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作品 >> 正文

      大渡河上的心靈家園

      http://www.fxjt168.com 2016年06月03日16:38 來源:文藝報 南澤仁(藏族)

        5月1日,搭乘便車,我來到了瀘定縣德威鄉大渡河畔一個叫石門坎的地方。經由當地文化人董祖信老師的引領,到達此行采訪的目的地——周華明家。

        車停靠公路邊上,躍入眼簾的是一棵碩大的金槐樹,撐開滿樹燦黃的金槐花;花樹下一間簡樸的土石墻小屋,門半掩著。董老師推門喚“老周”,屋內無人應答。董老師掩門后又退出,屈指叩門,門內有女人聲音答應并開門來迎。董老師稱呼她:弟妹。她50多歲,面露微笑。

        我們隨這女人穿過一間光線暗淡的屋子后,眼前豁然一個水泥鋪就的寬敞露臺。露臺整潔干凈,露臺邊沿種滿大盆栽的花草,香氣撲鼻,沁人心脾。賞花之余,女人歡喜地從水池中撈起形態各異的袖珍奇石供我們觀賞。顯然,她已習慣如我們這般來意的造訪者。這期間,從屋內走出一位五十開外的男人。男人瘦長臉型,骨架高大,他就是周華明。

        周華明一臉淳樸的笑容,站在露臺邊沿指向大渡河岸,我看到了一個搭建在大渡河上的緩斜坡地形的蒼翠植物園林。周華明引領我穿過露臺下擺放著幾個碩大奇石的房間,沿石梯拾級而下。一片蔥蘢密匝的爬山虎從河邊向上攀緩,止于露臺邊沿。繼續往下,一路有淺綠苔蘚。石梯兩旁,竹林掩映;竹林根部,野花星星點點,色彩斑斕,仿佛遺失在童年的花紐扣。再往下,有一排整齊的盆栽蘭草。跟隨周華明的腳步,直至石梯最底層,幾株濃密的闊葉大樹包圍著整個的園林景致。大樹外,便是奔騰的大渡河,從周華明的這方天地喧響而過。

        一

        周華明是瀘定縣皮革廠的一名下崗職工。1986年,由于工廠不景氣,周華明面臨養家糊口的困境,便按政策停薪留職離開了皮革廠,去磨西鎮上自謀生路。在磨西鎮天主教堂,他們一家人租了兩間小房屋安頓下來。周華明在磨西鎮置備了補鞋工具,憑著心靈手巧、為人厚道,他很快就熟悉了補鞋的行當。每天幾毛錢的收入,在當時能勉強為生,可一到孩子們上學時,周華明又陷入了困境。

        一個偶然的機會,周華明在磨西鎮上接觸到了一些外來收購蘭草的商人。他詢問了當時的行情,覺得蘭草的價格不菲,而且瀘定氣候溫濕,適宜蘭草生長。周華明意識到挖蘭草是一個很好的生活門路。周華明上路后,便帶著愛人劉明蘭一同上山尋蘭草。蘭草多長在深山幽谷,不易得。最初,周華明對蘭草的種類沒有研究,挖回的蘭草大多沒有價值。周華明托人買回關于蘭草的相關資料細致研究。此后上山,周華明夫婦便能夠識別出蘭草的貴賤。偶爾,他們會尋得一兩株名貴的蘭草解決家里的窘況。

        有時,挖回蘭草等不到收購的人,周華明就只好把它培育在家里。蘭草的培養過程需極其小心。越是名貴的蘭草越是矜嬌,越不好養活。劉明蘭說,蘭草因為種類的不同,適宜的溫度也有所不同,養它們像養奶娃一樣,可就是這樣悉心養育,它們也常會枯萎。

        時間長了,劉明蘭養蘭養出了一套自己獨到的見解。春、夏、秋季,蘭花要在室外及陽臺培養,要在通風良好、空氣濕潤、無環境污染的地方。培養蘭草,靠近河岸更好,因為能汲取到河水的濕氣,或者有喬木或竹林遮陽的地方,減少陽光照射?赡菚r,周華明一家連容身處所都是租住的,哪里能給蘭草一個適宜的生長環境呢。

        為了養蘭草,兩人變賣家里所有家當,籌措到8000元錢在石門坎簡易地搭建起了與蘭草同居的家園。養蘭有諺語:“蔭多葉好,陽多花好!敝苋A明開始四處去尋與蘭草生生相惜的一草一木,栽培在這方小天地里。那些庇護著蘭花生長的茂林修竹就是周華明夫婦從山上挖回栽種在這里的。他們倆一天天看著這些竹林樹木,一寸一寸長高,心里滿是愉悅。

        周華明說,愛人的名字中間有一個蘭字,他相信蘭草會給他們家帶來好運氣。果真,蘭花救了他們一家人的命。如今,周華明的一對兒女都有了自己的事業。周華明說,現在,他們該在這個家園里休養生息了。說著,周華明樂呵呵地去牽住妻子的手問到:“你說,我說的有沒道理?”妻子只笑不答。劉明蘭是當地農民,樸實善良,與周華明榮辱與共實屬難得。

        說話間,劉明蘭從屋內取出幾本影集和一摞紅色的榮譽證書,說這些都是周華明歷年在省城參加花卉展覽的獲獎證書。我好奇地問劉明蘭,哪一種蘭草是他們養過的最名貴的?劉明蘭說那是他們過去養的一盆寬口杓蘭,在花展中獲了二等獎。它的來歷不簡單。周華明翻越幾座山嶺才發現了它,帶回家中養在路邊,等待旅游旺季買家到來。那時,周華明家門外有筑路隊,他們在爆破石頭時把這盆蘭草炸得七零八碎。筑路隊知道蘭草的價值,當場就作了賠償。雖然周華明家拿到了錢,可仍然痛惜這盆蘭花的命運。劉明蘭在路邊收拾那些碎片時,見到蘭花根部完整地包藏在土里,于是拿回家中精心栽種。第二年,蘭花竟然發了苗,開了花。周華明拿去參展獲了獎。這讓劉明蘭高興異常。

        也就是那次參展,周華明結識了一位80多歲的德國朋友。他喜愛蘭花超乎常人。參展的那幾天,這位德國老人一直圍著這盆杓蘭,從不同的角度觀賞。展會結束那天,他與周華明互換了聯系方式。第二年,這位德國老人就來到周華明家中作客,為周華明帶了數碼相機等禮物,希望周華明能帶路去山上尋蘭。

        第二天,周華明帶著老人,爬上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山路陡峭,老人由當地的兩名村民攙扶上路,幾次跌倒在地,但老人一點也沒退縮。最后,在長有一棵刺藤的巖壁下,周華明發現了一朵開著清淺白花的寬口杓蘭。他歡喜地指給老人看。老人如獲至寶,激動得流下了眼淚,用相機不停地拍照,顧不得刺藤樹扎人。周華明心想,客人千里迢迢來到瀘定,又這么喜歡這棵杓蘭,就給老人比畫,自己愿意把這棵杓蘭挖起相送。老人勃然大怒,趕忙擺手,說著“NO、NO”,語氣明顯不愉快。老人身旁的翻譯解釋說,老人此行是希望有緣親眼目睹已瀕臨滅絕的稀有蘭草還生長在這片土地上,今天見到了死也瞑目;希望周華明放過這棵蘭草,讓它自由地生長在這片天地間。

        老人教誨周華明,學會保護環境,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開發蘭草。一席話令周華明感觸甚深。蘭草救了周華明一家人的命,理當回報大自然,竭力保護好蘭草。周華明也被自己的話感染了,他說,從此,自己學會了保護山間這精靈般的蘭草。

        二

        這些年,因為蘭草,周華明夫婦有機會到外地參展。在展覽會上,他們看見了形態各異的石頭,就覺得這些奇異的石頭在自己家鄉瀘定有許多。回來后,他們夫婦倆也開始撿拾各式各樣的石頭。他們不得收藏家的要領,可是他們知道收藏奇石多含有個人的好惡和觀念,奇石雖無定法,但仍有規律可循。周明華將他的奇石拿給我看,他的奇石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古人云:“山無石不奇,水無石不清,園無石不秀,室無石不雅!敝苋A明說這些奇石被賦予了神圣的使命,代表著瀘定的一方山水。

        他們收藏的奇石中,數貝殼化石最多。周華明夫婦在茶余飯后,提上籃子在大渡河撿回來后,一直把它們養在水池里,每天讓流動的自來水浸潤著。周華明讓妻子用盤子裝盛些端來讓我細看。石塊一粒粒都是飽滿閉合的貝殼石。其形是扇形,紋路清晰可見。這些石頭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年代的風化、沖刷。我驚嘆不已。

        周華明說,收藏石頭也沒有想過要賺錢,每塊石頭都經歷了久遠的時間沖刷。收藏它們,可以陶冶情趣,將自我融入到大自然中;通過奇石展覽,展示瀘定的風景……

        除了奇石,他們還收藏古錢幣。這是周華明在種蘭草之前和之后一直持續在做的事情。周華明說,許多錢幣的獲得都在人群密集的會場。每年磨西鎮白馬寺廟會都會涌來四面八方的人朝拜,朝拜者中老人居多。有的老人把那些鑄造精美的錢幣,用皮繩從方正井口穿入配帶在腰間,有的當作紐扣佩戴在脖子上。佩戴的年代久了,錢幣會顯得光滑锃亮。

        周華明憑著警覺靈敏的視線在人叢中尋找它們,并湊上前去與老人攀談。然后聊起老人的古錢幣來自哪里,愿不愿意出售等話題。老人覺得價格相當還是會爽快地取下來賣了。周華明并不知道他收到的古錢幣本身的價值和年代,許多時候全憑直覺。老人們的銅幣大多都是從老一輩手中傳得,代代相傳也不知曉具體淵源。

        周華明還說起當時聽說嵐安鄉有一戶人家,家境清貧卻有幾十個古錢幣鎮宅。周華明費了兩天的腳力走訪到這戶人家,這家人拿出錢幣時,幣上都長了一層濃重的綠銹。其中有一枚是自己從未見過的開國錢幣,問這家主人可否愿意單獨賣出。主人說若賣就一并賣,開價也著實昂貴。周華明無力買下,也不甘心,仍就一次次登門求購這枚開國錢幣。這家人覺得周華明一次次登門,認為這些古錢幣有超出他們預料的價值,開價更高了,周華明只好舍棄。言談間,周華明仍對那古幣表示出無限惋惜。

        周華明收藏了很多錢幣,卻沒有賣出。他說,那年頭飯都吃不上,也沒有舍得賣出一枚錢幣,是因為他覺得來之不易。和錢幣自身的價值相比,他更珍視與這些錢幣結緣的故事以及情緣。收集錢幣,在不知不覺中到最后就成了收藏。

        周華明說苦日子總算是走過來了,現在就更不能賣了,要把這些錢幣放在家里,留給子孫后代。董祖信老師在旁說,要賣也要賣給國家或是當地的文物局,讓大家一起見證瀘定的古錢幣歷史。

        三

        采訪結束,天下起了小雨,周華明在露臺上撐開一把大傘。周華明說,一路走來也不必說什么艱辛苦難,也不必夸贊什么榮耀。如今,總有擔憂在心里隱隱作痛,有時徹夜難眠。這些年,挖蘭草的人越來越多,人們為獲得一棵蘭草掘地三尺,植被遭受嚴重破壞。常此以往,蘭草將無處生長。他愿以身作則,多培植珍貴蘭草還歸到山嶺間。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引起重視,保護好生態。一席話感心動耳。

        周華明妻子從家中取出泡酒,我們圍坐在奇石、蘭花、古錢幣這樣的氛圍中品酒。劉明蘭說,這是從山上尋來的蕨靈芝浸泡了幾個年頭的酒。長期喝這酒能夠神清氣爽,潤肺去燥,增強記憶。我飲下珍貴的靈芝酒,入口甘甜,醇香濃郁。感慨間,留意端詳了劉明蘭、周華明以及董祖信老師。是的,他們氣色紅潤,神采飄逸。在他們身旁的一棵黃桷蘭,花多含苞,綴滿枝頭,正四溢馨香。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