儒、釋、道三家在海晏市的掌門人,將宗教文化作為故事的背景,并賦予各色人物以文化屬性,旨在思考當下宗教對于人類起著何種作用,在人類欲望面前的能與不能,讓小說表現出濃厚的形而上的氣息。
所以,我們在這部小說中看到,人與人,人與神,人與自然,多個維度立體展現。這個拓展之功,體現了作者的非凡能力。前幾天讀《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對于歷史的洞見,讓我驚詫莫名。他認為歷史是線性發展,沒有必然,也無公正和真相;趙德發的《人類世》,解剖了時代精神,拓展了文學維度,讓人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掩卷驚悸,為人類與地球的前途深深擔憂。這是我最近讀過的最好的兩部作品。
多年來,趙德發創作一直保持著旺盛的態勢,農民三部曲《繾綣與決絕》《君子夢》《青煙或白霧》,宗教文化姊妹篇《雙手合十》《乾道坤道》,紀實文學《白老虎》,每一部都引起廣泛注意。長篇小說《人類世》在《中國作家》發表,被《長篇小說選刊》轉載,在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再一次成為人們的話題。他老而彌堅,精神崢嶸,在文學上呈現出呼風喚雨繁茂多姿的大氣象。他從現實生活中選取素材,視角獨特,多層次矛盾在作品中強力撞擊,砰然有聲,生命的火花迸發出絢麗的光焰。這部《人類世》,是他給我們這些正在為“人類世”地質時代提供證據的人們送上的一份珍貴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