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家王晉康:站在過去看未來
4月30日,以“站在過去看未來——科幻作家眼中的將來時”為主題的青稞沙龍在中國科技館舉辦。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發表了主題演講,并就科幻作家如何用科學世界觀遙看未來的話題,與新代科幻作家代表人物江波,科幻世界雜志社圖書事業部主任拉茲展開了討論。
2011年第1期到現在,這個由中國數字科技館主辦的沙龍已舉辦了130期。沙龍力圖打造一個“不打烊的科學咖啡屋”,每期設置一個公眾感興趣的、和科學相關的主題,并邀請科學家、媒體、設計師、業界領袖及來自各個領域的觀眾就主題進行深入探討。
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發表主題演講
“科學前宗教”與“科學后宗教”
“覺得故土賦予我的主要有兩點,那就是儒家的道德觀和道家的思維方式。”年近古稀的王晉康在主題演講中對自己的人生總結道,“一個人的世界觀形成最主要是在青少年時期,而我的前30年生活在文革之前和文革之中,接受的是正統的社會主義教育,如今,那些諸如“階級斗爭”之類的政治囈語已經被忘卻了,但有兩點卻歷久彌新,那就是對科學的信仰和無神論。這種信仰經歷了生而復死、死而復生的反復后愈加堅牢。”
科幻文學基本是一種向前看、向上看的文學品種。但王晉康表示,他在向前看和向上看時,是站在上述這些積淀之上的,可以說是“站在過去看未來”。
在20多年的科幻寫作生涯中,他對楊振寧的一句名言感同身受,“科學發展的極致是哲學,哲學發展的極致是宗教。”王晉康表示。“我今天不妨杜撰兩個名詞:科學前宗教和科學后宗教。科學前宗教的誕生是基于人類對自然的無知,基于因無知而產生的神秘感,因神秘感而產生的敬畏。而科學后宗教的誕生是基于人類對自然越來越透徹的了解,基于因了解大自然簡潔優美的秩序、宇宙的浩翰和人類的渺小而產生的敬畏。以我的理解,楊先生指的就是這種‘科學后宗教’。”
科學、人文缺一不可
王晉康評價自己的新書《天父地母》是本“很宗教”的書。書中只重科學、不重人文的主人公造成了科技的極度畸形發展,從而造就了一個極度尚武的、理性堅硬而心地冷酷的種族。這種做法讓子孫們逃離了宇宙災變,但也成為滅絕地球人的兇手。
而這個文學形象卻是來自于科幻作家韓松對他的批評。韓松曾敏銳地指出王晉康十幾年前的小說《新安魂曲》暴露出他內心深處的科學原教旨主義傾向。“現在,我把韓松的批評轉化成《天父地母》中的文學形象,也算是我對韓松的隔空致敬。我相信它也是一個警示:對人類來說,科學之翼和人文之翼是缺一不可的。”
“克隆人就像熟透的桃子,定會往前走”
王晉康與江波,拉茲,趙榕就未來科技發展問題展開討論
在討論環節,各位科幻作家未來進行了腦洞大開的展望與探討。“我們這個時代,已經明顯感覺到不是一個普通的時代,是一個大變革前的時代。超人類就要來臨了。”王晉康說,所謂超人類,過去科學是改造自然的,現在是反過來,是科學改造人類了。原來是補足的階段,例如有人眼睛瞎了,可以安一個電子眼,最高水平就到達到人原來的狀態。而現在在某些方面已經超過了原有狀態,已經成了“改進”人類了。
對于頗受爭議的克隆人,王晉康認為,由于在醫學等方面的好處,克隆人將來肯定會出現。“就像一個熟透的桃子會被摘下,克隆人肯定會往前走。”
江波在討論時提到了一則前幾天的新聞,美國一個研究公司成功用基因技術修復了細胞,還需進一步證明此人是否回到了真正年輕的狀態。“但有很大可能性,通過基因技術,把人的機體從50、60歲恢復到30、40歲的狀態。相當于是個永生的前奏了。”江波表示,若一旦永生,會帶來一系列人類的社會問題,例如這樣的話還要不要生孩子。
王晉康則并不認為永生可以實現,因為“它違反了宇宙的鐵律”。但他相信人的壽命可以被大幅度延長甚至變成一千年。拉茲則表示,為了應對科學發展到一定程度,對現在的社會造成的沖擊,已是時候考慮創辦一個未來倫理道德委員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