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藝術評論 >> 正文
故事梗概:
土登爺爺是貢嘎山下的馬幫向導,年事已高。一日,一個叫王翰林的年輕人來到村里找馬幫,不料正逢挖蟲草的季節,助手很難請到。抱著試一試的想法,王翰林來到土登家,老人一眼便看出這位年輕人是專程來貢嘎山朝圣的,爽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這時,土登爺爺在內地做歌手的孫子次仁回到了家中,他想放棄歌唱事業改做蟲草生意。老人十分生氣,以嚴厲的口吻教育他,但他根本聽不進去,頂撞了爺爺。次仁的阿媽和姐姐勸次仁幫爺爺走這一趟,次仁不愿去,還把滿腹牢騷都撒向王翰林。不得已,土登只好獨自帶著王翰林上路,旅途中,他又見到了自己的老朋友,也見到了老朋友的女兒——一個美麗的牧羊女。沒想到次仁最后還是尾隨而來,而且還和牧羊女是一對兒。土登爺爺備感欣慰。一路上,三人經歷了惡劣天氣,遇到過滑坡,還差點兒滑落山崖。路上,土登爺爺為王翰林治療腰傷,為朝圣者治病,為村民修房占卦等。最后到達貢嘎山前祭奠時,土登爺爺意外地發現自己每次登山都要祭奠的老朋友,正是眼前這位小伙子的爺爺。而王翰林這次來貢嘎山,就是要祭奠埋在這里的爺爺。土登爺爺和次仁動情地抱住了這位在貢嘎山前放聲痛哭的當年國家登山隊隊員的后代……
看點一:
影片中,貢嘎山不僅是一座地理意義上的險峰,也是一座有著豐厚歷史文化底蘊的文化名山。這部電影拓展了藏族題材電影的主題,涉及了多民族文化交融的歷史遺產問題。
看點二:
這部影片的導演是來自康巴地區的多吉彭措,他曾作為攝影師游遍了川西的山川,這是他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該片獲得2016年第13屆美國世界民族電影節“優秀故事片”、“最佳男演員”兩個獎項。
對 話
導演多吉彭措:民族文化交融是我們的文化傳統
問:土登爺爺這個人物有原型嗎?
多吉彭措:主人公土登的原型名叫格勒。他不是當地人,從他第一次與中華全國總工會組織的登山隊結緣,到他去世的幾十年間,他為國內外許多從事登山、科學考察、地理測繪、地質勘探的人員,以及探險家、攝影家、作家、畫家、旅行家、“驢友”等做過向導。每次去貢嘎山,他總會帶上幾塊瑪尼石和一些經幡,祭奠遇難的登山隊隊員、犧牲的解放軍戰士和地質隊員、過世的親朋好友。我和他有幾十年的交情,故事中的許多情節都有現實生活依據。
問:現在藏族題材電影創作很活躍,您是我認識的康巴地區的第一位電影導演,您覺得您的電影能為藏族題材電影作出什么不一樣的表述?
多吉彭措:去過康巴地區的人都知道,這一區域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的藏漢結合部地帶,是進出西藏的門戶。歷史上著名的“茶馬古道”與“南方絲綢之路”從這里經過,學術界稱這一地區為中國古代南北民族“遷徙走廊”的核心地帶。但凡這樣的地方,都有著悠久的民族文化交融史。經過千年的發展,各種文化在這里碰撞,相互吸納衍生的“交融文化”早已扎下了深深的根基。
民族文化交融也是我們的文化傳統。我想通過電影《貢嘎日噢》講述兩個民族一起生活的故事,試圖深入人性層面去探討情感問題,表現一種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民族團結——只要是人,就會有人與人的交往,一旦有交往就會產生情感和友誼,這是人的本性,它不會因民族差異或地理因素而阻隔。在這個被無數人探討與印證過的話題基礎上進行創作,是為了實現某種突破,讓觀眾看到一部走心、傳神的藏族題材電影。
問:除了講述民族之間的深厚感情,影片似乎還表現了商業社會中民族文化傳承的主題。最后,土登爺爺與兩個年輕人擁抱在一起,顯示主人公“一手托兩家”,一邊是民族團結,另一邊是藏族文化傳承。
多吉彭措:《貢嘎日噢》的明線講述的是土登祖孫倆帶領漢族小伙兒王翰林前往貢嘎山祭奠當年登山犧牲的爺爺,暗線則是土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以及對英雄和貢嘎神山的感情來引導年輕一輩的生活方向和精神追求。
土登的孫子次仁就是一個在生活方向及精神追求上迷茫而不知所措的青年,在內地做歌手時,他在參加“民歌大賽”的過程中出現失誤后,就想回家做蟲草生意。《貢嘎日噢》從側面表現了主人公土登對民族文化價值的堅守。
此外,影片融合了藏族鄉民的日常生活風貌,從山川道路、樹木河流、房屋村莊,到配飾衣著、食物器具、馬匹騎具等。流傳千年的傳統樂器與歌舞點綴其中,影片對現代社會關于文化變遷、環境保護的話題也都有交代。全片在這一區域有名的景點,如子梅梁子、泉華灘、伍須海、雅礱江大峽谷等都有取景,為觀眾呈現了一個全面、真實、立體的貢嘎山及其人文風情。
問:貢嘎山是藏文化中的神山,其中的登山情節會不會與少數民族的信仰習俗有沖突?
多吉彭措:對于這個問題,主人公的原型格勒先生也疑惑過。當年,登山隊的翻譯曾經告訴他,貢嘎山是一座界山,山這邊是藏族,山那邊是漢族和彝族,貢嘎山本來就是各民族共同的山。而國家登山隊的登山行為,則是國家共同體的象征。我想用電影喚回人們對登山故事中所凝結的歷史文化遺產的重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