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文壇“晉軍” 續寫華章——山西省作家協會五年工作綜述

      來源:文藝報 |   2016年08月24日15:52

      2016年山西省作協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實踐活動

      中國作協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的五年,面對文學發展的新形勢,山西省作家協會在中國作協、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中央繁榮文藝的指示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努力履行聯絡、協調、服務的職能,全心全意為作家服務,團結帶動全省廣大文學工作者堅持正確的創作方向,深入火熱的現實生活,努力創作,銳意進取,開創文學工作新局面。

      學習講話,把握方向,提高作家責任感

      五年來,山西省作協把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要政治任務,結合山西文學界特點和省作協工作實際,制定學習計劃,積極組織文學工作者參加學習培訓,加強對廣大作家的學習引導。通過學習講話,有效提高了山西省作協黨員干部和廣大作家的政治理論素質,增強了貫徹執行黨的文藝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通過學習講話,讓作家們從歷史的、民族的宏觀視角來看待文學事業的發展,對文學寫作重要性的認識有了極大提升,增強了作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學習講話,山西廣大文學工作者凝聚共識,靜下心來、俯下身子搞創作,文學界呈現出新的氣象。

      碩果累累,人才輩出,實現文學新突破

      文學創作成績斐然。劉慈欣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榮獲第73屆雨果獎,成為亞洲獲得該獎項的第一人,讓西方領略到中國幻想的魅力。張銳鋒的長篇紀實文學《鼎立南極》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呂新的中篇小說《白楊木的春天》榮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獎。趙瑜的《尋找巴金的黛莉》榮獲第四屆徐遲報告文學獎。聶還貴的《中國,有一座故都叫大同》獲第五屆徐遲報告文學獎。葛水平的《河水帶走兩岸》,解貞玲的《高情大義,風華雅韻》獲第六屆冰心散文獎。魯順民的散文《天下農人》獲第七屆冰心散文獎。此外,有40余篇(部)作品榮獲了《人民文學》《當代》《十月》《中國作家》《小說選刊》《小說月報》等國內重點文學期刊頒發的年度優秀作品獎,“國家圖書獎”等國內專業文學團體、文學學會和出版機構頒發的優秀創作獎。電影《浴血雁門關》《給我一支槍》等持續在央視電影頻道熱播,《尉遲恭》入選韓國“中國電影周”展播,榮獲第22屆美國舊金山環球電影節專家評審最佳電影獎。一批優秀作品被翻譯到國外。

      文學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山西省的中國作協會員243人,山西省作協會員2500人,文學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呈現老中青三代作家共同耕耘的良好局面。老作家筆耕不輟,在傳統文化中尋找創作資源,汲取力量,將目光投向了歷史的深處。老作家張石山的《被誤讀的〈論語〉》,與譚曙芳合著的報告文學《六福客棧——小婦人艾偉德傳奇》,與魯順民合著的《禮失求諸野》,長篇小說《清明無戰事》;老作家陳為人的報告文學《太行山記憶》,傳記文學《馬烽無刺》《墨子》;老作家周宗奇的傳記文學《盬鹽傳》《范仲淹傳》;老作家喬忠延的長篇歷史小說《蒼黃堯天》。這些作品著眼于歷史文化的傳承、人物命運的變遷,以形象化的審美方式介入歷史,在個性化的描繪和展現中實現了作家對歷史的深刻認識和重新把握。

      作為山西文學的中堅力量,中年作家堅守文學創作,在不變的書寫中,顯示出成熟的智慧和穩健之美。李銳的長篇小說《張馬丁的第八天》;蔣韻的中篇小說《朗霞的西街》;張銳鋒的散文集《卡夫卡的迷題》;趙瑜的長篇紀實文學《籃球的秘密》《尋找巴金的黛莉》《野人山淘金記》;王祥夫的中短篇小說《憤怒的蘋果》《駛向北斗東路》;葛水平的長篇小說《裸地》,散文集《河水帶走兩岸》《走過時間》;李駿虎的長篇小說《浮云》《中國戰場之共赴國難》《眾生之路》,散文集《受傷的文明》;魯順民的散文集《天下農人》;黃風的長篇紀實《滇緬之列》;王保忠的《甘家洼風景》系列小說;唐晉的長篇小說《鮫人》;玄武的散文集《動物兇猛》等作品,把對道德、人性的思考納入當代中國的世俗生活之中,通過對世相百態、人性糾葛、鄉土中國巨大變遷的描摹,讓我們看到轉型中國的豐富性、復雜性以及人情倫理的撕裂與損毀。

      青年作家經歷了藝術的實踐和探索,無論在題材選擇還是藝術風格方面,都顯示出更加鮮明、率性、不拘一格的特點。楊遙的短篇小說集《二弟的碉堡》《硬起來的刀子》《我們迅速老去》;李燕蓉長篇小說《出口》,短篇小說集《那與那之間》;閆文盛的小說集《在危崖上》,散文集《你往哪里去》,系列組詩《沉醉的迷途》;陳克海中篇小說集《清白生活撲面而來》;手指的中短篇小說集《暴力史》《在大街上狂奔而過》《鴿子飛過城墻》;小岸的長篇小說《在藍色的天空跳舞》、中篇小說集《夢里見洛神》《溫城之戀》;楊鳳喜的短篇小說集《憤怒的新娘》。這些青年作家在表現城鄉交織生活方面,顯現出了不凡的實力和才華,為我們展示了鄉村與城市兩種文化的隔膜與交織,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的現實畫卷。

      文學評論日趨活躍。五年來山西的文學評論形成了作協、學院和媒體三大派別多元發展的良好態勢。以杜學文、楊占平、段崇軒、聶爾等為代表的作協派,常年保持著與作家的密切聯系,評論文風生動活潑、觀點尖銳犀利;以傅書華、蘇春生、楊矗、侯文宜、王春林、薛晉文、劉芳坤、閻秋霞、趙春秀、白杰等為代表的學院派,文風嚴謹睿智,兼具學理深度;以王朝軍、關海山等為代表的媒體派,雅俗共賞、兼容并包,以受眾的廣泛性與傳播的快捷性獲得公認。杜學文的《藝術的精神》《我們的文明》、楊占平的《文學的出路:關注民生》、段崇軒的《五代作家的短篇小說“情結”》、王春林的《新世紀長篇小說風景》《中國當代文學現場》、傅書華的《邊緣之思》、侯文宜的《中國文氣論評論美學》、楊矗的《影視批評—理論與案例》、薛晉文的《鏡苑沉思—薛晉文影視論集》等著述,既體現了知識分子應有的社會擔當,亦飽含了濃郁的人文關懷。

      表現時代,扎根人民,組織作家深入生活

      五年來,山西省作協一直把堅持扎根人民、關注現實生活、反映時代風貌作為中心工作來抓,積極組織引導作家深入生活。先后組織了“百位作家走太行”、“踏著先輩的足跡”、“援疆采風”、“山西作家看朔州”、“山西作家看晉中”、“山西作家看孝義”、“簽約作家長治行”、“山西公路治超專訪”、“山西作家走汾河”、“青年作家采風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主題采訪采風活動,《山西文學·援疆號》《長治市郊區·山水文叢文化叢書》《孝義文化叢書》《太行山記憶》等一批接地氣、有生活,高質量的藝術作品應運而生。

      山西省作協規范創作基地運作,建立了“陽高大泉山創作基地”、“永和乾坤灣創作基地”、“潞城辛安泉鎮南流村創作基地”等創作基地。形成了以基地為中心的文學輻射,繁育文學生態,讓越來越多的作家將自己的視野從書房一隅投向廣闊大地,從一己悲歡轉向廣大人民群眾的豐富實踐,更加自覺地寫人民生活、書人間冷暖,用來源于人民的文藝作品回報沃土、回饋人民。

      扶持引導,加大投入

      推進隊伍建設和精品戰略

      山西省作協始終把文學創作和文學組織工作放在首位,久久為功,厚植文學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根基,在扶持鼓勵、陣地建設、體制機制等基礎性建設上積極探索、改革創新,形成并完善了多項工作機制。

      設立“重點作品扶持”制度。從2013年開始至今,山西省作協連續4年加大投入,開展重點作品扶持工作,為一批優秀長篇小說和長篇紀實文學脫穎而出創造了條件。共有5部作品入選省委宣傳部重點作品扶持,50部作品入選山西省作家協會重點作品扶持。五年里,還有7部作品獲得了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

      健全完善“青年作家簽約”制度。山西省作協從2006年開始實行簽約作家制度,五年來,共簽約兩批青年作家共27人,增強了青年作家的創作自信。幾年來,簽約作家們在《人民文學》《中國作家》《十月》等全國重要刊物發表大量優秀作品,先后獲得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人民文學》獎、《小說選刊》獎、《中國作家》文學獎、《十月》文學獎、《詩刊》文學獎等全國重要文學獎項,涌現出楊遙、陳克海、李燕蓉、張二棍、蔣殊等一批優秀作家。

      建立“青年評論家簽約”制度。為加強文學評論工作,完善文學評論梯隊,促進文學事業繁榮發展,2016年山西省作協率先建立“青年評論家評論家簽約”制度,旨在以文藝評論引導創作、提高審美、引領風尚,形成良性文學生態。首次簽約評論家共12人。

      健全完善“作家作品研討會”制度。近五年來,山西文學院連續舉辦了“郭天印長篇小說《中國戰友》研討會”、“韓玉光詩歌作品研討會”、“薛正海散文作品研討會”、“石云詩歌作品研討會”、“長篇紀實文學《高原汽車兵》研討會”、“李玉臻作品研討會”等文學研討會。

      成立網絡文學院。2014年10月,山西作協在全國率先成立山西網絡文學院,搭建起網絡文學服務、推廣平臺。首批特聘常書欣、陳風笑、老草吃嫩牛、紛舞妖姬、銀河九天、竹宴小生等18位網絡作家為“在線作家”。目前,山西網絡作家200余人,有70余名作家活躍于各大網站,20余名作家在全國范圍內取得顯著成績,創作出《余罪》《黑鍋》《戰狼》《官仙》《首席御醫》等大量優秀網絡作品。

      加大對作家的培訓力度。五年來,山西文學院已連續舉辦四屆“山西作家高級研修班”,全省400余名骨干作家接受了文學培訓。

      推出“晉軍新方陣叢書”。經過多年努力,山西文壇出現了一支陣容強大、實力雄厚、結構合理、成果豐碩的作家新軍,為集中展示這支隊伍的創作風貌,山西省作協在省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下以“晉軍新方陣”之名,連續推出三輯共30部青年作家的作品集。引導鼓勵青年作家投身創作,積極助力山西文學新軍在創作中實現新的突破。

      加強文學陣地建設。《山西文學》《黃河》等文學期刊,多年來堅守純文學理念,堅持高品位追求,積極服務基層作者,努力培養文學新人,推出了大量的優秀文學作品。《山西作家》作為省作協會員人手一冊的會刊,在加強與會員聯系,提供創作出版消息,加強工作指導與服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文學理論雙月刊《山西創作研究》,與中國趙樹理研究會聯合創辦的《中國趙樹理研究》,為評論家發表作品提供了較好的平臺。山西文學院院刊《晉》,較好地對本院專業作家和簽約作家進行了推介、宣傳。

      多媒體時代的到來和商業寫作的迅速發展給傳統寫作和嚴肅的文學作品造成了極大地沖擊。在這樣的環境下,山西省作協加強分析研判,積極調整辦刊思路,堅持基本的文化立場,堅持將正確的創作導向體現在文學刊物對文學作品的傳播、推介、研究、評論等各個環節,在著重研究山西文學發展現狀和發展態勢的同時,關注全國創作較為活躍的作家和引起廣泛關注的重點作品,加強文學陣地建設,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